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无源器件测试规范
C h i n a M o b i l e P a s s i v e
D e v i c e
T e s t R e q u i r e m e n t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录
1.范围 (1)张俪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术语 (1)
3.2定义 (1)
3.3缩略语 (2)
4.测试仪表 (3)
5.测量条件及判决依据 (3)
5.1常规测试条件 (3)
5.2极限测试条件 (3)
5.3不确定度及判断依据 (4)
6.检测方法 (4)
6.1电气性能检测方法 (4)
6.1.1腔体功分器 (4)
6.1.1.1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 (4)
6.1.1.2输入端口驻波比 (5)
6.1.1.3输入端口反射互调 (5)
6.1.1.4功率容量 (7)
6.1.2腔体定向耦合器 (9)
6.1.2.1耦合度偏差 (9)
6.1.2.2插入损耗及带内波动 (9)
6.1.2.3驻波比 (10)
6.1.2.4隔离度 (11)
6.1.2.5输入口反射互调 (11)
6.1.2.6功率容量 (13)
6.1.3腔体3dB电桥 (13)
6.1.3.1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 (15)
6.1.3.2驻波比 (16)
6.1.3.3隔离度 (17)
6.1.3.4反射互调 (18)
6.1.3.5功率容量 (19)
6.1.4合路器 (19)
6.1.4.1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 (21)
6.1.4.2驻波比 (22)
6.1.4.3带外抑制 (23)
6.1.4.4输入端口反射互调 (24)
6.1.4.5功率容量 (25)
6.1.5  5.1.5 衰减器 (25)
6.1.5.1衰减度误差和带内波动 (27)
6.1.5.2驻波比 (28)
6.1.5.3输入端口反射互调 (29)
6.1.5.4功率容量 (30)
6.1.6负载 (30)
6.1.6.1驻波比 (32)
6.1.6.2反射互调 (33)
6.1.6.3功率容量 (34)
6.2工艺和材料的简易检测方法 (36)
6.3环境试验检测方法 (37)
6.3.1高温实验 (37)
6.3.2低温实验 (38)
6.3.3振动实验 (38)
6.3.4恒定湿热 (38)
6.3.5盐雾 (38)
6.编制历史 (39)
附录A  无源器件指标分级标准 (39)
前言
本标准定义了无源器件的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本标准主要包括无源器件的指标测试方法等方面内容。
本标准是《中国移动无源器件设备规范》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
本标准需与《中国移动无源器件技术规范》配套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移技﹝2011﹞91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研究院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俪、姜雪松、王大鹏、程广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源器件的指标测试规范,供中国移动和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室分系统所提供的各类腔体功分器、腔体定向耦合器、腔体电桥、合路器、衰减器和负载研发、生产、出厂验收和各种验收的测试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术语
插入损耗 Insertion loss:通过无源器件,在有效工作带宽内引入的传输损耗。
中心频率 Center frequency:无源器件的工作发射支路(或接收支路)允许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称为发射支路(或接收支路)的中心频率。
电压驻波比 VSWR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一般简称驻波比,无源器件或有源器件中,除信源的输入端(或输出端)以外的其他端口与标称阻抗负载相连接,信源的输入端(或输出端)电压的波峰和波谷的比值
带内波动(纹波)Inband Ripple:输出端口通带范围内最大信号和最小信号的差值。标称阻抗 Impedance:RF 射频无源及有源器件在工作范围内各端口规定的电阻性阻抗。耦合度 Coupling degree:耦合支路与通路信号强度的差值。
幅度平衡Amplitude Balance:等分定义端口之间的插入损耗的差值,用dB 表示。
抑制度 Suppression:合路器的收发支路之间信号进入的抑制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