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特征简介。中国幅员辽阔,纬度很宽,离海距离很大,地形、地貌类型、山脉都不一样。因此,温度和降水的组合是多种多样的,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来看,东部为季风气候(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寒气候。按温度带划分,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从干湿区划分,有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此外,同一温度区可以包含不同的湿区和干区;相同的干湿区域包含
中国气候特点简介 1
1.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幅员辽阔,纬度很宽,离海也很远。另外,地形不同,地形类型和山脉多样。因此,温度和降水的组合是多样的,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来看,东部为季风气候(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寒气候。按温度带划分,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从干湿区划
分,有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此外,同一温度区可以包含不同的湿区和干区;相同的干湿区域包含不同的温度区域。因此,在同一气候类型下,热量和湿度会有差异。复杂多样的地形也使得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的优势复杂多样的气候使得世界上大部分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中国到适合生长的地
方,这使得中国拥有丰富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
玉米的故乡是墨西哥,传入中国后被广泛种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甘薯最早在浙江引种,在中国广泛种植。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也为中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因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优越,这使许多对热量条件需求较高的农作物在中国种植范围的纬度远比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国家的偏高,水稻可在北纬52°的黑龙江省呼玛县种植。夏季多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物产富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与之同纬度的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等地却多呈干旱、半干旱的荒漠景观。
虽然中国的气候有许多方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也有一些不利之处。我国灾害性天气频繁,往往对我国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中国的旱涝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干旱多发生在北方,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南方。
在夏秋季节,中国东南沿海常常受到热带风暴——台风的侵袭。台风(热带风暴发展到特别
强烈时称为台风)以6—9月最为频繁。
在中国的秋冬季节,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冷空气特别强的时候,气温骤降,出现寒潮。寒潮会造成低温、大风、沙尘暴、霜冻等灾害。
气温和温度带
1.冬季气温的分布
从1月等温线图可看出:0℃等温线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纬度位置的影响 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中国大部处于北温带,由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少,同时中国南北纬度相差达50℃,北方与南方太阳高度差别显著,故造成北方大部地区气温低,且南北气温差别大。
冬季风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经常从蒙古和西伯利亚吹来,北方地区首当其冲,从而加重了北方的严寒,加大了南北温差。
2.夏季气温的分布
从中国夏季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区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高达32℃,是中国夏季的炎热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中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
原因如下: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中国各地获得的太阳光和热量普遍增加。此外,由于北方纬度较高,白昼较长,获得的光和热相对增加,缩短了与南方的温度差距。所以中国,中国的气温普遍偏高。
3.中国的温度带
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
的温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温度带的划分及耕作
温度带 | ≥10℃积温 | 生长期(天) | 分布范围 | 耕作制度 | 主要农作物 |
热带 | >8000℃ | 365 | 海南全省和滇、粤、台三省南部 | 水稻一年三熟 | 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
亚热带 | 4500℃—8000℃ | 218—365 |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 一年二至三熟 | 水稻、冬麦、棉花、油菜等 |
暖温带 | 3400℃—4500℃ | 171—218 |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及 | 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 冬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
中温带 | 1600℃—3400℃ | 100—171 | 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 | 一年一熟 | 春麦、玉米、亚麻、大豆、甜菜等 |
寒温带 中国的气候 | <1600℃ | <100 | 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 一年一熟 | 春麦、马铃薯等 |
青藏高原区 | <2000℃ (大部分地区) | 0—100 | 青藏高原 | 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 青稞等 |
降水和干湿地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