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证人》观后感5篇 看完《沉默的证人》对我的启发
《沉默的证人》是一部由姜伟执导,王志飞 / 林熙越 / 董勇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犯罪类型的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沉默的证人》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一):还在看
看到评价很高,结果很失望。
表演痕迹非常重,看着像演话剧。有些人很喜欢这部剧里的话剧腔,我实在无感,生活中要有人和我这么说话,我一定在心里抽他
剧情发展也太慢了,就比如叶小晶父亲的事,说好几遍,有完没完啊。
还有男女感情戏,这是来逗逼的吗?还不如索性就演案情,干嘛插入感情戏,生硬的要死。
最后,周马这个演员选的最失败。演的太假
叶小晶也让人呵呵了,怎么就一副人人都得保护你的样子,男人真的都吃这一套啊。叶小晶和
冯薇完全是两种女人,一个柔弱,多愁善感,另一个坚强独立,哭也是背着人。所以男人都会喜欢前者,而女性关注往往更爱冯薇
演石隐,也就是《潜伏》里李涯的演员令人惊艳,演技非常传神
情节上
孙红雷女友是谁
叶小晶说没去过咖啡厅,可是早就和袁队长去过了啊,那次还表白失败,怎么说自己没去过咖啡厅呢
看到第十一集说确认了五具尸骨,可是李婷、陈淮、方芳和闻玉明一共就4个啊?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二):看他的理由
十一长假,中秋节,不回家。在自己的租来的小房子里,足足看了四天电视剧和电影。今天是第五天。
写之前要先表白几句,感谢豆瓣。:)
四天的时间,有两天半是看姜伟的《沉默的证人》那个电视剧,因为《潜伏》的关系,那是第一部让我从下午五点一直看到早上五点的电视剧。我是非常爱惜身体的人,这些年来从不为了些声犬马的娱乐毁掉自己养气血的睡眠时间,但那一次,《潜伏》让我破了例。
我以为是孙红雷的原因,潜伏结束后就又去了《刀锋》,觉得不太是味儿,再了当时热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不料几乎要吐血。柯蓝的矫情,太多演员的扭捏做态,孙红雷也全无发挥空间。于是明白了,《潜伏》的成功,不只在演员。寻了导演姜伟的评价和作品,明白原来可能更重要是因为姜伟。
所以去看《沉默的证人》,那部片子并不能说有多么的好,可以和《潜伏》相比较的,不过看到了姜伟的发展轨迹。自己是纯属无聊,希望长假里有若干天的时间,什么也不干,不想工作,只看电影,被人家带着去思考,被娱乐一下而已。所以连续地看着,从早到晚。国产片的好处是可以听声音,不一定需要盯住屏幕看字幕,所以可以一边叠叠衣服,用灰尘刷粘掉刚洗过的衣服上遗留的洗衣机带来的灰尘和线头,擦擦地板,擦擦家里的所以落了灰的地方,一边听电视剧,关键的部分抬起头来看一看就OK了。打发时光的好办法。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三):哲学式犯罪
看这部电视剧让我想起了2011年挪威和击事件。从某种程度而言,它和点兵山连环杀人案有相似之处,都有别于图财害命之类的世俗性犯罪。剧中的陈俊威和挪威击案主犯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也都是在强烈的心理情结,甚至是类似于宗教暗示的驱使下杀人的。不甚恰当地姑且称之为“哲学式”犯罪。
追溯陈俊威这种心理情结的渊源,来自于童年的幻灭。其母白纯年轻美丽,又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在男孩幼小的心里,这一形象接近完美,几乎无可挑剔,他一心梦想成为母亲一样的人。然而,后来他亲眼目睹了母亲因偷情被发现通身赤裸上吊而死。这一情景带来的震撼可想而知。在儿童的心灵里,他不能理性分析看待母亲偷情这背后可能隐藏的复杂的家庭社会甚至是性格背景,只能将其理解为堕落。当然,这并不是为偷情辩护,更不是要强迫以儿童的心理年龄去理性看待一切,只是说如果这一切发生,它就会按照这个逻辑进行。母亲的堕落给陈俊威带来了羞辱,随之转变为愤恨,童年幻灭了。
那是不是这种童年的幻灭一定会引导陈俊威走向连环杀人之路呢?也并不一定,这还需要其他因素的诱导。我们需要注意到,陈俊威继承了母亲聪明的基因,出国留过学,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他始终耿耿于怀的是,像母亲这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为什么会走向堕落毁灭,
这样美好的生命应该是永存的。所以他选择了研究心理。良好的教育更加重了其精神洁癖,他挑选目标,将她们残忍猎杀,之后却又将她们的尸体排列整齐,甚至梳好头发,穿上丝袜。驱使他做出这种极端扭曲变态行为的恰恰是母亲之前美好形象的心理遗存和幻灭之后的极度失落。可以说,他对于受过高等教育而又走向堕落的女人始终抱着一种极端爱怜而因此又极端仇视的矛盾心态。正如他所爱的《泰森传》扉页所言:我的痛苦所在,就是要和内心的恶魔作殊死的搏斗。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实消灭这一类人已经成为陈俊威自我实现的一种需求,他在做这件事时带着某种使命感。所以查案过程中陈俊威挑战警方,显示自己的存在;最后周马剖析其犯罪动机时,说其实陈俊威甚至希望警方早点抓住自己,他猜陈俊威早已准备好一篇演讲稿,准备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何以如此?就是因为心中变态的使命感。我们试想,如果让陈俊威在法庭上演讲,他一定会把自己的行为解释为“拯救”。是的,拯救,在陈俊威心里,这不是狡辩。当一个人的行为上升到自我实现的层次,这就与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相对富足的世俗生活联系起来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会患上某种精神洁癖,在强烈宗教情结驱使下实施心理犯罪。我们也因此可以大致推断,当社会走向整体性富足,教育水平提高时,这类犯罪比例就会上升。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四):医人者不自医(无节操剧透)
这部戏里提到的高加索教会案是虚构的,两本禁书《没有街道的城市》和《第二次诊断》是真实的。这三个素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心理分析专业人士(一个精神科专家,两个有侧写能力的FBI人员)自我控制力崩溃,走向毁灭他人或自我毁灭之路。陈俊威也是,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收自学犯罪心理学的警察当学生,偶尔也热心协助警方破案,但同时也是个连环杀手。
看过美剧CRIMINAL MINDS的应该都清楚连环杀手大多都有个不幸的童年,犯罪心理形成早期会出现尿床、虐待动物、纵火等异常表现。关于陈俊威,除了尿床和纵火不可考(为毁灭证据而纵火不算),其他都吻合。本来生于人人羡慕的高知家庭,突然目睹母亲因偷情裸死人前,父亲抑郁成疾也不久于人世。少年时虐猫,霸凌弱小,这应该是最早的宣泄途径。陈俊威很清楚自己不是正常人,选择心理学专业是一种自救行为。因为母亲“堕落”而死,陈俊威严格控制自己也控制妹妹,他希望自己和妹妹可以重新过上童年遭遇不幸之前的那种体面的知识分子生活。没想到妹妹反而因为管教太严走了母亲老路,导致陈俊威自我控制能力终于崩溃,开始对受过高等教育而“自甘堕落”的年轻女性执行私刑,从而获得心理和情感的双重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