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有人说影子银行是正规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有人认为,影子银行看起来乱象丛生、野蛮生长,是中小企业融资贵的罪魁祸首。那么,影子银行究竟是什么?该如何防范影子银行潜在的风险?
【关键词】影子银行 信用中介 金融监管
何谓影子银行?影子银行通常指游离在传统银行系统之外,不受或少受监管的,从事信用中介的机构和活动。影子银行的发展,驱动因素是传统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者等方面综合利益使然。突出表现在: 传统银行需要通过证券化和信用衍生交易转移表内资产风险,获得再融资并减少监管资本的要求。非银行金融机构需要利用传统银行的信用资产开发和创造新的金融投资产品,获得更多的高额利润来源。投资者需要更多的投资组合和产品,降低投资风险,追求更高投资回报。这种利益驱动将各方像链条一样相互链接,相互交错,构成了影子银行体系。
一、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区别
从“功能”看,作为“银行”,两类银行均具备2大功能:第一,提供3种转化,将全社会的资金盈余者和短缺者联系起来;期限转换:续短为长;信用转换:增强信用;流动性转换:变高流动性资金为低流动性长期资金。第二,进行信用创造,向社会提供流动性。传统的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过程。 “贷款一存款”机制。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过程。基础货币来源于金融市场(商行的基础货币只能来源于央行);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不受存贷比限制,信用扩张的乘数远大于商行。
二、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
中国“影子银行”主要是在利率管制等“金融抑制”背景下,将传统商业银行体系内部的资金转移至表外,规避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存贷款利率等方面严格的监管,以获取更大盈利。换句话说,中国的“影子银行”是利率管制和金融管制下的必然产物。自2009-2010年信贷井喷后,我国的信贷条件开始收紧,理财产品、银信合作、银保合作、房地产信托等“影子银行”业务得到较大发展。
2002~2012年这10年间,影子银行相对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9%,2012年中国影子银行相对规模达到47.8%。据有关方面披露的资料粗略估计,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已达到2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银行贷款余额的25-30%。由于“影子银行”规模发展过快,且缺乏有效监管,容易发生风险的过度积累。主要特征有:
(1)资金回报要求过高。据统计,2011年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水平24%,委托贷款利率水平约为16-20%,超出目前多数企业的盈利能力。
(2)资金使用不匹配现象较为普遍,现金流稳定性差。如理财产品,通常发售产品平均期限在3-4个月左右,1年以上占比很小,而资金投向期限至少1-2年以上。在项目资金流滚动筹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筹集更高成本、更大金额的后续资金归还到期融资和利息,形成“庞氏”。投向不匹配,资金投向不明确或改变预定的资金用途。
(3)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影子银行的资金使用方多为融资需求迫切但又无法通过传统方式获得资金的企业,风险偏高。资金提供方一般缺乏风险识别能力和投资经验,转而依赖中介机构的社会信誉带来的安全幻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较为严重。
(4)风险防范和保护机制不足。影子银行没有足够的准备金和资本用于承担和消化损失。
(5)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当影子银行出现问题时,一方面商业银行可能面临赔偿责任,另一方面,影子银行资金使用者多数也是银行的贷款客户,企业违约将直接波及银行贷款的安全。
四、对策建议
(1)将表外风险防范纳入全面风险管理。2010年以来,银监会已陆续发文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监管强调了“表外转表内”的具体进度要求,防范系统性风险。今年以来,银监会发布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的8号文、加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10号文及防范外部风险传染的131号文,再次要求将表外资产纳入表内,将外部风险防范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未来,对理财产品应实行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的分账经营和分类管理;对银信、银证、银保等合作类业务,应严格审查双方的资信实力和风控措施;对银行未转入表内的表外资产,应加强监管并计提风险资本;对银行自身操作风险,应建立有效的“防火墙”。
(2)加强信息披露,引导“影子银行”“阳光化”由于“影子银行”信息披露不充分,甚至含有对投资者误导性的虚假信息,导致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都难以把握风险。2012年银监会已就理财产品销售的信息披露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未来应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的原则、标准、内容及方式,特别要加强银行表外业务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例如,对理财产品资金池—资产池中不同风险、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分类管理;明确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一一对应;引导民间金融“阳光化”,增强监管有效性。
(3)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利率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价格信号。由于我国利率管制尚未完全放开,导致在市场上派生出“影子利率”。例如,理财产品收益率远超出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使得大量表内资金转向表外追逐高利润,形成了官方利率与“影子利率”并行的双轨制。未来,应进一步放松金融管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影子利率”形成机制,增强利率弹性,使利率能够根据资金供求状况灵活变动。
五、影子银行的宿命:小身子丫鬟命
影子银行的发展:注定只能是银行信贷的配角,相较于正规的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具有灵活性、弹力性、变通性、便利性的特点,有巨大的客户渗透力和市场发展潜力。但由于监
管难、与货币政策难以协调等制度上的缺陷,各国都把影子银行作为正规银行的补充和配角,控制运用。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规模比例大致为3:7,已接近日本和韩国的水平。这些亚洲国家影子银行的规模占比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中国影子银行快速扩张的阶段可能已经进入尾声,呈现与银行信贷平行推移的轨迹。
2022年各银行利息排行六、结语:泛资管时代的来临,标准化、证券化
影子银行的发展:从“一对一”到“多对多”。模式走向:从“理财--信托”的“一对一”对接模式,向以银行表外资金来源为主、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为辅,信托+券商+基金+保险资产多渠道运用的“多对多”相互对接模式,后者的资产运用即所谓的“泛资产管理”。
国内影子银行是在从传统银行垄断向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过渡、从银行间接融资向通过标准化资本市场融资过渡的中间产物。国内影子银行将逐步向以提供标准化产品和证券化产品的趋势演化,但目前市场还远未达到这一成熟阶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