高等教育学 基础知识
2我国现代高教始于1898年京师大学堂,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始于清末。
3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4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3种类型。
5高教活动主体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
6高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8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
9高校教学与社会联系比中小学密切
10教会学生做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理解、思考,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好基础。
11大学生情绪体验表现两极性特征
12青年亚文化具有反主流文化的特征
13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41978年5月我国第一个专门的高教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高教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151984年潘懋元主编《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确立
16衡量一门学问是不是学科的标准有三条:特殊的研究对象,完整的理论体系,公认的专门术语和方法论体系。
17从事高教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8确定研究问题要坚持三个原则:价值性、创新型、可行性。
19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高校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要懂得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20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高教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举足轻重地位。
21现代大学最早于12世纪意大利法国
221088,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是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属于学生型大学。巴黎大学则是典型的教师型大学。
23欧洲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有: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学)、法国巴黎大学(神学)、意大利萨勒诺大学(医学)。
24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主要借鉴巴黎大学模式,属于教师型大学。
25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位
原来的意识是任教执照(执教许可证)。
26大学课程统一性为欧洲各大学交往和人员流动提供可能和便利。
27中世纪大学课程具有很强神学性质
28现代大学的五个特征: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同时具有浓厚的宗教彩。
29中世纪大学注重人文教育,钻研古典学科和神学,与世俗世界隔绝,有浓厚的宗教彩。
30欧洲高等教育中心由意大利、法国转移到德国,标志性事件是洪堡大学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和柏林大学的成立。
31欧洲高等教育世俗化和民族化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基本动因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217世纪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分为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人才培养)。
33两种新型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学院、神学院。
34洪堡大学理念:大学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
35洪堡大学基本组织原则:自由.宁静
36柏林大学在传统教学职能上发展出一种新的职能——科学研究。
371861年美国《莫里尔法案》在美国近代高教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38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成就: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星大学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该时期现代大学的职能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项职能。
39美国初级学院所提供的社区教育是一种非学位、非学历的继续教育。
40美国社区学院主要功能:学历教育、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面向社区的文化功能教育。
41美国社区学院体现了地区性、开放性、流动性、实用性特征。
42威斯康星思想主要内容:传播知识、专家服务
43威斯康星大学知识推广部设立了四个服务项目:函授、学术讲座、辩论与公开研讨、提供一般信息与福利。
44威斯康星传播知识另途径:公共图书馆委员会组织流动图书馆
45高等教育发展3个阶段:精英高等教育(学生与适龄青年比率在15%以下)、大众高等教育(15-50%)、普及高等教育(50%以上)。
46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高等教育机构:西周的“五学之制”。
47太学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48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目的上凸显人伦教化、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
49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校,是中国近代高教起步标志。
50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
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51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实行了的学制,奠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基本形态。
52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改革北大措施: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五育并举、倚重研究。
531922年有全国教育联合会发起,经北洋政府通过的《学校系统改革案》获准实施,即壬戌学制。壬戌学制标志中国高教进入现代发展阶段,中小学改为三三制,壬戌学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代转型的标志。
54大学理念是大学办学实践中的灵魂性问题,指的是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观念, 它蕴含着大学的办学方向、目标确立、运营策略、社会责任以及人们对理想大学模式的系统构想。
55大学理念包括:大学理想.信念.观念.精神(核心).使命.目标等,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56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家纽曼最早系统探讨大学理念
57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成立,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
58学术自由理念是最古老的大学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有传统特的理念。
59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最基本的层次。
60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弱化精英教育、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忽视自身发展规律、诱发市场化观念。
61当前影响中国高教健康发展最突出现实问题: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
62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过程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
63高等教育目的是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与其规定。
64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1.高等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导向、调控、激励、评价。
65所谓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它可以概括为: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促进人性的完善,而非造就公民。
66所谓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该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的理论。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的目的除了促进社会发展而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的。3.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公民。
67个人本位论主张高教以个人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制定教育目的、构建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的理论;社会本位论主张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我国以社会本位论主导
68用个人本位论取代社会本位论,或用社会本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二元论,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教目的
69人文主义目的观指以人自身发展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发展和完善为中心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
70所谓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
71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方向。
7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含4个内涵:人的素质的完整发展、素质的和谐发展、素质的多方面发展、人的自由的发展
73新中国高教目的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
74培养人是高教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75高教功能指高教的功效及能发挥该功效的能力的总称,即高教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能够起到的作用
76高教对人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对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判)
77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基本趋势,包括教育平等、教育参与
78高等学校最具有生命力的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
79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80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81柏林大学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有了第二个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
82高校社会服务职能首先在美国产生
83康乃尔大学建立和威斯康星思想提出,尤其是威斯康星的办学思想及其实践,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和实践正式形成的标志
84中国最早的高校可追溯到战国的“稷下学宫”和汉朝的太学。
85我国近代大学的创设始于第二次战争之后,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最完备的公立大学。
86中世纪大学以培养人才为唯一任务
87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之人的教育;专才教育是指培养对某一专业深入研究的知识面较窄的人才的教育。
88通识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专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
89通才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高尚情操、高深知识、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90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是专业教育口径之争,是人才社会适应性之争
91《莫里尔法案》彻底改变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一封闭办学格局,使高等教育向着多样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1862
92高教发展两种模式:英才教育、大众教育。区别是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
93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达到15-50%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马丁特罗提出英才高等教育阶段。成人高等教育是什么意思
94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区别于英才教育的共同本质特点:为大众提供丰富的教育机会。大众教育虽包含普及教育,但其外延比普及教育广。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95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有两种模式:美国模式(依靠公立高教系统扩展)、日本模式(依靠私立高教系统扩展)。
96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发展速度要适度、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建立多元化筹资体系、发展终身教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