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卞说辩
老卞说辩
普通辩手,好好读读
优秀辩手,参考参考
想开智慧,不虚此读
业内高人,敬请指教
自序
人说老卞姓得巧,老卞老卞,老是在辩。老卞执导辩论十多年,从而立到不惑,年年在辩,学业荒废不少,人生乐趣多多。年轻时与更年轻的辩手合作,相融无间。每发明怪异立论,即与辩手一同狂喜。人奔中年,不觉老之已至,只觉辩手日小。辩手对我敬重有加,对练自然难以放开。这怎么行?要得好,大做小。老卞带头忘形,带头耍赖,于是他们也疯了,彼此复归相融。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老卞以辩为乐,乐此自然不疲。来钱,拿得开心,劳动所得;没钱,绝不抱怨,玩嘛。有时年轻的辩手倦得呵欠连天,老卞却精神抖擞,热血上涌,两眼炯炯有神。
老卞有两手,执导辩论队在省市乃至全国辩论赛中均有不俗的战绩。辩手们肯定老卞、拥戴老卞、亲近老卞,认定老卞是最慈爱、最有趣、最聪明的教头,建议写点东西,于是便有此书。
此书最宜在校大学生阅读。大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除辩论外,有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主持人大赛、卡拉OK大赛、时装表演、文娱汇演、美术书法摄影展等等,都很好,有益身心。但相比之下,辩论尤好,老卞这样认为。
辩论给人全方位锻炼。首先是逻辑思辩。这种能力的锻炼在其他地方
很难获得。学生虽每天都在接触逻辑,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逻辑,作业、论文、演讲稿等等也要用到逻辑,但是,在没有对抗的情况下,逻辑思辩很难深入。按照黑格尔辩证法的“正反合”原理,人的认识只有在正反不同观念的碰撞中才能升华。辩论的破题常常要从“抠字眼”入手,“抠字眼”的实质是作逻辑分析。从学术的角度看,这种“抠字眼”可能是钻牛角尖,没意思,但对于辩论来说至关重要。钻牛角尖未必都好,但具有钻牛角尖的能力很好,因为不管是学术还是工作,有时还需要钻钻牛角尖。
辩论不仅锻炼思维,也锻炼其他。比如演讲,辩论中有演讲,辩论的陈词就是演讲,并且是实实在在的演讲。老实说,现在大学生的演讲绝大部分是重演不重讲,内容空洞,情感造作,不能服人,难以感人。原因之一是没人来反他,他不必考虑他的说法到底能有几分站得住脚,于是只在那里自我陶醉地演。辩论就不同,陈词必须要能服人,要力求让观众和评委认同我而不认同他,所以道理要讲得清清楚
楚、实实在在,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可以这么说,好的辩手,演讲不会差,演讲高手,辩论未必佳。当然,老卞没有贬低演讲的意思。真正好的演讲并不是自我陶醉地演,而是自自然然地说,并且在仪表风度、普通话、情感处理、逻辑重音等方面比辩论要求高。高境界的演讲要求这诸多方面完美融合。技巧到了纯熟,便看不出技巧,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天成。但这很难达到。没人挑刺的演讲容易流于浮华,这是事实。同样一个人,在辩论中的表现可能比演讲更接近自然,而这其实是演讲的正道。老卞普通话不棒,但得过市级教师演讲比赛亚军,这大概是得力于辩论的经验,内容实实在在,表演朴素自然。既然辩论跟演讲密切相关,那么普通话水平、仪表、风度等等都可以连带得到锻炼。从心理素质的角度说,辩论中的锻炼通常也要优于其他表演活动,原因还是在于它的对抗性。辩手要在激烈地搏击中塑造自己的形象,既要有力地回击对方,又要保持儒雅风度,两者都做到实在不易。
当然,辩论的最大意义还是锻炼思维。思维的问题,深究下去就是哲
学。老卞说辩,说得最多的就是哲学。从多年的高教生涯中,老卞深深感受到,哲学的贫血是现代莘莘学子的通病。现代大学生实惠得很,多重视即时可用的技术。许多人以为哲学没用,其实用处大得很,大到可以安生立命。这话题很大,不便多谈,还说辩论。辩论中哲学无处不在,就向空气一样,你每天都用它,但你常常忽略它的存在。有没有哲学意识是区分辩手层次高低的重要尺度。据老卞观察,辩手绝大多数不出两种类型:一类是思维简单型,他们的观点清楚明了,但往往流于想当然,不堪一击;另一类是思维复杂型,他们知识丰富,口若悬河,一个问题过来,往往能够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滔滔不
绝地回应,只是要点不够明确,有时容易跑题。第一类辩手一般出现在低层次的赛事上,常常在初赛中便遭淘汰。第二类辩手常常能在大学校园内脱颖而出,但冲出校园走向更高层次的赛事,则难获佳绩。比他们更胜一筹的是智慧型,能深入浅出,这在高校学生中是凤毛麟角,有时根本不出。他们高在哪里呢?主要是哲学素养。他们总能在新的层面将复杂的问题单纯化,或者把单纯的问题复杂化。出你意料的是他们用了哲学你还不知道,以为他们是小聪明,是反应快。熟悉老卞的人都知道,老卞以反应迟钝著称,说话做事总慢一拍,但跟辩手对练却异常地机敏,一个个尖锐问题不知怎么就化掉了,于是在辩论队中以“狡猾”著称。其实,秘诀就在于老卞懂点哲学。你想辩论上一个台阶吗?跟老卞学点狡猾的哲学。而后你再跟不懂哲学的人辩,会像高中生解小学难题那样的轻松。为什么要说普通话
老卞没有名气,但自认有点智慧;老卞说辩不够权威,但估计比较实用。本书分三个单元:思维篇、技巧篇、战例篇。思维篇多谈哲学,解决立论问题;技巧篇多谈经验,解决实战问题;战例篇除了剖析全国乃至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著名战例而外,还简要剖析若干常见辩题,一来激活辩手的思维,二来为辩论赛的选题和破题提供参考。老卞力避空谈理论,即便是形而上的思辩问题,也力求通俗明了,便于操作。各篇话题均紧扣实战。辩题和战例的众多是本书特所在。
人说老卞厚道,说对了一半。老卞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故而谦虚忍让,不争胜,但骨子里好斗。辩论这种文雅的斗法是我的最爱。10年辩下来,有了点认识,有了点经验,也有了点诀窍,用辩手的话说就是“老卞越来越狡猾了”。今写此书,一来让有兴趣者共享老卞的狡猾,二来求教于比老卞更狡猾的高
人。以往写作多为学问,而学问又为生计,绞尽脑汁,苦多乐少。这一本可算是老卞的性情之作了。
思维篇
真理之辩还是逻辑之辩?
辩论到底辩逻辑还是辩真理?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人。许多权威人士认为是辩逻辑。他们似乎很有理由:按照矛盾律,两个相反的命题不可能都真实。通常情况下,双方辩题一般都是对立的。当然也有不对立的,那一般属于命题质量不高,此处不谈。假如辩论是辩真理的话,那胜负就不是靠辩才,而是靠手气,双方立场由抽签决定,抽到了真理的一方,便可胜之不武。所以,辩论只能是逻辑之辩。
但是问题来了。难道逻辑跟真理是可以分离的吗?难道真理能不合逻辑吗?难道谬误会真的合乎逻辑吗?如果是这样,逻辑还有什么用呢?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老卞以为,澄清这个问题很有必要。
社会上许多人反对辩论,认为都是诡辩。什么真理越辩越明,扯淡!一个本来很清楚的问题,辩到后来反而给辩糊涂了。有的观点明明是错的,给几个伶牙俐齿姑娘小伙一说,倒有理了,这不是诡辩是什么?老卞还真遇到过这样的事。2002年江苏省大学生禁毒知识辩论赛有
这样的辩题:正方是“是个人行为,不是社会问题”,反方是“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行为”。真理似乎很明显地属于反方。不幸的是江苏大学得了正方,反方为东南大学。我们拿着正方辩题向校内善辩
的专家教授请教,求他们破破题。他们一看,几乎勃然:“这是混账辩题!这怎么辩?怎么会不是社会问题?严重的社会问题嘛!这不是叫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后来我们还是辩了,居然还辩赢了。于是有人欢呼,也有人摇头:“这就是辩论的歧途,这不是助长诡辩吗?”表面看来,这问题出在命题不妥,但仔细想来,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命题不妥只是把这个问题给放大了。试想,哪一个命题是真正妥当的?一方妥当了,另一方就不妥当,没办法,这是矛盾律。
既然如此,逻辑之辩不就意味着用逻辑来掩盖真理了吗?如果这样,老卞这几年白忙活问题是小,全国持续多年的辩论热就成了社会大问题了。事实并非如此,辩论还是大有好处的,这一点参加过辩论的,尤其是参加过较高层次辩论的人都知道。辩论既是逻辑之辩,也是真理之辩,更是智慧之辩,老卞这样认为。
这里涉及到对真理的认识了。真理是什么?是事物的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这就是说,一句话,无论是什么样的话,都不等于真理,充其量只是真理的一种概括表述。真理和真理的概括表述绝不是一回事。我们抽到的辩题不管是多么有利的,都不等于拥有了真理。怎样才叫拥有真理呢?理解正确了,才算拥有真理。也就是说,只有当辩手正确地阐释了辩题,说出了一通无可辩驳的道理以后,才能证明他拥有了真理。当然,也只能是相对地拥有。有一个禅学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道理。唐代的六祖慧能大师,不识字,却深通佛理。有一次,无尽藏尼请慧能帮她解经,慧能说:“我不识字,你把经文念给我听,我来给你解。”无尽藏尼感到奇怪:“你不认识字,怎么去解释经书呢?”慧能就给她打了个比方,意思是说,
真理好比天上的月亮,而经书好比人的手指,手指可以引导人看月亮,但手指不是月亮。慧能大师让她不要执着于文字相。同样,我们面对辩题也不要执着于文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