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表——1
水平名称
二水平
采区名称
一采区
地面标高(m)
1036.5m1038.5m
工作面顶板上下限标高
1092.5 m~1022.0m
地面的相对位置及建筑物
25103工作面位于主平硐井口西北约1790米,工作面范围内地面为山地。
回采对地面
设施的影响
工作面的回采将会进一步加大地面的沉降。
井下位置及
相邻关系
25103工作面西北部为F3断层,南部为25101工作面,东部为风井广场保护煤柱,西为朔黄铁路保护煤柱
工作面
走向长度(m)
886
倾斜长度(m)
132
面积(m2
116952
附图:25103工作面工程平面图
第二节      煤  层
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和25103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实际揭露证实,该工作面范围内,2号煤赋存稳定,全区可采。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煤 层 情 况 表                     表-2
煤层厚度(m)
1.80~11.4
8.3
煤层结构
复杂
煤层倾角(°)
11~23
18                               
开采煤层
5号
煤种
稳定程度
稳定
煤层情况描述
Mad
Ad
Vdaf
Qqr.v.d
FC
St.d
Y
工业牌号
2.29
17.41
34.7
25.47
45.6
0.89
13.07
气煤
25103工作面为2.8~11.4m的厚层煤,平均8.3m,含0-4层夹矸,气煤,稳定可采,煤层结构复杂。呈黑~深黑,玻璃~金刚光泽,断口呈参差状,节理及内生裂隙不发育,条带状、条纹状结构,层状构造平行层理发育。硬度2~3,其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煤为主,其次为半暗型煤及亮煤,暗淡型煤少量。251采区5号煤层属中灰、中高硫煤,高发热量之气煤。视密度为1.40t/m3
工作面倾斜方向煤层伪倾角:11~23°,工作面走向方向煤层伪倾角: 3~10°
附图: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
                        顶、底板岩性特征表                        表——3
顶板
名称
岩石
名称
厚度
m
   
   
老顶
砂岩
7.00
灰白,石英,中-粗粒,分选一般,泥质皎洁,含云母及暗矿物碎屑。     
直接顶
3.78
深灰,厚层块状,暗淡型-致密快状。
直接底
细沙岩
2.24
深灰,石英,细粒,分选好,致密块状。
老底
砂质泥岩
8.39
黑灰,厚层状,致密。
第四节    地质构造
一、地层
25103工作面地层主要为上石炭统太原组,海陆交互相沉积,含煤系地层,以K1砂岩与下伏本溪组地层连续沉积。下部以浅灰、灰白中粗粒砂岩为主,夹薄层石灰岩及薄煤层,石灰岩有时相变为海相(钙质)泥岩;其下部为主要可采煤层5号煤层、灰砂质泥岩及灰白砂岩;中上部为灰白中细粒石英砂岩、灰砂质泥岩及泥岩、煤层及薄层海相(钙质)泥岩或泥岩1~2层。5号煤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平均厚约3.78m,老顶为砂岩,平均厚约7.0m,底板为细砂岩,平均厚约2.24m。
二、构造特征
1、工作面内部构造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根据25103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实际揭露,该工作面内部构造较简单,工作面范围内有6条落差1.0m以上的断层,最大落差3.0m,由于5号煤层平均厚度8.4m,以上断层对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 工作面回采到断层时要加强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具体断层产状特征描述见下表:
                  断 层 情 况 表                    表——4
断层名称
走向
(°)
石英砂岩
倾向
(°)
倾角(°)
落差
(m)
断层
性质
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F3
49229
319
50
5~25
留足煤柱影响不大
Fb1
112292
32
50
3.0
影响不大
Fb2
133313
43
50
3.0
影响不大
Fb3
90270
0
50
3.0
影响不大
Fb4
71251
341
60
1.2
影响不大
Fa1
57237
327
50
3.0
影响不大
Fa2
32212
122
50
3.0
影响不大
第五节    水文地质
一、水文地质情况
本采区主要含水层:自上而下含水层分别是新生界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石炭系二叠系含水岩组;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
(1)井田内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孔隙含水层主要分布于井田西部梁家沟河及井田内沟谷,岩性为砂砾石、岩石碎屑等,单位涌水量4.43—16.6L/s·m,渗透系数8.59—61.4m/d,透水性良好,分布范围小,对井下开采无影响。
(2石炭系二叠系含水岩组
石炭系太原组主要含水层由砂岩及薄层灰岩组成,单层厚度1-4m,与泥岩、砂质泥岩隔水层相间沉积,构成多层承压含水层组。LG122号钻孔抽水试验表明:水质类型为HCO3·ClNa·Ca型,单位涌水量一般为0.00855L/s·m,渗透系数0.0257m/d,富水性弱,对本矿区内的煤层开采无较大的影响。
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含水层以中细粒砂岩裂隙为主,LG21号钻孔抽水试验表明:水质类型为HCO3·ClCa·Mg型,单位涌水量0.0273L/s·m,渗透系数0.0462m/d,为煤层上覆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弱,对本矿区内的煤层开采无大的影响。
(3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井田内奥陶系灰岩为上马家沟组,以中厚层灰岩为主,富水性强。本井田属于马圈泉域,奥灰水流向近南。井田内LG21、LG122号钻孔抽水试验表明,其单位涌水量0.00828-1.0785 L/s·m,渗透系数0.0126-0.434m/d,岩溶水PH值7.62-7.80,矿化度0.478-0.500 g/L,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或HCO3Na·Ca,其静水位标高为1168.22-1168.62m ,井田内西部可采煤层2号煤层底板最低标高为820m ,5号煤层底板最低标高为780m,井田西部存在承压开采,故奥灰水对本井田的煤层开采有影响,应加强防护措施。
2、老空水
(1)25103上覆老空积水
通过排查分析25103上覆工作面为采空区分别为22101工作面采空区和22103工作面采空区,
22101采空区低洼点存在老空积水,在22103回风顺槽施工泄水孔已对积水进行了疏放。为防止22013工作面回采后,泄水孔变形不畅通,25103回风顺槽7号测点后8米处机房施工钻孔进行了探放,现总结如下。
201622日到415日,在25103回风顺槽7号测点后8米处机房施工了5个钻孔。其中:放2号孔终孔120m,透采空区标高1098.2m,无水;放3号孔终孔134.8m,透采空区标高1103.5m,无水;放4号孔终孔135m,透采空区标高1101.4m,水量6m 3/h,累计疏放水量约300 m3;放5号孔终孔136m,透采空区标高1101.3m,无水。4孔与22101采空区打透后累计疏放水量300m3扫孔后最后形成动水约0.1m3/h,25103上覆22101老空水已基本疏放干净,不影响工作面安全开采。 
          放水孔统计表                            表-5
    项目
孔号
位置
方位
(°)
倾角
(°)
开孔
标高
(m
终孔
标高
(m)
终孔
孔深
备注
1
7号测点后8.0m机房
318
+11
1073.3
1099.4
136.7
钻孔在5#煤开孔,终孔136.7m(平距134.2m),未能与老巷透。
2
7号测点后8.0m机房
292
+12      °
1073.3
1098.2
120
钻孔在5#煤开孔,终孔120m(平距117.4m),与22101采空区打透,进风无水。
3
7号测点后8.0m机房
292
+14.5°
1073.3
1107
134.8
钻孔在5#煤开孔,终孔134.8m(平距130.5m),与22101采空区打透,进风无水。
4
7号测点后8.0m机房
297
+12°
1073.3
1101.4m
135
钻孔在5#煤开孔,终孔135m(平距132.0m),与22101采空区打透,水量6m3/h,累计疏放水量约300m3,最后形成动水约0.1m3/h 。经扫孔后水量无变化。
5
7号测点后8.0m机房
302°
+12
1073.3
1100.3m
136
钻孔在5#煤开孔,终孔130m(平距127.2m),与22101采空区打透,进风无水。
225103侧面老空积水
25103工作面周围没有采空区,不存在老空积水。
(3)地面水体
25103回采工作面范围内地面没有河流,不存在塌陷区积水。
3、底板承压水
25103工作面下伏含水层为奥灰含水层,突水系数分别计算:
灰突水系数计算
T=P/M
T突水系数;
P:水压计算为1.84MPa{P=(1168.62-1025.4+41)÷100=1.84},25103工作面回采下限1025.4m,实测最高水位1168.62m }
M:隔水层厚度41m。
T=1.84/41=0.045MPa/m
计算灰突水系数为0.045MPa/m,小于构造破坏块段安全回采值0.06MPa/m,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
5、涌水量
正常涌水量:该面正常涌水量约16m3/h(工作面生产用水12m3/h及顶板砂岩淋水4m3/h)。
最大涌水量:预计该面最大涌水量20m3/h。25103工作面回采巷道与22103工作面同属一采区,采区内煤层产状、赋存条件、水文地质情况相同,根据已回采的22103工作面掘进施工时没有其他涌水的实际情况25103工作面回采只考虑工作面生产用水及顶板砂岩淋水)。
25103工作面的排水路线为:工作面低洼点积水经排水设备排至221辅助运输下山水沟,自泄至820水仓排至中央水仓至地面。
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1、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该区为低瓦斯区,瓦斯赋存于煤层及顶板裂隙中,局部可能有瓦斯聚集,煤尘爆炸指数37.4%,有爆炸危险,生产过程中做好综合防尘工作。应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进行预防煤尘、瓦斯。
                                                                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