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中国的长城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联成万里长城。 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 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 里长城。从公元前7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 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持续了两千多年修筑过长城,今天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 城。
长城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 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使高低起 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2、西藏布达拉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4年12月
布达拉宫在中国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海拔3700多M,始建于公元7 世纪,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现占地41万平方M,建筑面积13 万平方M,宫体主楼13层,高115M,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 金光灿烂,气势雄伟,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 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 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 调节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M。 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
3、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 月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50公里。1929 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 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 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 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
的古人类遗址。
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 156厘M(男),150厘M(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 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 岁的不足4.5%。
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其创造出颇具特 的旧石器文化,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北京猿人的 发现,还将用火的历史提早了几十万年,他们居住过的洞穴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烬 堆。
4、云南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7年文化遗产12月
丽江地处云南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 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M,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 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
依山就水的丽江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 谐。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 白、藏民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当地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
丽江一带迄今流传着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 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如今分别收藏在中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 博物馆中的2万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 延约1公里,共有大小石窟53个,佛雕51000多尊,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千佛 洞、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像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 嵌贴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 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 阳
后的作品。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 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 6、武当山古建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4年12月
武当山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 地。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当之”。名胜区面积为321平方公里,有众多的自然胜景和人文胜 景,武当山不但风景秀美,而且是一座重要的文化宝库,山上古代建筑中规模宏伟、工程浩 大的道教宫观,称得上是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山上人文景观丰富,唐、宋、元、明、 清各代在此均有构筑。如今山上现存的大量古建筑多为明代所建。
作为一座道教名山,武当山今日香火依然,那历经沧桑的宫观,悠扬的道家音乐,丰富的 神话传说,连同那些虔诚的香客,传递着古老的文化气息。
7、北京颐和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8年11月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也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总面 积约290公顷。
这个由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建造的园子,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环绕山、湖间是一组 组精美的建筑物,全园分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 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41M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万寿 山下昆明湖畔,共有273间、全长728M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东 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长廊以 精美的绘画著称,计有546幅西湖胜景和8000多幅人物故事、山水花鸟,1992年以“世界 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 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 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横,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8、都江堰-青城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0年11月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建于公元3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 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 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工程 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 17M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19M,洪水季节宽23M。飞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有排 泄洪水和沙石的功能,宝瓶口具有引水和控制进水的作用。因而,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 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收到了行水灌田,防洪抗灾”的 功效。
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方圆100余公里,高峰海拔1800多M, 山林青翠,景清幽。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 自然景物神秘绮丽如世外桃源。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主要风景名胜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 上清宫等。建福宫是游山的起点,始建于唐代,现尚存二殿三院;天然图画西距建福宫 1000M,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是青城主庙,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 孙虚靖天师像,其主殿一三皇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皇,殿内现存历代石木碑刻中最著名的 有唐玄宗旨书碑、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等。
出天师洞,过访宁桥,是祖师殿,北面有朝阳洞、上清宫。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 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
9、重庆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9年12月
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 化遗产。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省重庆市,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 造像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 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而且'三教"、“两教”合一的雕 刻也很多。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 统一。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是一 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
10、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0 年11月
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夥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夥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 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古宏村人独出机杼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 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 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 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
西递
西递村东西长700M,南北宽300M,居民300余户,人口 1000多。因村边有水西流, 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 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 古代艺术之精华。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 古民居建筑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11、北京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8年11月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严谨的建 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 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M,南北宽1600M,总面积为273万平方M,相当于紫禁城的四倍。天 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弧圆形,南围墙为方形。这 种南方北圆,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M,高38M, 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大殿结构十分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檐 顶以柱和枋桷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围两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别代 表十二月和十二时辰。大殿建于高6M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使大殿产生出高耸云端的巍峨 气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