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也叫做“风尘堆积”,是指在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分布着的一种土层,主要由黄细沙、粘土和石板组成。这里的黄土属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黄土层厚度可达数百米,是中国独有的地质景观。黄土地区的古老文明和独特自然风貌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对于黄土及其与古气候的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黄土的形成过程复杂,与古气候密切相关。早在4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中国地区就处于一个浅海-陆相交错的地质环境。海沟扩张与陆地地质构造抬升,将地壳物质带到了地表,形成了黄土。中新世以后,青藏高原的抬升、板块构造的变化和气候的变化都对黄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而从中新世以后到近代,黄土大量发育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
黄土所包含的矿物组成和沉积条件都反映了古气候的变化。黄土与古气候变化的关系主要通过岩心和黄土剖面研究进行揭示。岩心研究是在取出岩心后根据其沉积结构、矿物组成和沉积特征推断出古气候变化的过程。而对于地面“黄土剖面”研究,则是根据不同深度黄土层的堆积,推断不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因此,黄土剖面研究可以揭示的古气候变化较长期而稳定,研究周期超过数千年至上万年。
最早对于黄土与古气候关系的研究来自国内的黄土研究学者段安民。他在中国,黄土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遗存,并在这个背景下提出了黄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再加上相继发现各种中生代植物和古地理形态,这些都指示了黄土地区存在着古的湖盆环境。之后黄土研究经过了短暂停滞,2000年以后,黄土研究逐渐完善范畴,研究难度和深度逐渐扩大。已经获得了一些重要科研进展。
黄土研究的主要发现是过去的2.6万年中,黄土地区的气候变化非常复杂,不只存在一个变化周期。人类活动是黄土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耕地和森林砍伐是最为显著的。近年来的研究估计,森林大量消失和过度开发导致黄土发育速度加快,黄土层可能增厚了10%至15%。但是,在南方和高山地区,黄土层厚度则相对较薄,且黄土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换言之,黄土研究指示了人类活动对黄土层发育的影响,对崇拜自然、崇尚绿、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有借鉴意义。
综合而言,黄土是中国境内独有的一种土层,其形成和发育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近年来的黄土研究揭示了古气候变化的多维结构,说明黄土层可能是近千年中国古代土地质量和气候变化的“记录员”。对于探讨黄土和古气候变化,还需要通过更为细致、深入的
中国的气候研究策略以及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摆在当前黄土研究工作之前的任务是,进一步开展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研究,不断推进黄土研究向更为深入的层次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