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DONGNAN CHUANBO U H lif
—基于《第三极》电影评论的N V iv o分析
熊啸天,蒋红霞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
摘要:文化人类学与纪录片是两个本体,而在一部文化人类学纪录片中,文化属性 与影像的本体属性同等重要。由国务院新闻办策划监制,历时两年摄制的《第三极》是一
象,利用N V iv o ll软件工具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第三极》的成功得益于参与关系的
建立、生态文明的传播以及传统与现代的联动,但也存在人类学方法论缺失的问题。为了
使相关文化人类学纪录片能进一步发展,建议基于叙事结构的完整性,从“文化持有者的
内部眼光”出发,深描研究对象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社文化。
关键词:《第三极》NVivo文本分析 文化人类学纪录片 深描
文化人类学纪录片作为信息交流、交往、交融的符号载体,通常蕴含着本国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和审 美取向,也肩负着对外沟通的重要功能。2020年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显示,纪录电影票房出现滑坡现 象,由2018年的5.34亿元降至2019年的1.49亿元,同比下降72%,国内纪录产业增速开始放缓Dn i近年来,随 着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地推进,作为社会经济、文化、民俗的综合表现形式的文化娱乐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一系列技术更迭、媒介融合的影响下,国民的感知观念和视觉实践也不断丰富,对于纪录影像的要求也越来越 So
〈第三极〉是国内首部4K超清大型纪录片,是_部反映青藏高原各族人民生活与情感的人文考察影像,共6 集,每集46分钟。在‘‘一带一路"政策和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背景下,西藏地区的人文与自然风光正经历显 著的变化,作为中国卓越特的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其以叙事化、抒情化和平视化的角度具体讲述高原地区人 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据中新社数据显示,〈第三极> 一经播出便比同时段电视收视率高10%121,并在各大网络平台 的推荐分数高达9分(满分10分)以上,可以说它是一部成功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值得推敲的民族志影像笔记。
一、民族志纪录片与《第三极》
文化人类学是内容与方法,而纪录片是手段与载体,对于人类学来说,纪实影像与文字一样,是为民族志‘‘书写”服务的。131民族志纪录片是随纪录电影的出现而诞生的一个分支,于20世纪后半叶演化成新兴学科一影
2021年第4期(总第200期)糸本#播@
视文化人类学,也称作影视人类学(Visual Anthropology )。 这一类纪录片以不添加任何“虚构的艺术"为己任,用以影像 内容、语言描述来分析和研究文化,但如今的民族志纪录片 不再局限于以教学目的的拍摄,更是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 拥有自身的形象语言。
1948年莱罗伊•古尔汗提出将民族志纪录片划分为学 术研究型、异域风情型与本土知识型三种〇141显而易见,〈第 三极〉并非是为学术科研而拍摄的,作为本土知识型纪录 片,其运用影像载体来记录西藏人民的日常生活,将摄制组 与拍摄的经历作为记录的焦点和中心,对于记录的事件进行 有意思的组织与艺术性的考究,使得内容上富含丰富的文化 人类学信息,为人类学研究提供素材与观点。
二、影评文本来源与分析策略(―)文本来源与研究方法
美国传播学者弗兰克•毕弗认为,电影评论是指对一部 电影摄制内容的分析和评论,或者是研究和解释电影的形 式和内容。151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评论的方式也逐渐多元 化,大量的自媒体与网络社交平台成为了观众观影后的交流 场所,即时性的交流能分析影片的得失,也能促进电影艺术 的繁荣与发展。本研究以豆瓣网和知乎平台为文本检索来 源,作为个性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化的社区网站,豆瓣网 和知乎平台能分享用户个人的经验和见解,表达自己观影后 的主观感受。因此,选择豆瓣网与知乎作为影评的文本数据 来源,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观众观影后的真实感触。以〈第三 极〉为检索主题,截止于2021年1月1日共检索到豆瓣网、 知乎共5390条评论,其中豆瓣网5114条评论,知乎276条 评论。为了实现研究结论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运用扎根理论 (Grounded Theory )和NVivo 11软件,对影评进行浓缩归 纳,分析观众的观感体验,以期待实现纪录片内容的解释功 能和传播策略的借鉴功能。
(二)影评文本的分析过程
图1
《第三极》影评文本词云
本研究采用NVivo 11软件对5390条文本数据进行质性
分析,利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登录模型对数据进行逐级编码。 文本数据的来源为网络载体,由于影评视角不同、影评文本 □语化、随意化等特点,给文本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首 先,通过文本数据预处理,剔除非结构信息、过滤表情与特 殊符号后,进行词云可视化分析,影评词频的多少与词云字 体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由图1可知,“真实”“感动” “人与
自然”“生态”等隐含丰富的信息。
然后,进行数据编码,确定一级节点3个、二级节点 9个。自由式登录阶段将影评文本原文进行开放式编码, 如"纪录片〈第三极〉记录下的是生命与自然间的和谐相 处,……〈第三极>打动观众的原因,也正是这种等来的真 实在新闻摄影镜头方式上的完美体现编成‘‘和谐共生"和 '‘摄制真实",形成两个编码参考点。在关联式登录过程中, 将表达意思相近的编码参考点合并归纳到二级节点之中,如 将“摄制真实” ‘‘参与真实”“人物真实"等纳入到"情节真 实”节点之中,从而形成9个二级节点。而核心式登录是对二 级节点的进一步归纳和总结,根据豆瓣评分和知乎短评的整 体分析确定一级节点,见表1。
一级节点
材料来*
二级节点
编码参考点
好评(94%)
5067
悄节真实(46%)32
生态和谐(33%)
26
文化鲜明(21%)
15
中规中矩(78%)21
—般
(5%>
252
缺乏新意(19%〉
16
通i面生硬(3%>
5
差评(1%)
71
主®杂乱零散(43%)20
叙搴深度不够(3»〉
16
旁白解说主观(22%)
10
表1影评文本节点编码统计表
三、彩评文本的整体分析
(―)成功:精准击中观众的精神世界 1.参与观察的“视频笔记"
通过NVivo 11工具对文本内容进行开放式编码,得到表 2,从文本分析的结果来看,"真实"是大多数观众观影后的 感想。在纪录片中,可以感受到西藏人民对拍摄过程的极大 包容,镜头的始终围绕着普通藏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刻意凸 显民族文化因素,在保证记录真实的前提下,以灵动的故事 感动着观众。例如,在第一集生命之伴中,牧民会用被狼咬 死的羊肉饲养小狼崽,受到攻击的母牛在老人及其家人的悉 心照顾下得以痊愈,只剩一只脚的黑颈鹤得到藏民的救助, 这种在藏民眼中看似寻常的行为,在观众观影后却是极大
的治愈,人民善良淳朴的特质与快乐的生活气息感染到了观 众。真实情感的流露得益于摄制组长时间的参与式观察,参 与式观察是人类学家的拿手绝活,而影像作为佐证描述性工
系糸#播■ 2〇21年第4期(总第■期
}
r I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DONGNAN CHUANBO
作的关键要素,其作用不言而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田野 影像在当代人类学实践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相较于文字叙 述的偏颇,影像更具直观性。《第三极〉导演曾海若说,‘'从摄制组进入青藏高原的第一天起,就成为它的一员,与生活 在这里的每一个人一起,体会生存的意义。"这与民族志写作 的基础性原则不谋而合,真实是民族志记录的第一要素,为了保证描述的客观性,人类学家采取参与式观察,身体力行 的参与研究对象的生活,以此来获得第一手资料。161
—级节点参%内容具体范例
文本:“(第三极》怆从小处原汁原味.打动人心,”
情节文本:**不是那个被猶奇的藏地.*另一个史真实的被风刮过的故乡.”
真实
文本到第二集为我认为这部纪录片的碥是一部佳作.拍摄团队的题选择(46%)上极具*力,乂极具真实+娇揉造作."
表2文本分析范例(部分)
2.高原边疆的“文化生态”
研究结果显示,33%的影评都提及"生态”、‘‘人与自 然”这些关键词,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人与生境的关系就变 得十分紧张,作为全球性生态危机引发的生态关怀在影视 文化领域也留下了足迹。m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Julian H.steward)认为,人类与环境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而文 化是人类在逐步适应环境中所形成的。181传统的生态纪录 片习惯用悲情叙事的方式呈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彭辉导演的〈平衡>,以偷猎者和藏羚羊保护者之间的矛盾 为线索,讲述国内藏羚羊生境破坏、被滥捕滥杀的现象;李 景梅导演的〈淇淇〉,讲述了以工业文明为代价造成长江白 暨豚物种灭绝的故事。但〈第三极〉反其道而行之,将人与生 境和谐共生的思想贯穿于整部纪录片,在生态关怀这一主题 下,〈第三极〉并非简单呈现西藏壮丽的自然风貌,而是致力 于展现高原地区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的"百景图”。青藏高原 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藏人独特的文化特质,生存在青藏高 原的人们共同体,面对自然环境的突变,意识到自身作为宇 宙尘埃的渺小,早早思考起人与生境之间的关系,于是“缘 起性空"观,“道谛”和“
菩提心”等生态理念生长于西藏这 片土壤中。〈第三极〉通过单元叙事的方式来展现出藏人的 本土生态知识,在第一集“生命之伴”中,工布江达的藏猕猴 闯入村子,偷吃粮食、破坏庄稼,与当地人的矛盾一触即发,但当地人却主动把村子让给了藏猕猴,不久后易地搬迁和旅 游开发,村民的生活有了质的提升,他们将生活的改善归功 于让出村子福报。村民相信'‘藏人是有着菩提心的猕猴的后 代'而‘‘菩提心”是藏人信仰的灵魂,有了它,则能维护生 境,也能维护平衡,更能维护本心;"集谛"是‘‘道谛"思想的 一部分,定居拉萨的次旺老人在妻子去世后买下羊羔,藏人 以救赎生命来寄托对逝者生命轮回的期望。"救下了一条生 命也意味着搭建了一条升天的梯子”,若是放生鱼,人死后 的灵魂会随着水游下去,而放生了 一只羊,让其免去被宰杀 的命运,羊则会驮着逝者灵魂走下去,生命轮回之说流传在藏人的文化中,也为其自我救赎到了道路;来自美国的乔 治•夏勒博士被藏人的举动所震撼——当从玉树去往杂多的 沿途上,很多司机都停下来收集留在路面上的飞蛾幼虫,这 些虫子会被拿到草地深处放生。藏人眼中的万物与人一样,本性都是‘‘空"的,众生皆是平等,这与现代生态伦理学所持 观念一致,生命的存在是不以人类为中心的主观臆断,在生 命共同体中,所有生命都有其存在价值。
3.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分野又融合
新时代以来,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将 信息、技术传递到这片祥和的土地上,现代文明与传统信仰 兼容并济,(第三极》正是将这些变化过程中的文化现象保存 与记录下来的可靠影像资料。文化作为藏人实现自身发展的 前提,成为高原场域中最关键的内容。在第三集高原之歌中,斯塔多
吉作为最年轻的(传>说唱艺人,又是其中唯 一的大学生,古老"天授”的传统与现代大学生的文明这两者 看似矛盾的事物在他身上得到了融合;同样,在林周的村子 中,用阿嘎土和碎石混合,制作屋顶的过程被称作打阿嘎,打 阿嘎揉杂了现代舞蹈、藏族音乐和劳作方式,当地年轻人充 满现代节奏的舞步要跳上七至八天才能完工,富有现代气息 的藏族青年与传统制造房顶的技艺融合得十分贴切;再有,藏医次成居住在门士的洞穴中,除了日常外出寻觅药材,剩余 的时间就利用互联网、iPad来研究药石成分,这种看似与世 隔绝的偏远乡村都已深入了现代的科技。在现代科技深入的 同时,藏人也在维护自身的传统文化,次仁多杰作为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传承者,练就了藏族传统造纸技艺,但制作藏纸的 狼毒草稀少,他在现代机械的帮助下实现了大规模培育狼毒 草的梦想,他制作的藏纸既柔韧、不怕虫蛀、又经得起时间的 考验。藏人世代沿袭的文化与“舶来"的现代文明渗透在生 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文化让人与自然为伴,自给自足;现代文明使人走出幽暗的洞穴,与世界相连,两者互不冲撞,没有孰轻孰重的分野,只有彼此依赖的关联。
(二)遗憾:方法论的缺失
纪录片与文化人类学本是两个个体,但在一部文化人类 学纪录片中,文化属性和影片的本体属性两者不可或缺。早 期的文化人类学主要以殖民为目的的考察调查对象的文化,而今天的民族志记录形式和阅读方式都已发生改变,对于 民族志的记录究竟是给谁看的问题,人类学家给出了新的回 答—
—
"他者”"自我"和读者都已改变。"他者”已不再是 被描述的对象,而读者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191。研究通过 编码,对影评文本中涉及中评、差评的相关内容进行节点整 理,得到表3,从中可以看出,〈第三极〉存在主题杂乱零散、叙事深度不够和旁白解说主观等问题。
节点编码参考点材料来源主题杂乱零散20(43%)223
叙事深度不够16(35%)204
旁白解说主观10(22%)68
表3差评原始内容的编码
加以年第4期(总第■期)|系态#格@
1. 主题与内容不符
研究结果显示,多数观众认为主题与影片内容不符。“全片没有任何串联线索,每一集的片名也基本跟内容不相 符,甚至有相同类型的故事被拆到上下两集。”一类似于 这样的评论占总体的43%。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的整体 性体现在多方位、多角度地研究人类行为I1W,若将民族志当 成回答单个文化现象或社会个别元素的问题,对人类学研究 将毫无意义。以第四集上善若水为例,从用水车敲打木泥制 作藏香—
—制香是寺庙僧人的休闲活动——寺庙住持去寻 沙子一-将沙子用来制作坛城,一连串的拼接,将藏香、辩经和坛城的制作硬塞入‘‘水的主线,让内容简单的故事与 主题相去甚远,以致主题与内容不符。
2. 解释过程的“浅描”
韩国电影2018r片推荐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认 为,‘'民族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浅描,另一种是深描。”1111毫无疑问,(第三极》叙述的高原民族志是_种"浅描",230分钟的时间里讲述40多个故事,平均每个故事的时间 不超过6分钟。从城市到乡村,从荒漠到深山,做出微观、全 面的展示,这种高频率的叙述节奏能有效增加故事的广泛 性,让更多民族的文化、习俗被包括进来,但快节奏的叙事 手法是极难做到叙事清晰和深入浅出的。第五集大山儿女 中,桑结喇嘛在珠峰下独自守卫寺庙——每年数以千计的藏 人想要攀登珠峰——次旺和同乡虔诚地“转山"修行,这些 行为中的文化内涵全被过滤掉,故事也就少了灵魂,剩下的 只是浮于表面的猎奇和信仰文化的碎片。
3. 旁白的喧宾夺主
旁白是指影像外的人声对画面进行描述、议论的一种有 声符码工具"2|。21%的观众认为“那片土地没有从实际着 眼,有主观‘预判’的倾向_’,解说的倾向性、主观性又破坏 了纪录片的客观性与平衡性。在纪录片中,出现了很多非自 然表达,如"猴子也爱桃花”"蜜蜂很慷慨”"羊观察人们转 经”“猪寻林中的珍宝"等,观众自然地消化这些表面简单 而又妙意横生的文学性对话和旁白,陷入了旁白的‘‘机械化" 过程
中,没有沉思的间隙。
四、结语
礼失而求诸野,〈第三极〉所持有的生态人类学思想给 身处在工业社会的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震撼,可通过一种桃 花源式的微观扫描来诠释一个族的整体面貌时,往往只是 蜻蜓点水般地触动,既不能解释文化的转型过程,又无法诠 释出原本的主题。当纪录片的故事切□小又独立时,首先,把 民族志纪录片当成回答文化或社会个别元素与整体关系的问 题,研究文化的任何一个侧面时应与其他方面结合,注意因 素的内在联系。其次,从"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出发,深 描藏人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社文化和精神文化,避免使用 流水账式地记录对藏民生活进行简单堆砌,使用强化情节的 方式使内容更详实|131,让观众不再是一种即时的视觉享受,更有长久的思考。最后,将‘‘他者"的生活展示给自己所处的 社会时,在尊重和欣赏的前提下还应为其留下一份可靠的、可复制、不搀主观臆断的“文化典籍”。
基金项目:论文系2019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 題“大学-高中思政课程教科书衔接问題研究”(立项编号:2019C009);贵州大学文科研究2018年度一般项目“中国价 值教育的三种历史面相”(立项编号:GDYB2018011)阶段 性成果。
[1]孙海悦.2019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值约66.6亿元[N].中国
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5-11 (003).
[2]中国首部聚焦青藏高原纪录片《第三极》受海外观众青 睐[EB/OL].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http: //i/gb/42 071/2015/04/02/8011s4921817.htm, 2015-4-2.
[3】赵鑫.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J】.电影艺术,2017(05) : 84-89.
[4J保罗•基奥齐,梦兰.民族志影片的功能和战略[J】.民族译 丛,1994(02) : 41-49+53.
[5]弗兰克•毕佛.电影术语词典[M].童锦荣,黄庆,译.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3: 59.
间梁君健.从分享到虚构:人类学家让.鲁什的电影革新[J].世界电影,2017(01): 181-192.
[7] 曾洪玺,胡昌平.绿故事的“文化零折扣”探求一一以纪 录片《第三极》为例〇].戏剧之家,2〇19(01):91-93.
[8]Julian H Steward: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M].The Macnillan Company and the Free Press, 1968(04) : 107-112.(朱利安-H•斯图尔特,国际社 会科学百科全书[M],麦克米兰出版社,1968 (04) : 107- 112)
[9]张明.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
[10】和虎.人类学背景下的语言、社会和文化建构[J].民族论 坛,2017(02) :99-107.
[11]C Geertz:Thick Deion:Toward an Interpretive Theory of Culture[M].Basic books,Inc, 1973: 5.(格尔茨,深描:走 向文化的解释理论[M】.巴西克出版社,1973: 5)
[12] 涂彦.国产电视剧画外音中旁白和独白的运用之思[J].中国电视,2020(04): 85-89.
[13】朱靖江.视觉人类学论坛【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 279.
作者简介:
熊啸天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人类学理论;
蒋红霞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 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黄雪敏】
系读播■am年第4期(总第2〇〇期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