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中语言的生存与发展
张孔彰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030801)
摘 要:文章以详实的数据资料,论述了世界各国语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存在、消失、
发展的实际情景。随着世界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21世纪语言的发展将是一次大起大落的发
展进程。英语由于它本身的弱势,将走向下坡路。而汉语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繁荣昌盛和汉语言
本身的优势,将成为21世纪最新强势语言。
关键词:语言的大起大落;世界话;强势语言
中国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6X(2003)04-0332-04
TheExistenceandDevelo pmentofLan guagesintheProcessMarchin gForwardwith
Time
ZHANGKong2zhang
(Shanxi A gricultural Universit y,Tai gu Shanxi0308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dealsmainl ywiththeactualexistence,disa ppearanceanddevelo pmentofworld
languagesdurin gthe processofthehumansociet yonthefullandaccuratedatabasis.Withthera pid
develo pmentofthe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lan guageswillex periencealar geriseandfallaswell.
Englishasaformerl y prevailinglan guage,ownin gtoitsdisadvanta ge,willbes pokenb ymuchless peo2
pleasbefore.WhereasChinese,withitsownadvanta geandwiththeboomofChineseeconom y,is
destinedtobethenew powerfullan guageinthe21thcentur y.
Ke ywords:Lar geriseandfalloflan guage;Worldlan guage;Powerfullan guage
一、世界全球化与语言的大起大落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是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
生活在社会的人们才能有共同生活、共同生产、共同斗争、共同学习和共同行动的生活环境,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语言文字又是人类一切知识和科学技术传播、记录的符号,文字从属于语言,没有语言的社会是不存在的,没有文字的社会是不能前进的。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一切智慧的硕果传播至今,都归功于语言的力量,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以它独特的方式记载和传播着人类的进步。
但是,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语言的生存和发展与其他事物一样,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的,21世纪的民族语言将是一次大起大落、全球性的发展进程。
据语言学家们统计,“地球上现有的民族语言(包括有文字和没有文字的)大约是6600多种,它们的大概分布是:亚洲2166种,欧洲225种,非洲2011种,美洲1000种,太平洋地区1302种。这6600多种语言中,有文字记载、被公认的语种约3200种,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语种只有200~250种,百分之九十的语言使用范围不足10万人”。据荷兰语言学家莱温松预测,到21世纪末将有四分之三的民族语言灭绝。这种语言灭绝之快,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由于世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发展潮流,促使各国人民之间广泛交流,频繁来往,密切合作,和睦共事,使那些民族间的小语种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和条件,绝大多数的语言仅能在部落中、家庭中使用,完全失去了广泛交流的空间。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卷(第4期) 000213
J.Shanxi Agric.Univ.(Social Science Edition)No.4Vol.22003
收稿日期:2002-12-19
作者简介:张孔彰(1928-),男(汉),河北宣化人,教授,主要从事思维科学、语言学研究。
例如美国国内共有188种民族语言,现在已有149种无人问津。在世界各大语种中如英国的凯尔特语已濒临灭亡的境地;威尔逊语、爱尔兰语、布列塔尼语使用也不足五十万人,随着世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这些少数民族语言恐怕用不了多少年就可能不复存在了。
印度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亚洲民族语言最多的国家,自1849年被英帝国主义侵占到1947年独立,近100年时间里通用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而印度原有的许多民族语言大都处于灭亡的绝境。当时的印度政府为了便于民族间的交流,规定只使用较为广泛的15种语言。一个国家用15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人民处于繁杂的语言环境中,因此,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因为语言问题一直矛盾不断,经常发生游行示威甚至。1950年即印度独立后的第三年,政府把印地语(一种以梵文字母和词汇为基础的通行于印度中、西部地区的语言)定为国语,命令一颁布立即受到泰米尔纳德省和东北方民族的强烈反对,要求政府保留英语为官方语言,因而使印地语受到极大的冷漠。原有的民族语言如操长纳达语、孟加拉语的印度人也都改说英语了。他们认为不同地方的民族语言繁杂,不利于人民交流、沟通,只有英语才能使南北方印度人之间语言统一,交往方便,放弃了英语他们之间的鸿沟就会加深,从
而导致民族间的不和、紧张局势加剧。因此,直到今天印度议会、各大学、商社、企业界、民族间来往交流等依然把英语作为通用语。其它英语化的国家,不止是印度,自15世纪以来,由于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造成民族语言受阻、灭绝,而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到现在仍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人口最多,但民族语言最少的国家,中国有56个民族,共73种民族语。解放后各民族之间推行双语制,全国各民族之间以汉语普通话为通用语,同时国家十分重视民族语言的发展。但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民族之间的彼此交往,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频繁交流,汉语普通话成为各民族间的共同语,而少数民族语言自然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像内蒙古鄂伦克族语原来使用者就只有几千人,达斡尔族语使用者虽有5万多人,但居住分散在几个省份和地区、又无文字记载,所以早已成为死语。这种大多数语言的消失和少数语言的生存和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类走向进步和
文明的重要标志。因为历史上早就有人提倡过希望世界各国人民同操一种语言。为此,1887年波兰一位医生柴门霍夫(L.L.Zamenhof)创造过一种“世界语”(Esperanto),一个世纪以来推广世界语的人们虽然作了不懈的努力,但未能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英语在许多殖民地国家普遍使用,到今天又成为世界上人们普遍学习和通用的语言。作为殖民地语言的英语是功大于过了。
二、从“Worldspeak”看英语的发展前景
据语言学家们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一半人口操英语或使用英语。但是也有人认为作为“英语帝国”征服着世界的英语,随着各国人民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文化传统的改变,英语的普及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威胁。为此,去年3月“英国皇家人文艺术协会”在伦敦组织召开了一次专门讨论英语发展前景的会议。会议的题目是:“世界话:英语的危险和机遇”。“世界话”是会议的组织者新造的词汇,原文为“Worldspeak”。会议有人认为“Worldspeak”这个词对英语的前景是一种“不祥之兆”,它显示了英语在所谓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的危机。以纯真英语为母语的人,在现代英语使用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对英语的错用、误用、滥用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加严重。“现在洋泾浜英语(一种只用单词造句的口头语)通行世界,这种语言现象从17世纪英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扩张就开始了,因此也叫殖民者语言。像英国殖民者和亚洲、非洲劳工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唯一的沟通就是用洋泾浜化的殖民者语言”。[1]当今的“世界话”大都属于洋泾浜性的语言。人们普遍认为英语已经不纯了,而洋泾浜英语将最终代替正宗英语。现在不论走到哪个国家总能听到人们都在讲英语,但是大都讲得不伦不类。
最近,《剑桥英语大百科全书》主编大卫・克里斯沃尔说,他在新家坡一家商店听到人们用英语谈话,说得简直不是英语,而是一种“Singlish”(新家坡英语)。这种英语已经脱离了18世纪以来英语的规范标准。摒弃传统规则的语言,必然衰败,而语言的衰败等于文化的衰败。2002年1月14日露透社透露:美国总统布什上台以来就生造了不少使人难以听懂的词汇,例如misumderestimate(大大低估),embetter(改善)、resignate(接受不了)、foreign-handed(明确的外交政策)、9111之后他又造出了threatfati gue(威胁疲劳)这个词。这些
—
333
—
张孔彰:与时俱进中语言的生存与发展
词大都在美国网上传开,并开始为一些美国青年所接受。但可以肯定的是用它的人多不了,时间长不了。因为本来英语词汇就是由数十种语言凑成的“杂烩式”词汇,他的这种生造出来使人难以听懂的词,对英语带来的不是发展“机遇”,而是“危险”。
一些专家提出,看英语的蜕化应从大众化和口头自由化着眼,不能听任那些缺乏传统语言约束力,以说粗糙英语和不合语言语法规范为荣的“造反派”们的任意自由化践踏英语。但是很难,正如“英国皇家人文艺术协会”提出的“世界话:英语的危险和机遇”一样,英语作为优秀文化的载体,谁也不愿意看到它蜕变成“Worldspeak”,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事实,要使英语卸下全球“World2 speak”的包袱,恢复它的本来面目,恐怕是很难很难的了。
三、经济繁荣带来汉语的昌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和世界媒体所瞩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亚太经合会、2008年北京申办奥运成功、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都充分显示出中国的综合国力急升。巨大的市场经济与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的外交战略也出现了新的转型,开始向世界强国转变,中国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国际威望大大提高。一位外交使官以他15年的经验表明:“以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什么事都插不上手,而现在无论什么事、什么热点问题都需要征求中国的意见”。和布什、普京、希拉克、布莱尔、施罗德经常用电话商讨国际事务就是有力证明。因此,老外交家潘文这样说:“国际人士有理由相信,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正在积极酝酿在国际舞台上唱一出英雄好戏”。
中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景象,世界人民向往中国、信任中国、热爱中国的潮流,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学习汉语的热情,使汉语成为当今世界“最新强势语言”。据最新统计,现在全世界有85个国家2100多所大学以及与中国临近国家不计其数的中学、小学、民间机构开设了汉语课,学生达3000多万人。
在中国有300所大学建成了对外汉语学院,汉语学习中心,教师达6000多人。仅“北京语言大学”近十年来就培养出外国留学生41万人。近年来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激增,仅2002年入学的就达70000多人。
全球通用语言有几种同时,近十年来中国还设立了HSK(汉语水平考试),迄今已有100多个国家,数10万人参加了考试,仅2001年就有10000多外国青年在中国16个城市参加了官方的HSK考试,北京市参加的就有5000多人,与
1997年相比参加考试的外国人增加了35%。此外,还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设立考场。大家说,“汉语是未来世界最时髦的语言”,参加考试的学生都表示愿意获得一张HSK证书,有了它不仅在中国工作起来方便,而且回国后工作也非常容易。
最近新加坡《联合早报》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都曾在发表文章和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新加坡当务之急是影响我们的子女和下一代,让他们喜欢中华文化,愿意花心思把汉语掌握好,这是为人父母,为人师表应尽的职责”。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指出:“如果汉字能够统一、中国13亿人口,朝鲜半岛近1亿,加上日本的1亿多人口就可以在一个语言圈内进行交流。这不仅对使用汉字的亚洲各国迎接IT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十分有利,而且也将对汉语文化圈的复兴作出贡献”。他的号召对韩国学习汉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最近韩国教育部作出决定:自2005年起,韩国高考第二外语增设汉语。同时由于家长们的普遍要求,汉语课在中、小学升温,更有甚者,在韩国30多所华侨学校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每次招生华侨的子女并不多,倒是地地道道的韩国小孩占了多数,很多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华侨学校。他们说:“让孩子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成为‘中国通’,他们将来就业机会就要好得多”。
在非洲有一位突尼斯青年叫洛特菲,1976年考取了朝思暮想的“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四年后洛特菲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汉语语言学硕士学位。1980年通晓法语的他离开北京来到汉语教学水平较高的法国一所大学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被法国一家信息公司聘用做开发汉字输入技术,工作了三年获得了很大一笔收入后,他回到了突尼斯。为了实现自己曾经确立过的四大目标:在突尼斯大学开设汉语本科专业;在
突尼斯高中开设汉语课;培养突尼斯汉学博士;在突尼斯设立中国汉语研究中心。经过他多年不懈地努力,在他1992年担任突尼斯大学语言学系系主任之后,由于他教学成绩卓著,突尼斯教育部特批准他在突尼斯大学设立了汉
—
433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卷(第4期)2003年
语本科专业;批准他在突尼斯一些高中开设汉语课,并从2003年开始上课。至此,他的四个目标已经实现了两个。现在他以一口流利的汉语普通话和深邃的汉语知识,成为突尼斯著名的汉语言学博士,为实现他后两个目标而努力。
但是对汉语将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也有持不同看法者,某大报曾以《汉字会成为世界字吗?》为题,对一位中国著名科学家提出的“二十一世纪是汉文字发挥威力的时代”,“汉字将在全世界普遍应用,成为世界通用语”的观点,持反对意见。他的主要观点是:
(一)过去日本和朝鲜对汉字是完全借用,后来逐渐变成只部分借用,再后来韩国完全不用。这说明汉字对其他语言的不适应性。
(二)汉语文字和数字、五线谱、化学符号不同,这些符号使用范围小和汉字不能整齐划一,汉字不像国际符号那样具有国际性。
(三)让“汉字成为世界语”这句话是错误的,错就错在他不顾不同语言的语义关系、语义单位和语法规律的复杂对应关系,硬要汉字担当它无力担当的任务,这简直是不可能。
对于上述观点,笔者的看法在本文中可以说已经很明确了,不必去讨论。但必须说明的是:
(一)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形声字占百分之九十。汉字的构词规律在于形和概念联系紧密,汉字字形构成因素———义符和音符都包含着语义。汉字的字形和字音都服从于语义,服务于语义,表现出语义。因此,学习汉语的儿童,很少出现能拼读而不理解词义的现象。
拼音文字的字形是以代表音素和音节的字母连缀而成,人们在掌握字母和拼法之后,一般可读出字音。如果其词义正好是他在口语中熟悉的词也可同时明白语义,否则会拼会读常常是不解其词义。这是汉字和拼音文字根本区别之所在。
(二)汉语文字绝不会成为“Worldspeak“。汉字有6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儿女一脉相传下来的经久不衰的文字。它有严格而科学化的构词规律,不允许错用、误用、滥用词汇,更不允许个人任意造字,特别是经过改革以后的汉字更加简化和标准化,而且完全改成拼音性质的文字,其常用的检字法有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的检字法,部首检字法和四角号码检字法,任何人都能掌握,具有非常的广泛性。
(三)汉字仅有6万个词,是世界语言中用字量最少的文字,一般人掌握2千多个字就完全够用。选集四卷共用660237个字,而实际使用不同的汉字仅有2918个字;汉语的HSK考试,词汇范围共8822个字,但实际不同用字量只有2905字。
(四)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不是中国人自已编造出来的。最早提出的是美国《新科学技术杂志》主编、科技发明报导专家迈克・克鲁斯,他在1987年12月一次谈话时指出:“汉语将成为21世纪声控计算机第一语言,总有一天全世界的人们将必修汉语”。在他的影响下,美国从1992年起就将汉语列为全国初、高中和大学正式教授的第二外语;为此还成立了全美汉语教师协会。以后又有日本教育家石井勋教授、俄罗斯学者孔德拉舍夫斯基、荷兰语言学家莱温松,以及最近发表谈话和接受记者采访的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韩国前总统金大中,还有国外许多科学杂志、新闻媒体、报纸等,都曾对汉语未来的发展前景表示出乐观的态度。从这种情况看,“汉语将成为世界强势语言”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
参 考 文 献[1]秦秀白.英语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
533—
张孔彰:与时俱进中语言的生存与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