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商人的动力、追求、担当、魄力和智慧
——读《鸡毛飞上天》有感(2018年度刘兰存读书系列之六)
近日,看到朋友圈的几位企业家频发《鸡毛飞上天》中的一些经典商业语录,“积少成多,一分钱撑死人,一毛利饿死人”;“做生意要学会进四出六,开四门”;“义乌之外有中国,中国之外有世界”;“容人,容事,眼界,心胸”,尤其是第一句,既很实在又颇有哲理。随后,简单看了一下剧情介绍,《鸡毛飞上天》是继《向东是大海》、《温州一家人》之后,浙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展现了义乌商人从“鸡毛换糖”起步到走向世界曲折又辉煌的创业经历,反映了三代义乌商人在风雨路途中坚持信念、守望梦想的峥嵘人生,呈现了改革开放近40年来浙江义乌的商业巨变。作为研究区域产业经济、从事资本金融服务的行业人,在山西深化转型综改的大背景下,我瞬间对这部商业剧及“义乌精神”萌生了兴趣。为了提高效率,我舍弃了生动的视频,利用假期四天时间对电子书进行了深读。
《鸡毛飞上天》是一部由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柠檬时代(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余丁执导,张译、殷桃、陶泽如、高姝瑶、张佳宁、吴其江主演的电视剧,该剧于201733日在浙江卫视、江苏卫视首播,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随后,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何赛阳根据该电视剧改编长篇小说《鸡毛飞上天》,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个创业故事以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近40年的时间为跨度,以浙江义乌陈家村农户三代人的拼搏努力为中心,来演绎义乌商人的创业传奇,其中的主人公主要有陈江河、骆玉珠夫妇,陈江河的养父陈金水,以及陈江河、骆玉珠的儿子王旭、陈路和干女儿邱岩等年轻人,这几个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了不同的角,将整个义乌商人的创业故事连成一体。
陈金水作为陈家村的村长、“敲糖帮”的领头老哥,因义乌地处浙中盆地,一不靠海、二不沿边,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在艰难时期只能带领全村男人挑着担子、摇着拨浪鼓,出去“鸡毛换糖”讨生路。“积少成多,一分钱撑死人,一毛利饿死人”和“做生意要学会进四出六,开四门”正是这个老者人格的写照。在一次外出鸡毛换糖的途中,陈金水捡到了一名弃婴,带回家后给起乳名叫“鸡毛”。他让“鸡毛”拜祖师爷,成为陈家村的一员,成为“敲糖帮”的一员,并从小带着“鸡毛”跑村串巷,做鸡毛换糖的买卖,教他做生意的本领。从小教育他做生意要学会“进四出六,开四门”,“进四出六”意思是做生意要多为合作伙伴、顾客着想,利不可占尽,假如利润是10,那么自己得4,给出去6,合作的人就会源源不断的来,收益也会越来越多;“开四门”的意思是广交四面八方的朋友,不要轻易树敌,多个朋友多条路。还教他“一分
钱撑死人,一毛利饿死人”,不能看不起小利、只想着赚大钱。后来因当时打击“投机倒把”,“敲糖帮”去讨生计被抓,“鸡毛”火烧仓库救下“敲糖帮”乡亲,自己却被迫离乡避难,临走前陈金水给他取名陈江河,对他广开四门寄托了无限希望。
陈江河走南闯北三年跑遍大半个中国,途中结识了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北京大学的高材生邱英杰,并结成莫逆之交。为了兑现彼此“三年后在义乌见”的口头约定,这个高材生大学毕业后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果断地选择了返乡。回义乌后他直接参与并分管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创办建设和商贸管理工作,后来被称为“义乌改革发展的总设计师”。他告诉陈江河“义乌之外有中国,中国之外有世界,鸡毛也能飞上天”。正是在他的指点下,陈江河开始了从东北到西北,从海南到边陲的闯荡经历。他开启了陈江河的梦想之门,也开启了义乌人的梦想之门。在谋生途中陈江河还认识了患难与共、后来的结发妻子骆玉珠,当时被当地人称为“袜子大王”。骆玉珠性子火辣,傲慢不羁,极具商业头脑,后来也成为陈江河的贵人,有力地支持了陈江河事业的发展。
陈江河为赴与邱英杰的三年之约,走南闯北三年后回到了义乌,一心想着带领陈家村乡亲们脱贫致富。在别人还都守旧于鸡毛换糖的解决生计的氛围下,他率先带领大家用屠宰厂猪皮
做手套,用纱厂废布条做拖把,用粮食局过量大麦补给养殖场等等,充分展示了主人公陈江河的商业头脑。因陈金水一直想让养子陈江河做女婿,反对陈江河与骆玉珠在一起,两人因阻挠和误会而分隔八年。
在这八年中,陈江河为了寻骆玉珠,就经常在原来骆玉珠采购袜子的国营袜子厂附近蹲守,等待骆玉珠的出现。一天,因袜子厂失火,陈江河见义勇为,袜子厂老领导很是感谢,允许他到这个国营袜子厂工作。在国营袜子厂面临倒闭之际,陈江河凭借对骆玉珠执着的爱和自己的商业智慧承包了这个国营袜子厂,经过对上海等先进区域的袜子产品、技术设备考察、采购,使得袜子厂获得重生。在此期间他还注册了自己的袜子品牌“玉珠”。后来因袜子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市场占有份额的增大,被当时的袜子生产老大杨氏集团看上。杨氏集团不仅看好这个袜子生产基地,更看好陈江河这个有为青年,准备以收购这个袜子生产基地为媒介,招陈江河为上门女婿,成为杨氏集团接班人。但是这个时候正好陈江河经历千辛万苦到了骆玉珠,两人八年等待后终成眷属。随后二人一起回到义乌。
自此,陈江河的创业生涯正式开始。陈江河在“玉珠”的基础上又注册了“金珠”、“银珠”等系列品牌,夫妻俩开始做五金等百货生意,商业模式不断迭代,实现了由最初的门店连锁零售向
零售兼批发、纯批发转变。随着生意渐渐做大,成立了“玉珠集团”。在充分认识到国内市场即将饱和的情形下,陈江河果断决定进军欧洲市场。在开拓欧洲市场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竞争对手杨氏集团的打压、欧洲代理商费尔南德的诡计、好兄弟陈大光的中饱私囊、养父陈金水的退股、儿子王旭的急于求成等等,因公司战略方向不一致及业务开展困难,夫妻二人时常争吵,家庭事业危机并现。尽管最后莱昂(欧洲代理商)依靠自己的分销商渠道以及陈江河干女儿邱岩聪明才智,欧洲港口滞留货物分销了出去,但玉珠集团在欧洲的市场并未打开。在与杨氏集团打价格战的过程中,因国际对中国出口商品质量标准要求的提高,玉珠集团因原材料问题被迫停产,几乎濒临破产。此时,陈江河以调整心情为由,出国考察,期间独出心裁想到了在欧洲做“中转仓”。回国后立即召开董事会讨论“中转仓”投资事项,但是受大部分董事观念保守、固步自封思想约束,表决未获得通过,但是陈江河不愿放弃“中转仓”这个战略,为了保家守业,妻子骆玉珠提出将玉珠集团一分为二。分家后,陈江河依靠自己的远见和胸怀,通过抵押公司大楼、个人别墅等资产进行贷款,一次性在欧洲投资建设了陈江河13个“中转仓”。因“中转仓”的投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不得不对外进行股权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此时东南亚百货大亨阮氏集团想要通过控股收购,将这13个“中转仓”变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但是因阮氏集团不诚信问题,陈江河未做答应。就在此时,陈江河被国外不法分子,
要求以1亿美元现金赎人,陈江河不得不把13个“中转仓”卖给阮氏集团换取1亿美元现金进行赎人,自此玉珠集团也真正破产。破产后,陈江河夫妇二人隐归乡间。
玉珠集团破产后,自小聪明的陈江河大儿子王旭传承义乌人的精神自己创业,成立了岩旭集团,做远程可穿戴医疗设备,并在创业板上市,上市后积极开展资本运营,对国内外行业资源进行收购整合。正好此时阮氏集团因经营不善,拟转让海外的13个“中转仓”,王旭无论是出于实现父亲的梦想,还是出于对“中转仓”的信心,花了16亿美元将在其父亲手中失去的13个“中转仓”全部收购回来,完成父亲的心愿。但是因海外业务开展难度较大,“中转仓”持续处于亏损状态,岩旭集团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无独有偶,王旭的弟弟自小喜欢互联网,在电商广泛兴起之际,自己创办电商平台,引进天使投资,研发属于自己的专业技术,与“中转仓”形成了互补。同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也给“中转仓”业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转仓”前景甚是光明。当资本大鳄阮氏集团得知“中转仓”业务起死回生后,准备通过二级市场对岩旭集团进行举牌收购,岩旭集团被迫停牌,拟通过资产注入方式巩固上市公司控制权,但失去控制权的风险颇大。此时,隐归田园的陈江河夫妇二人再次出山,一方面依靠多年积累的人脉筹措资金,另一方面以“被事件”证据与阮氏集团高层进行谈判(阮氏集团总裁为夺“中转仓”参与了当年陈江河事件),以求转机,最后在紧急关头,经多方努力,双方达成和
解,决定共同运营管理海外“中转仓”。自此,整个故事也接近尾声。
可以说这个故事不光演绎了义乌发展历史,还与新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里面有从改革初期的地摊、门店生意模式向21世纪初期的品牌模式和2010年后的现代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变,有带动经济增长的“双创”工程,有“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战略,有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及智能仓储物流,还有现代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和利用资本市场的战略扩张,读完整个故事,深爱资本金融的自己仿佛也融入了其中。
当然,在整个故事中,义乌小商品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也得到充分的见证。改革开放初期,商品不能市场化流通,鸡毛换糖被称作是投机倒把、“资本主义尾巴”,成为政府严厉打击的对象。有关部门对小商贩采取禁、阻、限、关的措施,但又打不倒、关不掉、禁不住、赶不跑,造成社会矛盾。镇里专门成立了“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禁止外出鸡毛换糖。陈家村的“敲糖帮”就因为走街串巷做鸡毛换糖生意而集体受到关押批斗的惩罚,也因救人导致“鸡毛”被迫外闯。但是不得不说鸡毛换糖精神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精神基石,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改变了义乌政府对商品市场化流通的态度。1982825日,义乌以稠城镇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名义,发布《关于加强小百货市场管理的通告》,创办义乌县稠城
镇小百货市场,也就是第一代义乌小商品市场。《通告》明确稠城镇小百货市场当年95日正式开放,也宣告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正式诞生。两个月后提出包括“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的“四个允许”,义乌人才敢真正意义上做起生意。到1985年,第二代义乌小商品市场形成。第二代市场占地20亩,市场内配有工商所、税收稽征组、银行分理处、个体劳协、寄存、饮食、商住、治安委员会等服务设施。1985年摊位由原来的750个增至2874个,成交额达6190万元。到1986年,固定摊位4096个、临时摊位1000多个的第三代市场建成。场内有商业服务大楼,内设餐厅、旅馆、浴室、游艺场。有来自温州、绍兴等省内市地和福建、江苏等客商进场设摊,“凹地效应”形成。到1990年底义乌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19921994年,第四代小商品市场建成,场内新设7000多个摊位,并有自动扶梯、电脑室、电视监控室、微机税务征管系统、微机信息网络系统、电视广告屏幕、大型电子显示屏等设施。截止1996年底,市场内有经营户5900余户,品种近6000种,成交额突破160亿。200112月开始分期建设至200510月全部建成的新一代小商品市场,是义乌的第五代市场,统一冠名为“国际商贸城”,它树立起世界小商品市场的新坐标。从2006年起,还出现了“义乌指数”——一种用来反映义乌小商品价格和市场活跃度的综合指数。义乌小商品货源占全中国的1/3,是全国从事电子商务综合条件“最
好的城市之一。2012年义乌市委、市政府把国际电子商务城建设作为义乌商贸模式转型升级的重点,并喊出“电商换市”的口号。义乌已连续四年位列“中国电商百佳县”榜首,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县域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城市、浙江(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示范区、浙江省小商品产业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20141118日,义乌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中国史上行程最长、途经城市和国家最多、铁路换轨次数最多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为义乌、浙江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中,功不可没的还有创建于199312月的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企业,以独家经营开发、管理、服务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主业,于20025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简称“小商品城”,股票代码600415。小商品城目前在商业贸易零售商业物业经营行业10家上市公司中市值排名第2221.54亿),第一名为美凯龙(市值430.51亿)。
义乌小商品市场从起步到发展成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商品集聚的规模效应、薄利多销的营销方式、国际化电子商务转型、市场资源的政府支持等,对于我
国其他地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及实现全面小康,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我看来,不管是义乌三代人的创业史还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史都充分凝结了“人”这个核心,“动力、追求、担当、魄力、智慧”是我对故事中义乌商人展示的精神的基本概括。
动力。义乌地处浙中盆地,三面环山,自古是穷地,通常被概括为“三无”:没有区位,既不靠海也不沿边,浙中盆地交通不便;没有资源,人均耕地稀少;没有工业基础。人们的温饱问题有时候都得不到解决。“穷则思变”,正是这样的条件和环境给了义乌人“闯”的动力。
追求。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在我国一些地方逐步解冻,手工制品、农产品摆上了集市,一些义乌人开始不满足仅仅靠“鸡毛换糖”解决生计问题,大胆地地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生意。1984年,义乌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兴商建市”发展战略,这便有了第一代义乌小商品市场。从第一代到第六代的升级,充分体现了义乌人心怀大志、敢于追求的精神。
担当。从“割资本主义尾巴”到“四个允许”的转变,体现了义乌政府敢担当、敢作为的胆识和气魄,正是有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义乌小商品市场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像陈江河这样的企业
家也是义乌得以发展壮大的排头兵,他们将整个义乌的脱贫致富和发展壮大当做自己的使命,不惜代价的“打假”,积极开展合作,是他们的大局观树立了“诚信义乌”这个品牌,带领义乌人获得今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