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体育风尚SPORT & STYLE
作者简介:
毛镇达(1997—),男,汉,江苏镇江人,硕士在读,体育管理,体育人文社会学。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
毛镇达 华东理工大学
摘要:本文以上海市部分高校的 350名乒乓球运动参与者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出了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行为的现存问题。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  由于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者的大多集中于大一、大四年级,所以应积极发展大二、大三年级同学的参与程度。②  当下,在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参与者消费时,应积极促使他们从基础的实物类消费为主导的结构转向以参与类和服务类消费为主导的结构。③  目前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者对于乒乓球的社交功能、娱乐功能的追求要高于对于锻炼身体的追求,乒乓球明星效应带来的消费量相对而言十分低。④  上海市高校的已有乒乓球场地普遍存在着场馆老旧、设施不全、环境较差的问题,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大学生基数还是非常大的,场地问题已然成为阻碍乒乓球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体育消费;大学生乒乓球消费;乒乓球消费行为
一、前言
以上海市高校学生的乒乓球消费行为作为研究内容,研究消费人、消费类型、消费动机等,将得到的信息与已有的消费信息进行比较,结合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出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行为的现存问题。为进一步优化高校乒乓球消费行为、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念、促进高校乒乓球项目的持续购买力,提供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为上海市体育政府部门、学校体育以及与乒乓球运动相关的社会组织机构,在有关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营销、运营、发展等方面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撑,对促进开发上海市各高校的大学生体育运动消费行为具有现实意义。在理论价值方面,大学生的乒乓球消费是整个体育产业的一个分支,可以帮助上海市部分高校以及部分乒乓球场馆经营者,了解大学生乒乓球爱好者的消费喜爱、意识、理念、结构层次等信息。通过研究分析,帮助大学生乒乓球爱好者重塑健康的消费观念,改善现有不合理的乒乓球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满足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者更多的需求,并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推动乒乓球运动在上海市大学生体间快速发展。
二、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者的基本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者的月收入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者中40.49%的学生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包括家庭供给、奖学金、助学金等)在 1000 元至 2000 元间,有 25.15%的学生月可支配资金在2001元至3000元,月可支配资金低于1000 元的乒乓球消费者仅占了总人数的 10%。校园乒乓球运动的开销主要用于球、球拍的购买以及租借场地,很多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者是“运动装备控”,他们的消费主要用来购买乒乓球相关的专业器材和高档服装。此外,想要学会乒乓球的专业技术也需
要教练的指导,学生间较少存在聘请专业乒乓球教练进行教学的情况,所以进行乒乓球运动的启动成本相对较低。
(二)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者的乒乓球消费支出情况大学生乒乓球消费是指大学生们在参与乒乓球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消费支出。消费水平的高低不仅受到大学生体自身对乒乓球运动满意度的影响,也受到以上所提到的和家庭、自身条件有关的月收入的影响。在具体到每月的乒乓球消费支出时,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者中 66%的体每月乒乓球消费不超过 100 元,每月在乒乓球上消费超过 500 元以上的消费者占总人数的 15.20%,而在 100元至 300元之间的消费者人占总人数的 11.50%,301元至500元之间的消费者人仅占总人数的 7.30%。
(三)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者的参与形式、频率
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者中,因有 70 位为上海市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所以有 14.39%的人坚
持每天接触乒乓球,有 31.1%的人是坚持每月进行 4 次左右的乒乓球运动锻炼,此外每月参与 2 次左右乒乓球运动锻炼的人占总人数的 4.88%,其中第二多的人,是一月参与频率不足一次的人,占 27.3%。而在这个不可忽略的人中,有 82.22%的人接触乒乓球的目的是为了休闲娱乐,与此同时,每月 4 次左右的人中有 90.48%的人是为了锻炼身体而进行乒乓球运动。
三、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消费动机的研究分析
(一)影响大学生乒乓球消费的主观动机因素
首先,占最大比例的是休闲娱乐 31.8%,这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参与乒乓球运动时的初衷。其次是锻炼身体 27.9%,专业训练的主观动机因素占总体的 23.33%,明星效应,这一部分的人数只有 1.21%。
137
(二)影响大学生乒乓球消费的客观动机因素
有 36.95%的受访大学生会因为很难到一起打球的球友而放弃参与这项运动。其次有 24.76%的消费者
会因为乒乓球技能无法掌握而导致对这项运动的兴趣不断下降。只有 4.24%的大学生会因为乒乓器材等商品价格过高而放弃参与这项运动。另外,有 14.63%的大学生认为乒乓球场馆内设施少、服务不周也是影响他们是否进行乒乓球消费的客观因素。
四、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消费类型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乒乓球实物类消费情况
大学生体间占比最多的部分是实物类乒乓球运动消费,占总体消费结构的 52.11%。实物型消费,一直是我国乒乓球消费的主要构成部分。购买乒乓球实物商品的大学生消费者在乒乓球、乒乓球拍、乒乓球服装、乒乓球相关用品的花费要远远高于购买乒乓球杂志、报纸等信息类产品的消费。(二)大学生乒乓球参与类消费情况
李萌萌乒乓球参与类消费主要是用于乒乓球场地的租赁费和以及参与各类俱乐部活动、培训、夏令营、冬令营的费用。有 53.44%的大学生乒乓球体是在校内免费乒乓球场地进行运动,只有 14.67%的人在租借使用乒乓球场地时进行消费,有 4.96%的人是在聘请教练和参加乒乓培训方面进行消费。(三)大学生乒乓球观赏类消费情况
乒乓球观赏型消费主要是指用于观看乒乓球赛事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主要包括直接的购买各类赛事门票
、纪念品、明星运动员的周边产品等以及间接的路费等。关注奥运会、世乒赛等重大国际赛事的大学生体高达 90.91%,关注各类市级比赛的大学生体只有 15.15%。在观赏类方面进行实际消费的体只占总数的 3.05%。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由于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者的大多集中于大一、大四年级,所以应积极发展大二、大三年级同学的参与程度。同时,均衡的男女比例也说明应积极满足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乒乓球消费市场的需求。
(2)通过与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消费类型还停留在实物类消费为主的阶段,当下应努力从基础的实物类消费为主导的结构转向未来以参与类和服务类消费为主导的结构。
(3)目前,上海市大学生乒乓球消费者对于乒乓球的社交功能、娱乐功能的追求要高于对于锻炼身体的追求,乒乓球明星效应带来的消费量相对而言十分低。
(4)上海市高校的已有乒乓球场地普遍存在着场馆老旧、设施不全、环境较差的问题,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大学生基数还是非常大的,场地问题已然成为阻碍乒乓球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二)建议
(1)增加不同高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之间乒乓球活动的次数,尤其是适当加强在大二、大三年级学生间关于乒乓球活
动的宣传。充分重视宣传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刺激更多年级的学生在乒乓球的消费。(2)邀请国家级、省市级、校级乒乓球明星、高手参与到大学生乒乓球活动中,以介绍亲身经历、讲解高级别技能、使用不同品牌器材等方式,增加大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爱好。树立大学生对于不同品牌器材的忠诚度,激发出上海市大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热情,不断开发潜在市场。
(3)努力改善各高校内乒乓球场馆环境。各高校可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对目前已有场馆做出整体的评估,完善乒乓球场馆的内部硬件设施,保障场馆及相关设施的质量。尝试提供更多环境优雅且收费合理的乒乓球场馆,营造良好的乒乓球消费氛围,促进更多大学生参与类消费。
(4)引导、建立大学生间更加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目前的大学生乒乓球消费中,主要以实物类消费为主,而观赏型消费所占比例极低,应通过不同方式刺激观赏类乒乓球消费的发展,组织学生现场观看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乒乓球赛事,培养大学生观赏比赛、产生各种情感的习惯,促进观赏型乒乓球运动消费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邵淑月,陈梦周,张智会.我国体育消费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4):45–48.
[2]唐宏贵.对中国体育消费的社会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2):22–26.
[3]孙汉超,欧阳柳青,唐宏贵,等.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1):4–8.
[4]黄允政.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39–41+47.
[5]何敏学,都晓娟.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3):29–31.
[6]何晓锋.河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7]马倩,孙毅.山东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7(21):51–52.
[8]金力,李萌萌.河南省高师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3):87–91.
[9]李玲.刍议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特征和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J].商业时代,2009(25):34.
[10]喻丙梅.福建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6):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