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D /T  7725 —— 1996
房间空气调节器
Room air conditioners 代替;GB  7725 — 87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 ISO 5151 — 94 《不带风道的空气调节器和热泵试验及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房间空气调节器的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空气冷却冷凝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制冷量在14000W 以下,以创造室内舒适环境为目的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的房间空气调节器。
2 引用标准 ‘
GB l91 — 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l019 — 89  家用电器包装通则
GB/T 2423.3 — 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Ca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17 — 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Ka ;盐雾试验方法
GB 2828— 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 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
GB 2829 — 37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 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
GB 4706.32 — 199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 4798.1 — 86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贮存
GB 4798.2 — 84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运输
GB 5296.2 — 87  消费品使用说明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使用说明
3 术语
3 . 1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一种向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直接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的设备。它主要包括一个制冷和除湿用的制冷系
统以及空气循环和净化装置,还可包括加热和通风装置 ( 可被组装在一个箱壳或被设计成一起使用的组件系统 ) ,以下简称空调器。
3 . 2 热泵
通过转换制冷系统制冷剂运行流向,从室外低温空气吸热并向室内放热,使室内空气升温的制冷系统,还可包括空气循环、净化装置和加湿、通风装置。
3 . 3 制热用电热装置
只用电热方法进行制热的电热装置及用温度开关等 ( 因室内、室外温度等因素而动作的开关 ) 转换用热泵和电热装置进行制热的电热装置 ( 包括后安装的电热装置 ) 。
3.4        制热用辅助电热装置
与热泵一起使用进行制热的电热装置 ( 包括后安装的电热装置 )
3 . 5 制冷量
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除去的热量总和,单位: W 。
3 . 6 制冷消耗功率
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所消耗的总功率,单位: W 。
3 . 7 制热量
空调器进行制热运行时,单位时间内送入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的热量总和,单位: W 。
注:只有热泵制热功能时,其制热量称为热泵制热量。
3. 8  制热消耗功率空调器进行制热运行时,所消耗的总功率,单位: W 。 注:只有热泵制热功能时,其制热消耗功率钵为热泵制热消耗功率。
3 . 9 能效比 (EER)
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 W / W 表示。
3 . 10 性能系数 (COP)
在额定工况 ( 高温 ) 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热泵制热运行时,制热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
W / W 表示。
注:有效输入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输入空调器内的平均电功率。其中包括:
①压缩机运行的输入功率和除霜输入功率 ( 不用于除霜的附助电加热装置除外 ) ;
②所有控制和安全装置的输入功率;
③热交换传精装置的输入功率 ( 风扇、泵等 ) 。
3 . 11 循环风量 ( 房间送风量 )
空调器在通风门和排风门完全关闭、并在额定制冷运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向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送入的风量,单位: m 3 /s (m 3 /h) 。
3 . 12 房间型量热计
由两间相邻、中间有隔堵的房间所组成的实验装置。一问作为室内侧,另一间作为室外侧,每间均装有空气调节设备;其冷量、热量及水量均可测量和控制,并用以平衡被测空调器在室内侧的制冷量和除湿量以及在室外侧的加湿量相加热量。
3 . 13 空气焰值法
一种测定空调器制冷、制热能力的方法,它对空调器的送风参数、回风参数以及循环风量进行测量,用测出的风量与送风、回风焓差的乘积确定空调器的能力。
4  产品分类
4 . 1 型式
4 . 1 . 1 空调器按使用气候环境 ( 最高温度 ) 分为:
类型气候环境最高温度
T1 43
T2 35
T3 52
4 . 1 . 2 空调器按结构形式分为:
a) 整体式,其代号 C ;
整体式空调器结构分类为窗式 ( 其代号省略 ) ,穿墙式、移动式等,其代号分别为 C 、 Y 等。
b) 分体式,其代号 F ;
分体式空调器分为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室内机组结构分类为吊顶式、挂壁式、落地式、天井式、嵌入式等,其代号分别为: D 、 G 、 L 、 T 、 Q 等,室外机组代号为 W 。
4 . 1 . 3 空调器按主要功能分为:
a) 冷风型,其代号省略 ( 制冷专用 ) ;
b) 热泵型,其代号 R( 包括制冷、热泵制热,制冷、热泵与辅助电热装置一起制热,制冷、热泵和以转换电热装置与热泵一起使用的辅助电热装置制热 );
c) 电热型,其代号 D( 制冷、电热装置制热 ) 。
4 . 2 基本参数
4 . 2 . 1 空调器的额定制冷量 (W) 优先选用系列为: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500    2800
3200    3600    4000    4500    5000    5600    6300
7100    8000    9000    10000    11200    12000    14000
4 . 2 . 2 空调器的额定制热量 (W) 优先选用系列为:
1600    1800    2000    2200    2500    2800    3200
3600    4000    4500    5000    5600    6300    7100
8000    9000    10000    11200    12500    14000    16000
4 . 2 . 3 电源额定频率为 50Hz ,单相交流额定电压 220V 或三相交流额定电压 380V ,特殊要求不受此限。
4 . 2 . 4 空调器通常工作的环境温度如表 1 所示:
表 l 空调器工作的环境温度
空调器型式
气候类型
T1  T2 T3
冷风型18 ℃ -43 ℃10 ℃ -35 ℃21 ℃ -52 ℃
热泵型-7 ℃ -43 ℃-7 ℃ -35 ℃-7 ℃ -52 ℃
电热型-43 ℃-35 ℃-52 ℃
注:不带除霜装置的热泵型空调器,最低工作温度可为 5 ℃。
4 . 2 .
5 空调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当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在 18 ℃ -30 ℃中某调定值时,其控制温度可在调定值的±2 ℃范围内自动调节。
5  技术要求
5 . 1  一般要求
5 . 1 . 1  空调器应符合本标准和 GB 4706.32 的要求,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条件制造。
5 . 1 . 2  空调器应按铭牌标示的气候类型进行性能试验,对于使用两种以上气候类型的空调器应在铭牌标出的每种气候类型工况条件下进行试验。
5 . 1 . 3  空调器的黑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
5.1.4            电镀件表面庞光滑、泽均匀、不得有剥落、针孔、明显的不应有的花斑和划伤等缺陷。
5 . 1 . 5 涂装件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底漆外露及不应有的绉纹和其他损伤。
5 . 1 .
6 装饰性塑料件表面应平整、泽均匀、塑料件应耐老化;不得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等缺陷。
5 . 1 . 7 空调器各零部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管路间或管路与零部件不应相互摩擦和碰撞。
5 . 1 . 8 空调器一般在压缩机制冷运行或电热装置制热和加湿运行时,风扇电机应同时启动。
5 . 1 . 9 带有远距离操作装置 ( 遥控器 ) 的空调器,除了机组开关或控制器之类操作外,应是不会使电路闭合的结构。
5 . 1 . 10 热泵型空调器的电磁换向阀动作应灵敏、可靠,保证空调器正常工作。
5 . 1 . 11  空调器的保温层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
5 . 1 . 12 空调器制冷系统受压零部件的材料应能在制冷剂、润滑油及其混合物的作用下,不产生劣化且保证整机正常工作。
5 . 1 . 13 热泵型空调器的热泵额定 ( 高温 ) 制热量应不低于其额定制冷量。
5 . 2 性能要求
5 . 2 . 1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
按 6 . 3 . 1 方法试验时,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
5 . 2 . 2 制冷量
按 6 . 3 . 2 方法试验时,空调器实测制冷量不应小于额定制冷量的 95 %。
5 . 2 . 3 制冷消耗功率按
6 . 3 . 3 方法试验时,空调器实测制冷消耗功率不应大于额定制冷消耗功率的 110 %。
5 . 2 . 4 热泵制热量
按 6 . 3 . 4 方法试验时,热泵的实测制热量不应小于热泵额定制热量的 95 %。
5 . 2 . 5 热泵制热消耗功率
按 6 . 3 . 5 方法试验时,热泵的实测制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热泵额定制热消耗功率的 110 %。
5 . 2 . 6
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
按 6 . 3 . 6 方法试验时;电热型和热泵型空调器的电热装置的实测制热消耗功率要求如下:对于每种电热装置的消耗功率而言,其允差应为:电热装置额定消耗功率小于或等于 100W 的,其允差±10 %; 100W 以上的,其允差 -10 %一 +5 %。。
5 . 2 . 7 最大运行制冷
按 6 . 3 . 7 方法试验时,空调器各部件不应损坏,空调器应能正常运行;
空调器在第 1h 连续运行期间,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
当空调器停机 3min 后,再启动连续运行 1h ,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 5min 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 5min 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 30min 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 l h;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 5min 内跳开的,并应在跳开 10min 后使其强行复位,应能够再连续运行 1h 。
5 . 2 . 8 最小运行制冷
按 6 . 3 . 8 方法试验时,空调器在 10min 的起动期间后 4h 运行中安全装置不应跳开,蒸发器室内侧的迎风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迎风面积的 50 %。
5 . 2 . 9 热泵最大运行制热
按 6 . 3 . 9 方法试验时,空调器各部件不应损坏,空调器应能正常运行;
空调器在第 l h 连续运行期间,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
当空调器停机 3min 后,再启动连续运行 1h ,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 5min 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 5min 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 30min 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 1h;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 5min 内跳开的,并应在跳开 10min 后使其强行复位,应能够再连续运行 1h 。.
5 . 2 . 10 热泵最小运行制热
按 6 . 3 . 10 方法试验时,空调器在试验运行期间,安全装置不应跳开。
5 . 2 . 11 冻结
按 6 . 3 . 11(a) 方法试验时.蒸发器室内侧迎风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迎风面积的 50 %。按 6 . 3 . 11(b) 方法试验时,空调器室内侧不应有冰掉落、水滴滴下或吹出。
5 . 2 . 12 凝露
按 6 . 3 . 12 方法试验时,箱体外表面凝露不应滴下,室内送风不应带有水滴。
5 . 2 . 13 凝结水排除能力
按 6 . 3 . 13 方法试验时,空调器应具有排除冷凝水的能力,并且不应有水从空调器中溢出或吹出,以至弄湿建筑物或周围环境。
5 . 2 . 14 自动除霜
按 6 . 3 . 14 方法试验时,要求除霜所需总时间不超过试验总时间的 20 %;在除霜周期中,室内侧的送风温度低于 18 ℃的持续时间不超过 1min 。另外,除霜周期及除霜刚刚结束后,室外侧的空气温度升高不应大于 5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热泵机组内的辅助制热或按制造厂的规定。
5 . 2 . 15 噪声
按 6 . 3 . 15 方法试验时, T1 型和 T2 型空调器在半消声室噪声测定值 ( 声压级 ) 应符合表 2 规定,全消声室噪声测定值应与表 2 所示值减去 1dB(A) , T3 气候类型空调器的噪声值可增加
2dB(A) 。
表 2 噪声值(声压级)
室内噪声 dB(A)  室外噪声 dB(A)  额定制冷量 W
整体式分体式整体式分体式< 2500 ≤ 53  ≤ 45  ≤ 59  ≤ 55
2500-4500 ≤ 56  ≤ 48  ≤ 62  ≤ 58
> 4500-7100 ≤ 60  ≤ 55  ≤ 65  ≤ 62
> 7100 ≤ 62  ≤ 68
5 . 2 . 1
6 运输
按 6 . 3 . 16 方法试验后,空调器不应损坏、紧固件不得松动,制冷剂泄漏、噪声应符合 5 . 2 . 1 和 5 . 2 . 15 的规定。
5 . 2 . 17 运转
按 6 . 3 . 17 方法试验时,所测电流、输入功率等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房间空调器安装规范5 . 2 . 18 包装
按 6 . 3 . 18 方法试验时,应符合 GBl019 有关规定。
5 . 2 . 19 电镀件
按 6 . 3 . 19 方法试验后,金属镀层上的每个锈点锈迹面积不应超过 1mm 2 ,每 l00cm 2 试件镀,超过 2 个锈点、锈迹,小于 100cm 2 时,不应有锈点和锈迹。
5 . 2 . 20 表面涂层
按 6 . 2 . 20 方法试验后,检查涂层表面外观良好,不允许有明显的针孔,试样主要表面任意 100 cm 2 正方形面积内,不得有直径为 0.5mm 一 1mm 气泡 2 个以上,不允许出现直径大于 1mm 的气泡。5.2.21 涂漆件的漆膜附着力
按 6 . 3 . 21 方法试验后,漆膜脱落格数不超过 15 %。
5 . 2 . 22 能效比 (EER)
按 6 . 3 . 2 方法实测制冷量与按 6 . 3 . 3 方法实测消耗功率的比不应小于表 3 规定值的 85 %,其值为 0.05 的倍数。
5 . 2 . 23 性能系数 (COP)
按 6 . 3 . 4 方法实测热泵制热量与按 6 . 3 . 5 方法实测消耗功率的比值不应小于表 3 规定值的 85 %,其值为 0.05 的倍数。
表 3 能效比 (EER) 、性能系数 (COP)
额定制冷 ( 热 ) 量
EER 、 COP(W / W)
整体式分体式
W
< 2500    2 . 45    2.65
2500-4500    2 . 50    2 .70
. 45    2.65
>4500-7100 2
> 7100    2. 50
注:T2 型、T3 型空调器可参照执行。
6  试验
6 . 1 试验条件
6 . 1 . 1 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的试验装置详见附录 A 。
6 . 1 . 2 试验工况见表 4 规定,按空调器气候类型分类,选用相应工况进行试验。
6 . 1 . 3 测量仪表和仪表准确度要求可见附录 C 。
表 4  试验工况
室内侧空气状态,℃  室外侧空气状态,℃  工况条件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T1  27  19  35  24  T2  21        15  27  19  额定制
T3
29  19  46  24  T1  32  23  43  26  T2
27  19  35  24  最大运行  T3
32  23  52  31  T1
21  -  T2  10  -  冻  结 T3
21  15
21  -  最小运行  21  15    制造厂推荐的最低温度  制  冷  运  行 凝  露
冷凝水排除
27  24
27  24
热泵额定制热
高温
低温
超低温  20  15( 最大 ) 7  2
-7    6  1  -8  最大运行  27  -  24  18  最小运行    20  -  -5  -6  制 热 运 行  自动除霜
20
12
2
1
注: 1) 在空调器制冷运行试验中,空气冷却冷凝器没有冷凝水蒸发时,湿球温度条件可不做要求。
2) 21 ℃或高于 21 ℃时,控制器应使机组运行。
3) 制造厂规定适于在低温、超低温工况运行的空调器,应进行低温、超低温工况的试验;若制热量 ( 高温,低温或超低温 ) 试验时发生除霜,则应采用空气焓值法 ( 见附录 A2) 进行制热量试验。
4) 如果空调器可在超低温条件下运行,其最小试验应在干球温度 -7 ℃和湿球温度 -8 ℃的工况下试验。    6 . 2  试验的一般要求    6 . 2 . 1  空调器所有试验均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另有规定不受此限。    6 . 2 . 2  应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说明和所提供的附件,将被测空调器安装在试验房间内,如果空调器有几个位置安装,试验应在最不利位置进行。    6 . 2 . 3  除按规定方式,试验需要的装置和仪器的连接外,对空调器不得更改。    6 . 2 . 4  试验时不能改变空调器风机转速和系统阻力,其试验结果应按标准大气压修正大气压力。    6 . 2 . 5  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的连接管,应按制造厂规定或 7.5m 为测试的管长,两者取小值,作为空调器部件的连接管不应切断管子进行试验。除设计要求外,一般应将一半管长置于室外侧环境进行试验,其管径、安装、绝缘保温、抽空、充注制冷剂等应与制造厂要求相符。    6 . 3  试验方法    6 . 3 . 1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试验
空调器的制冷系统在正常的制冷剂充灌量下,用灵敏度为 l × 10
-6
Pa · m 3 / s 的检漏仪进行检验。    空调器可不通电置于正压室内,环境温度为 16 ℃一 35 ℃。    6 . 3 . 2  制冷量试验
按附录 A 《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的试验及计算方法》 ( 补充件 ) 和表 4 规定的额定制冷工况进行试验。
6 . 3 . 3  制冷消耗功率试验
按附录 A 给定的方法,在制冷量测定的同时,测定空调器的输入功率、电流。    6 . 3 . 4  热泵制热量试验
按附录 A 给定的方法和制造厂说明,选用表 4 规定的热泵额定制热工况,进行热泵制热量试验。    6 . 3 . 5  热泵制热消耗功率试验
按附录 A 给定的方法,在热泵制热量测定的同时,测定热泵的输入功率、电流。    6 . 3 . 6  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试验 a)空调器在热泵额定制热工况下运行,热泵辅助电热型以6.3.4 方法试验,待热泵制热量测定达到稳定后,测定辅助电热装置的输入功率。 b)在电热额定制热工况下,空调器制冷系统不运行,将电热装置开关处于最大耗电状态下,测定其输入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