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高考常用考点
《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卓越的散文杰作,创作于东汉末年,作者是曹操主簿、文学家曹植。本文是曹植以草书写作的,描绘了三国时期当时的战局以及方士周瑜、诗人诸葛亮、武将赵子龙等英雄的形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君主的忠诚和政治理念。《赤壁赋》在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成为高考中的常见考点。
一、作者与文学背景
2.夸张手法:如“五百里白虹,卷至东海之穴”,对于赤壁战役的气势给予了超乎现实的描述,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加强效果。
二、文学表现手法
1.比兴:如“列拟羽卫,人人自为战车,什抵搏手,计无所施,呼号咸集,恍若相失”, 对比用于描写战况的做法,更加生动形象。
赤壁赋 2.描写手法:如“猢狲以太震动,白鹭之飞上下”,通过对于动物和鸟类的描写,有效地刻画了战争的恐怖和悲壮。
三、人物塑造
1.周瑜:表现出周瑜的谋略和胆识,如“绿绮罗袍,红鹞尾,璿璣明珰,綄佩交迭”,既让人感受到周瑜的权势和豪迈,又突显了他的魅力。
四、文化内涵
1.文化背景:中国文学史、三国历史、东汉时期文学风貌。这一方面为理解《赤壁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支持,同时也为理解曹植的创作意图提供了背景。
2.谋略和忠诚:曹植通过对于周瑜的表现,体现出谋略和军功对于君主的重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忠诚的信仰。
综上所述,《赤壁赋》是一篇彩鲜明的散文,表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历史背景。在高考中,它常常被作为文言文阅读和文学知识考点出现。
对于学生而言,在平常的学习中多加了解和思考,以更好地理解它的内涵和价值,必将获益匪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