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 辨析题 论述题
1.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该疆域图所属朝代名称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A”内。
(2)请将该朝代的都城名称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B”内。
(3)据图指出该朝代在地方管理上的特点。
【答案】(1)A框元。
(2)B框大都。
(3)设置行省,管理方式多样。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疆域图所属朝代是元朝。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都城在大都。
(3)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管理上的特点是设置行省,管理方式
多样。
——《贞观政要》
材料二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陛下”是指哪一位皇帝?依据材料指出君民关系应是怎样的?
(2)材料二中,郭沫若称赞的是谁的统治?举出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两项重大举措。
(3)材料三中描写的是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景象?
【答案】(1)唐太宗李世民;是舟与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人民力量是伟大的。
(2)武则天;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唐玄宗
【解析】
是谁【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出自《贞观政要》,可知“陛下”是指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意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就是百姓可以拥戴皇帝,同时水也能将船推翻吞没,也就是百姓可以推翻皇帝的统治,由此得出君民关系应是舟与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人民力量是伟大的。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郭沫若称赞的是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时期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结果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武则天时期的措施有: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依据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大意是说当年开元盛世时人口众多,农业丰收,仓库粮食储备充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写的是唐玄宗前期出现的景象。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开创了“开元盛世”,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初与隋盛时人口、垦田、粮仓比较简表
隋初 | 隋盛时 | 结论 | |
人口 | 三千多万 | 四千六百多万人 | |
垦田 | 一千九百多万多顷 | 五千五百多万顷 | |
粮仓 | 长安太仓 | 含嘉仓、洛口仓 | |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问题:
(1)请你分析材料一的统计数字,把答出的结论填到右边的空格中。
(2)材料一反映了隋朝社会的什么情况?
(3)材料二中这条“渠”指的是什么?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二评价者持什么态度?
【答案】(1)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2)隋朝经济繁荣
(3)隋朝大运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统治。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肯定大运河的作用。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隋初,人口,三千多万”“ 隋盛时,四千六百多万人”分析概括可知,隋朝时期人口激增;“垦田,由一千九百多万多顷到五千五百多万顷”可知,垦田在不断扩大;“粮仓,由长安太仓到含嘉仓、洛口仓”说明了粮仓丰实。
教资认定流程详细步骤(2)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可知,隋朝繁盛时期,人口激增,垦田在不断扩大,粮仓丰实。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局面,隋朝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3)依据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中国恐怖电影大全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工作表现”分析可知,材料二中这条“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统治。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依据题干“北通涿都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表述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所以材料二评价者对大运河持的态度是:肯定大运河的作用。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通花呗材料一: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材料二:如下图
(1)材料一中反映的疆域范围指的是我国哪一历史朝代的疆域?
(2)材料二的图中反映的是该朝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3)该朝代对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的管辖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简述该政权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1)元
(2)行省制
(3)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4)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可知,这是元代疆域。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这是元代的行省制。
(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元代对台湾和西藏采取的管理措施分别是设立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辖地。
(4)根据所学可知,元代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 《宋书》这样描述江南: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江南地区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从江南地区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1)经济落后;贫穷;尚未得到开发。
(2)变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原因: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3)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2013金钟奖
(4)大力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保持的环境;融洽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内容“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可以看出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是: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
(2)依据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可得出当时经济荒凉落后;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可以知道,宋时江南地区经济已得到发展,变得很富庶;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再加上南方
自然条件优越,所以江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气候地理原因有:雨量充沛 ,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