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 国 朝 代 表
[收起朝代详表]
朝代 | 起止年代(公元) | 创始人/掌权人 | 都城 |
夏 | 前2100年-前1600年 | 启 | 阳城 |
商 | 前1600年-前1100年 | 汤 | 亳→殷 |
西周 | 前1100年-前771年 | 武王 | 镐 |
东周 | 前770年-前256年 | 周平王 | 洛邑 |
春秋/战国 | 前770年-前221年 | / | 洛邑 |
秦 | 前221年-前206年 | 始皇(嬴政) | 咸阳 |
西汉 | 前202年-25年 | 高祖(刘邦) | 长安 |
东汉 | 25年-220年 | 光武帝(刘秀) | 洛阳 |
三国(魏) | 220年-265年 | 曹丕 | 洛阳 |
三国(蜀) | 221年-263年 | 刘备 | 成都 |
三国(吴) | 229年-280年 | 孙权 | 建业 |
西晋 | 265年-316年 | 武帝(司马炎) | 洛阳 |
东晋 | 317年-420年 | 元帝(司马睿) | 建康 |
隋 | 581年-618年 | 文帝(杨坚) | 大兴 |
唐 | 618年-907年 | 高祖(李渊) | 长安 |
唐 | 618年-907年 | 高祖(李渊) | 长安 |
第1任 | 618-627年 | 高祖(李渊) | 长安 |
第2任 | 627-650年 | 太宗(李世民) | |
李小珂第3任 | 650-684年 | 高宗(李治) | |
第4任 | 684-684年 | 中宗(李显) | |
第5任 | 684-684年 | 睿宗(李旦) | |
第6任 | 684-705年 | 武则天 | |
第7任 | 705-710年 | 中宗(李显) | |
第8任 | 710-710年 | 殤帝(李重茂) | |
第9任 | 710-712年 | 睿宗(李旦) | |
第10任 | 712-756年 | 玄宗(李隆基) | |
第11任 | 756-762年 | 肃宗(李亨) | |
第12任 | 762-780年 | 代宗(李豫) | |
第13任 | 780-805年 | 德宗(李适) | |
第14任 | 805-806年 | 顺宗(李诵) | |
第15任 | 806-821年 | 宪宗(李纯) | |
第16任 | 821-825年 | 穆宗(李恒) | |
第17任 | 825-836年 | 敬宗(李湛) | |
第18任 | 836-841年 | 文宗(李昂) | |
第19任 | 841-847年 | 武宗(李炎) | |
第20任 | 847-860年 | 宣宗(李忱) | |
第21任 | 860-874年 | 懿宗(李凗) | |
第22任 | 874-889年 | 僖宗(李儇) | |
第23任 | 889-904年 | 昭宗(李晔) | |
第24任 | 904-907年 | 哀帝(李祝) | |
苏州大学专业排名五代十国 | 907年-960年 | / | / |
北宋 | 960年-1127年 | 太祖(赵匡胤) | 开封 |
北宋 | 960年-1127年 | 太祖(赵匡胤) | 开封 |
第1任 | 960-976年 | 太祖(赵匡胤) | 开封 |
第2任 | 976-998年 | 太宗(赵炅) | |
第3任 | 998-1023 | 真宗(赵恒) | |
第4任 | 1023-1064 | 仁宗(赵祯) | |
第5任 | 1064-1068 | 英宗(赵曙) | |
第6任 | 1068-1086 | 神宗(赵顼) | |
第7任 | 1086-1101 | 哲宗(赵煦) | |
第8任 | 1101-1126 | 徽宗(赵佶) | |
第9任 | 1126-1127 | 钦宗(赵桓) | |
南宋 | 1127年-1279年 | 高宗(赵构) | 临安 |
南宋 | 1127年-1279年 | 高宗(赵构) | 临安 |
第1任 | 1127-1163 | 高宗(赵构) | 临安 |
第2任 | 1163-1190 | 孝宗(赵昚) | |
第3任 | 1190-1195 | 光宗(赵淳) | |
第4任 | 1195-1225 | 宁宗(赵扩) | |
第5任 | 1225-1265 | 理宗(赵昀) | |
第6任 | 1265-1275 | 度宗(赵禥) | |
第7任 | 1275-1276 | 恭宗(赵显) | |
第8任 | 1276-1278 | 端宗(赵昰) | |
第9任 | 1278-1279 | 卫王(赵昺) | |
辽 | 916年-1125年 | 耶律阿宝机 | 上京 |
西夏 | 1038年-1227年 | 李元昊 | 兴庆 |
金 | 1115年-1234年 | 完颜阿骨打 | 中都 |
元 | 1271年-1368 | 世祖(忽必烈) | 大都 |
明 | 1368年-1644年 | 太祖(朱元璋) | 南京→北京 |
明 | 减压的方法1368年-1644年 | 太祖(朱元璋) | 南京→北京 |
第1任 | 1368年-1399年 | 太祖(朱元璋) | 南京→北京 |
第2任 | 1399年-1403年 | 惠帝(朱允炆) | |
第3任 | 1403年-1425年 | 成祖(朱棣) | |
第4任 | 1425年-1426年 | 仁宗(朱高炽) | |
第5任 | 如何共享打印机1426年-1436年 | 宣宗(朱瞻基) | |
第6任 | 1436年-1450年 | 英宗(朱祁镇) | |
第7任 | 1450年-1457年 | 代宗(朱祁钰) | |
第8任 | 1457年-1465年 | 英宗(朱祁镇) | |
第9任 | 1465年-1488年 | 宪宗(朱见深) | |
第10任 | 1488年-1506年 | 孝宗(朱佑樘) | |
第11任 | 1506年-1522年 | 武宗(朱厚照) | |
第12任 | 1522年-1567年 | 世宗(朱厚熜) | |
第13任 | 1567年-1573年 | 穆宗(朱载垕) | |
第14任 | 1573年-1620年 | 神宗(朱翊钧) | |
第15任 | 1620年-1621年 | 光宗(朱常洛) | |
第16任 | 1621年-1628年 | 熹宗(朱由校) | |
第17任 | 1628年-1644年 | 毅宗(朱由检) | |
清 | 1644年-1840年 | 世祖 - 顺治(福临)① | 北京 |
三: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1.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春秋战国晚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著有《论语》):
(1)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教育:①创办私塾 ②因材施教 ③学习态度要老老实实 ④温故而知新
2.思想家老子: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两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换
3.百家争鸣:
(1)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2)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3)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 (5)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书)“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学派 | 代表人物 | 思想主张 |
墨家 | 墨子 | 他主张“兼爱”,“非攻” |
儒家 | 孟子 | 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捕捞 |
道家 | 庄子 | “无为而治” |
法家 | 韩非 | 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家 |
兵家 | 孙武 | 他反对空谈仁义 |
四:中国古代成就: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两汉时期:《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南北朝时期:①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②南朝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它的专著《缀术》对数学发展有杰出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医药学成就:(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两汉时期: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3)隋唐时期: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孙思邈被称为“药王”。③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要点。 (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
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农业、手工业技术专著和论著:(1)农学专著:①北朝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②明朝时期,徐光启《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2)科技论著: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生产技术综合著作: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记述,这表明海外技术的不断传入已称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五: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那英和汪峰什么关系六:明清四大名著是指四部著名小说的统称。中国的四大名著是1.《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2.《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3.《西游记》:(明)吴承恩;4.《红楼梦》前八十回由国庆节黑板报资料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所作。
年为公元纪年,作为开始纪年开始时的标志,我国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采用这一纪年方式。 二、公元纪年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以元年为界,元年前称为公元前××年,元年后称为公元××年。每一个10年为一个年代,例:30年代指30-39。 三、 世纪纪年。一个世纪为100年,前20年为世纪的初期,后20年为世纪的末期。如由年代换为世纪,百位上加1,其他不变,例,公元1840年就是19世纪,只要在百位“8”上1就行了,公元前也是如此,例,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纪。如由世纪换为年代,需知道一个世纪的跨度,例,19世纪指从1800年-1899年。但是注意,公元前6世纪指从公元前599年-公元前500年。比如,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请转化为世纪纪年,应该是公元前6世纪末。而像1999年澳门回归,就是20世纪末。在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公元后的大数为末期,小数为初期,而公元前恰恰相反,大数为初期,小数为末期。 四、计算年代。不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差,例:司马迁(公元前190-公元前145),他的年龄应该是190-145=45,而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和减去1,例:光武帝(公元前6年—57年),那他的年龄是6+57-1=62。
八:中国古代纪年的三种方法
1、干支纪年。如甲子年,甲午年等。 2、年号纪年。如贞观二年,乾隆二十五年,康熙十年,光绪二年等。
3、帝王纪年。汉武帝以前是没有年号的。只能用干支纪年或者说帝王纪年。如秦始皇八年。汉高祖三年。周武王十二年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