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法律创客空间”的背景及意义
“创客运动”一词最早是由安德森在其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中提出,该书在我国发行后,创客运动随之在我国快速发展,作为“创客运动”的实践场域——创客空间,也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而当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时更与深度学习的属性产生了共鸣,创客教育在我国逐渐兴起,目前,北京、上海的部分高校已有成熟的“创客空间”,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培育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创业团队,形成了具有校园特的产业品牌。但是从目前高校创客空间来看,多集中于理工类学科,文科类的创客空间并不多见,尤其是法学专业创客空间几乎没有,并且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社会创客空间还是高校创客空间都是以线下实体空间为主,线上创客空间鲜少出现,而传统法学教育又偏重于理论学习,严重忽视了对法学学生实务操作的培养,但从本质上讲无论是法学理论还是实践技能对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都很关键,法学教育应当由传统理论教学向综合型实务教育转变,“法律创客空间”可以促进法学生理论与实践的高效结合,成为激发学生法律思维以及提升实务技巧的助推器,其构建将会对综合型法律人才队伍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立“法律创客空间”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持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创造与创业。法学专业的就业率问题始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通过创客空间的建设和运行过程,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毕业后就业选择提供多种途径。
其次,吸引不同专业的人,为创客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高校“法律创客空间”面向学校所有人,不同专业、学术背景、拥有不同经验的学生聚集、交流、协作完成处理案件(如知识产权案件),可以促进跨学科交流。而且,不同学科之间通过头脑风暴产生的知识碰撞,更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再次,通过“法律创客空间”的运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客团队可以通过创客平台,同司法实践部门、社区、校内学生社团等合作,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在深入司法实践的同时发现新问题。法律创客空间不仅促进学生法律职业技能学习,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还能发现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最后,“法律创客空间”的构建可以为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法学创客空间的构建,可以激发文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有相同兴趣的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相互学习。在探讨案件和解决问题时,整合智慧、共同合作,从而实现培养符合社会实践需要的优秀法律人才的目的。
二、“法律创客空间”构建的基本原则
现代法律专业人才不但要精通法律专业知识,还要熟悉诉讼流程以及应诉策略,“法律创客空间”作为新型法律创新学习载体,不但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空间,还能为学生提供交流和理论转化的平台,让学生亲自体验所有诉讼程序,从而提升法律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在构建“法律创客空间”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构建“法律创客空间”的目的是提升法律专业学生实务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将理论及时运用到实际诉讼过程中,因而“法律创客空间”的构建必须以真实案件为基础,而且法律创造的本身也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学习法律、研究法条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通过“法律创客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迫切需要学生置身于具体案件中,多方位、多角度的接触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各项技能,设身处地的为自己代理案件的当事人考虑,体验法律职业角,从而使学生在面对法律问题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应变自如。
(二)开放性原则
克里斯安德森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中写到:“网络时代最重要的改变就是,我们有了可以在线分享的新工具……在线分享为他人带来了灵感,也创造了合作的机会。”“法律创客空间”应坚持开放共享原则,将疑难案件或者典型案例放到平台中大家一起讨论,吸引法学专业或者其他专业的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交流,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而且当今网络虚拟空间很发达,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线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线指导,学生和当事人也可以在线交流,这既使法律专业学生更容易接触到案源,也使当事人更容易寻求到法律帮助,进而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矛盾纠纷的及时解决,为大家营造一个自由、开放、有序的法律学习环境。
(三)保密性原则
保密原则是法律职业伦理中特别重要的一项原则,一般来说,秘密都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这是由秘密的性
高校“法律创客空间”运行模式探析
——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
王诣翔 王玉钰 谢 冰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院,哈尔滨  150040)
[摘 要]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所在,更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之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客运动不断崛起,各种类型的创客空间陆续建立,但是高校内创客空间多集中在图书馆、理工学科的创新模型搭建,人文学科范围内运用创客空间进行学习的路径尚在探索中,进行法律创客空间建设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从顺应新型法律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提升法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角度探讨了高校构建“法律创客空间”的意义,剖析了当今创客空间发展的现状,结合法学专业的教育职能与培养目标阐释了构建“法律创客空间”的基本原则和构建策略。
[关键词]法律创客空间;运行模式;构建策略
活力2019·6175
质所决定的[5]。从事法律活动的过程中也一样会产生一定的秘密,对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只能让一定的人知晓,不能泄露,虽然上文中我们提到开放性原则,但是大家在进行学习讨论的时候一定要把当事人的个人信息隐去,同时接受法律咨询的同学以及代理案件的同学一定要对当事人的隐私予以保密,并且要根据不同的案件设置不同的保密等级,严格防止当事人的隐私泄露事件的发生,“法律创客空间”作为新型法律学习模式,应当合理安排各项运营模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针对存在的法律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以保障当事人能放心的接受法律服务以及法学专业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平台。
三、“法律创客空间”的构建策略
创客空间起源于物理学科的科学研究形式,大多应用于产品研发,文化创意领域。高校内创客空间集中在图书馆、理工学科的创新模型搭建。人文学科范围内运用创客空间进行学习探究的路径尚在探索中。“法律创客空间”通过法律服务电子商务化平台的搭建,结合其他学科(软件)的相关知识能力,利用法学院法律诊所的案件资源,在此过程中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共同学习,完成创新。以“法律服务的电子商务化”研究为切入点探究“法律创客空间”的运行方式,形成法律创客的新型学习方式。“法律创客空间”实践的基本流程见图1。
图1  “法律创客空间”实践的基本流程法律学
(一)充分利用法学院现有法律诊所资源,了解法律服务市场的现状和需求
由于法律服务业本身的专业性和社会敏感性。建立法律服务的电子商务化平台有别于滴滴、饿了么等一些列低端服务的电商化平台。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法律服务相关特点的准确认知,了解法律服务市场的运营模式,以及丰富的法律服务资源。高校创客空间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现有成果。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院社区法律诊所成立于2009年4月,其社区法律诊所采用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针对特定社区中特定的法律服务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社区管理制度、社区纠纷处理机制、法律宣传、法制教育等形式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另一方面,在法律诊所社区活动中,让学生为社区众提供法律咨询,并且让学生亲自代理案件、出庭应诉,从而解决社区纠纷、推动社区发展。并且,社区诊所已与哈尔滨市南岗区政府建立良好关系,为今后的社区诊所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目前已经提供法律服务100余次,学生直接代理案件70余起,胜诉率达96%。将法律诊所提供法律服务的相关案例总结,了解法律服务的基本流程,形成报告,作为后续APP模版的重要数据。将法律创客活动与法律诊所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利用法律诊所的丰富案件资源,另一方面为法律诊所的发展提供新型的案件模式,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智能硬件的背景下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针对法律诊所的案件情况制作一个法律服务APP 模版,在法律诊所实践中测试效果
提供垂直搜索服务的平台型网站通过线上广告和搜索的方式吸引流量、撮合交易。在此时期的十多年中,虽然发展出了互动性更强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它与用户建立了更紧密的连接,但是此类网站企业本身并未取得突破。法律服务APP试图改变传统模式,集案例分析、在线交流、法律咨询、工作分工为一体。使学生与当事人能够在线交流、师生能够在线完成案件指导。对以往案件的法律依据进行总结,并在法律诊所实践中测试APP的实际效果。
(三)在创客空间建设过程中吸引大量对创客活动有兴趣的同学,共同学习,共享资源
法律诊所的运营现状:16级同学的全员参与,历届学员包括在校生200余人次。在法律诊所的法律服务资源整合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其中,交流心得。APP的运行测试以同时段的法律诊所现实案件为依托,同时需要大量同学的参与和当事人的共同配合。并且避免以往一般的创客空间中各个团队各行其是、封闭式的自我发展、空间内的创客人才缺乏沟通等情况,在“法律创客空间”建设过程中,将创客精神中“共享、交流、深化、创造”的元素完全贯穿其中,同时吸引其他专业的学生加入法律创客空间,实现跨学科交流,开拓视野。
结 语
“法律创客空间”是“互联网+”在法律实践上的具体应用,它通过信息和网络手段把案件资源和法律学习融为一体,集在线交流、网上咨询、案件代理、案例分析于一身,能够让法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的
同时也能亲身接触到实务,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快速转换,这对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依托法学院和法律诊所共同构建的分布式法律创客空间,必将成为新形势下法律专业人才实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校“法律创客空间”运行模式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1610214047。
参考文献:
[1]张春兰.李子运.创客空间支持的深度学习设计[J].现代
教育技术,2015(1).
[2]裴莹,马贞荣.我国创客教育的研究路径及其展望[J].教
学与管理,2019(2).
[3]方向阳,张琦英.刍议创客人才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
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13).
[4]曹芬芳.“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
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李本森.法律职业伦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6]王丹,王钊,孙铭媚.军事创客空间构建研究[J].图书馆
工作与研究,2018(10).□
176活力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