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彩的通感说起】彩通感
【从彩的通感说起】彩通感
本文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彩与视觉、味觉、听觉等感觉的联系,从而导出彩通感对艺术设计和彩营销的重要性。From psychologi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 the author elaborated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vision, taste and hearing which show the importance of art design and color marketing.
小到私人空间,大到社会领域,彩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人熟知的彩,似乎简单,却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比如仅彩学本身,理论上便有扬・赫尔姆赫兹的三理论、马克斯韦尔论证了的加混合法和薛夫鲁尔的彩和谐与对比等,创作使用上又有彩意象、彩构成理论等等。
1彩的属性及其间的联系
1666年,牛顿通过三棱镜首先对彩有了新的认识,人们才知道,“彩是一种视感现象,并不是物质的客观成分或特性。它是视觉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心理反应,由眼睛的物理反应和大脑对高出某种亮度标准的光的波长特性所做出的自动译释反应组成。”
彩具有物质属性。比如大家熟知的红光穿透力最强,可见度高,在交通方面用它来表示禁止最为合适。
彩不仅可视,它还可以联想听觉、嗅觉、甚至可以唤起味觉,形成综合的心理效应。比如美食讲究香味俱全,人们有时给彩起名叫咖啡、苹果绿或杏花红等,红红的辣椒会使人想起四川火锅,这些都是由彩联想起味觉的结果。彩的味觉感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对各种食品、水果等味觉认识的积累。这种在视觉与生理、心理的联合作用下,所产生的联觉、心理效应在人们当中已形成了广泛的认同,是彩与味觉必然的融合。
视觉和听觉也可以融合运用。比如《礼记・乐记》中对歌声的描
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意思是:“因此,乐歌昂扬时如同高举,低沉时如同坠落,婉转时如同折断,静止时如同枯木,曲折变化合乎规矩,连绵不绝如同贯串在一起的珠子。”所以人的感觉是通联的,直到钱钟书这里才在理论上明确下来。钱钟书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彩不仅有物质属性还有文化属性。文化不能离开人的载体,彩构成也需要从人的角度去考虑,考虑人类丰富的观感,古人就凭观感创作出了许许多多出的作品。
彩构成
彩可以通过人的视觉,作用于人的生理及心理,通过人的鉴别、审视、判断而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及心理机能,使它们发生变化。彩不仅能运用在饮食文化中,文学作品中也有诸多利用彩心理效应的佳品。直觉方法,诗人画家常用之。如宋祁的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用“闹”渲染了春天杏花怒放时绚烂夺目的美景;王建的《江陵即事》中“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中用“烧”“染”字烘托出寺中的秋意盎然;又如李贺的“画栏桂树悬秋香”,钟吉的“一庭花气任风删”等灵活生动的诗句,均是诗人凭直觉和心理感受将彩趣合到了诗情画意中。
2彩的通感及其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彩构成对通感有重要的影响。高志明在时隔多年后对钱钟书的《通感》一文进行盘点,指出4 个方面值得人们注意:(1)指出了通感的心理学根源―― 本联想而生通感,引起了后人重视通感生成的心理机制的研究;(2)将通感定位于心理学、语言学、文艺学范畴;(3)提出了日常经验在通感研究中的重要性,为通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开启了道路;(4)指出了人类主体的创造性是通感形成的社会原因。
通感固源于心理,但是心理也自有源。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
“颜所生的影响随人而异,甲欢喜红,乙欢喜绿,各有各的偏好,这种偏好是怎样起来的呢?概括地说,颜的偏好一半起于生理作用,一半起于心理作用。”各民族感觉颜的能力往往随文化程度而变
迁,颜的偏好又因种族和年龄而各异。
这就涉及到文化了。心理是果,历史、文化是因。各民族的彩情感各有不同。结合其中的“日常经验”,还可以往纵深里探讨。比如大多数中国人自幼及长经常看到红的春联、红彤彤的双喜字、大红的灯笼和无数翻飞的红旗,那么可以肯定,红在中国人心里的意义,就和外国人有很大不同,从而生出许多和外国人没有或不同的感觉和联想。又比如,在中国被视为尊贵的黄,却为英国人所不喜,这种彩情感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犹大,因为犹大总是穿一身黄衣,黄和犹大的形象就联系在了一起。在英语中“yellow”表示“卑鄙”、“怯懦”、“猜忌”等等。如“a yellow dog(卑鄙的人)”、“yellow looks(胆怯起来、害怕起来)”、“yellow jou rnalism(不择手段夸张、渲染以招揽或影响读者的新闻编辑作风)”。
朱光潜先生曾说许多蒙昧民族的语言中只有“红”字和“黄”字,小孩在9 岁以下都不喜好蓝,较原始的民族的眼膜也是“黄点”的斑较强。在我国,苗族人喜青、白;藏族人喜金、蓝、绿、褐;瑶族人喜红、绿、黄、白、黑;在亚洲,日本人喜白、红、黑、紫;埃及人喜绿;马来西亚人喜绿、红。各民族的彩喜好固然各有其心理和文化、历史等原因,倘有通感,可称谓历史、文化基础上的彩通感。
若是搞主观创作,也许不必刻意于此;若是搞视觉艺术设计的,在彩构成方面,就不能不重视世界各地、各民族历史、文化基础上的彩通感。这于视觉艺术设计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随着时尚、文化等产业的全球化,彩营销,彩咨询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3彩对营销的重要意义
彩营销就是要在了解和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恰当定位商品,然后赋予产品本身、产品包装、人员服饰、环境设置、店面装饰
一直到购物袋等恰当和谐的彩,使商品高度情感化,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实现“人心、彩、商品”的统一,将商品的内涵和情感传达给消费者,达到协同整体营销的目的。
关注彩构成,应该重视历史、文化基础上的彩通感,这又需了解各地方、各民族的心理习惯,而欲深入了解,就需向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中有所探求。这一过程对彩构成理论、艺术创作和营销也会大有裨益。
延伸
彩营销
走在城市繁华的商业街区里,现代人几乎被五彩缤纷、应接不暇的商业广告淹没。哪些广告,哪些商品又能被行人注意到并记住了呢?彩科学的规律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研究,人们只需要7 s 的审视就可以确定对眼前的商品是否感兴趣。而在这短短的7 s内,彩占到了近70% 的作用。彩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它能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有些商家深谙彩的物理、视觉感知和心理感知等
特性,从而能地用彩营销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做画龙点睛之笔。例如:Apple® 的产品不仅有世界一流的工业设计,还用年轻人喜欢的系列彩渲染得更加出众(图1);三星的产品也总要用彩来闪耀出它的个性。彩营销就是将彩作为出发点和核心,有效地利用彩特性为企业服务的一种营销手法。
彩营销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习俗的制约,所以彩的文化属性在地区营销中尤为重要。如图2 ― 图4 所示,各国民族对彩的偏好是大不一样的。这在服装和家纺等产品的彩设计和营销中尤其重要。在视觉经济时代,大部分商业活动都是通过网络来实现,如的定制设计、展示、陈列、等,显然企业更加不能回避的就是彩营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