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 默写。
山川之美,美美与共,景景有情。“树树皆秋,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三峡两岸连山高俊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庭中奇树,女子攀枝折花欲寄相思的诗句是“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月夜面对荆门的山水,生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乡之情。
2. 请将下面这幅对联中体现诚信的一联,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3. 下面的古代成语故事不能体现诚信内涵的一项是( )
A.一诺千金
B.郑人买履
C.退避三舍
D.一言九鼎
4. 班级策划组织以“诚信为人之本”为主题观点的演讲会,在写演讲稿的过程中,你会从下面的名言警句中选哪两则做支撑观点的材料?为什么?
★轻诺必寡信。(老子)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曹说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与顾章书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注释】①去月:刚过去的一个月。②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③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④森壁争霞,孤峰限日:众多峭壁和云霞比高低,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挡了阳光。⑤幽岫(xiù):山中幽深的洞穴。⑥葺(qì)字:修建屋舍。
⑦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⑧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资,出产的东西,提供。所资,所需的东西。斯,代词,此。⑨仁智之乐:出自《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喜爱。⑩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岂,副词,表示反问,可翻译为“难道”“怎么”。徒,仅仅。语,说。
5.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处。
既 素 重 幽 居 遂 葺 宇 其 上。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任意东西 东西:_______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 穷:_________________
(3)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_____
(4)既重幽居 素:_________________
7.请从下面写景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我选第(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结合下面语句,说说拥有怎样的情怀才能欣赏领悟到山川风物的灵秀之美。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央视新闻 央视新闻2022-09-21 09:13北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 致敬默默坚守的“飞天铸梦人”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上马,发射场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如今,“三十而立”,步伐矫健,奔赴星辰大海。而一次次问天探索的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惊险,是一默默坚守的航天人“较真”细节,排除风险。他们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神十四”垂直转运时间 曾因天气变化推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巴丹吉林大漠边缘,受周边地形影响,风速风力都会增大,直接影响航天发射任务。杨静俭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参加了从神舟四号到神舟十四号,以及百余次航天发射气象保障工作。
2022年5月27日上午,神舟十四号准备就绪,静待转运。杨静俭却突然发现,天气形势发生剧烈变化。他基于多年经验评估,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天气不具备转运条件。“垂直转运过程中,火箭和飞船是‘头重脚轻’的状态,一旦风速过大,就会对箭体产生结构上的损害,甚至造成倾覆的灾难性后果。”
因为风的因素,转运调整至5月29日。当天凌晨,杨静俭再一次查看转运前天气。“29日上午
的天气也不是风平浪静,我们判定8点以后具备条件,9点以后更稳妥。”转运现场,船箭组合体一出厂房,杨静俭的心就跟着揪了起来,时刻关注风速风向,直到成功转运,才如释重负。
突发推进剂泄漏 他毫不犹豫冲进去
刘华兵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部门高级技师。1994年,20岁的他来到这里,从事火箭推进剂加注工作,至今已参加了神舟一号至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发射任务。
推进剂是火箭的“血液”,但对于人体来说却很危险。刘华兵说,推进剂四氧化二氮在工作时
冒的烟,如果手和脸被不小心熏到了,都会掉一层皮。一次次操作,一次次积累经验,他从战战兢兢的小伙儿,成长为能冷静处置的老师傅。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在即。刚完成加注工作的刘华兵和同事,正准备撤收设备,突发推进剂泄漏。氧化剂库房周围全是浓烟,发射塔架也笼罩在一层黄烟之中。此时已经加注完成的火箭,就有几百吨燃料。燃料一旦发生接触,发射场将是一片火海。浓烟挡住了视线,情急之下,刘华兵和同事只穿戴简单的过滤式面具,忍受着呼吸道火辣辣的灼伤感,朝着燃料浓度最高的地方,摸着寻泄漏点,终于查清了设备泄漏的原因。作为主操作手的刘华兵,一直坚持到故障处理完毕,晚上就住进了医院。
当天,天宫二号如期发射。刘华兵说:“我往前冲,是义不容辞的。在这个时候,只有一条路——尽快地解决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再与天宫一号对接,任务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后续任务计划。正当任务实施之际,发射场推进剂升降温系统,由于设备老化,出现故障。任务迫在眉睫,专家组会
议连夜召开,最后决定让电力专家尹国祥来解决这个难题。被“”的尹国祥,经过7天7夜的连续作业,顺利完成了5台调温设备的恢复工作。尹国祥说:“是技术骨干、专家,见了问题就不能说‘不’,也不能说‘没办法’。”这件事后,尹国祥也成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唯一担任非标、电力和机电设备3个专家组成员之一。
每年,老尹都会带着徒弟,走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大小小百余个点号,进行设备检修维护。大家都说:“有问题老尹”。1981年来到这里,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从测控点号到设备机房,他一干就是41年。
在东风航天城,还有无数这样的“飞天铸梦人”。一次次排除险情,一次次保障任务,扎根大漠,助推问鼎苍穹,他们托举起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致敬!
9. 请为这则人物通讯的第三部分拟写简明、醒目、概括性强的小标题。
10.品读这篇报道里三个航天人“较真”的细节,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航天人
“较真”的细节
精神品质
航天精神
2022年几月几号召开杨静俭
① ____________ 。
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
④ ____________ 。
刘华兵
在推进剂泄漏的瞬间,奋不顾身往前冲处理故障。
③ ______________ 。
尹国祥
② ____________ 。
哪里需要到哪里的服务、奉献精神。
11.新闻特写能通过更强的时效性和现场感再现典型人物。请阅读第二部分,为刘华兵拟写一则简短的新闻特写。
要求:(1)选取最生动感人的片段(部分);(2)采用形象化的描写手法;(3)150字左右。
刚刚加注完成的推进剂突发泄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华兵说:“我往前冲,是义不容辞的。”
某校开展“红之旅”主题阅读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斯诺给了世界第一双了解中国革命的眼睛
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他出生在美国,却在遥远的中国居住了13年,观察和记录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国社会的变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历经四个月的采访考察,
著成了轰动世界的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此书被西方媒体评为“了解中国革命的真正有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著作”。
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奋斗了一生,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了这样话语:“我热爱中国。但是……我不愿作为一个病人到中国去,我不愿给中国增添累赘。”
他就是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
1928年,23岁的斯诺第一次来到中国,但这时的斯诺只是一个渴望新鲜,期待新奇的年轻人。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我要改变这刻板的生活方式……对我来说,最愉快的事莫过于旅行!冒险!取得经验!我渴望冒险!我要使青春充实。”
可当这位热血青年真正踏上中国土地,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之后,才发现已置身于一个笼罩在之下而又扑朔迷离的国度。他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以及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捕杀、围剿和对人民的镇压,同时也看到了无数的农民、工人、学生、士兵却继续甘愿冒死加入红军,勇敢地与帝国主义、反革命作斗争。
新闻记者的敏锐引发了斯诺的深思: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领导人是谁?
他们是社会先知,还只不过是为了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农民?这些战士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顽强,那么勇敢……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农民支持它吗斯诺提出了整整80个问题,画了80个“硕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