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食品工业发展现状、机遇与措施
黄映晖;史亚军;江晶;高飞
【摘 要】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industry in Beijing, food industry undertakes the tasks of safeguarding the capital's livelihood supply, improving the capital resident's living standards and perfecting the urban functions of Beijing. In recent years, food industry has rapidly developed and gotten a lot of achievements in Beij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s, food industry should adapt to economic new normal, seize the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further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vigorously.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opportunities of food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Beijing, illuminated its strategic location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食品工业作为北京都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首都民生供给、提高首都居民生活水平、完善北京都市功能的重任。近年来北京食品工业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食品工业必须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了北京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阐明了北京食品工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
【期刊名称】《农业展望》
【年(卷),期】2016(000)007
【总页数】5页(P45-49)
【关键词】食品工业;现状;机遇;发展措施;北京
【作 者】黄映晖;史亚军;江晶;高飞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2206; 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北京 102206;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北京 102206;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2206; 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北京 102206;北京农学院图书馆 北京 102206
【正文语种】中 文
食品工业是世界制造业中第一大产业,指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等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当前中国食品工业仍是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细加工程度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正
处于成长期。食品工业作为都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其现代化水平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反映都市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北京作为首都,其食品工业肩负着保障首都民生供给、提高首都居民生活水平、完善北京都市功能的重任。近年来,北京食品工业发展迅速,生产集中度提高、品牌优势显现,在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如拉动内需和增加就业、促进特农业发展、传承北京传统饮食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食品工业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进食品工业结构调整。本研究基于深入分析北京食品工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阐明了北京食品工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以期为北京食品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1.1 北京食品工业发展成效
近年来北京食品工业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已形成良好的市场基础,并具备一定发展规模。北京现有食品企业1 700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有300家,从业人员10万人,涉及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与 “烟草制品业”等四大行业板块。2013年北京食品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 110.47亿元,同比增长8.75%,其中,四大行业板块分别
完成 405.79亿元、429.80亿元、227.94亿元和46.94亿元,分别占北京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6.54%、38.70%、20.53%和4.23%;实现利润48.51亿元,同比增长20.40% (图1)[1]。
食品工业在北京都市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12年,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 801.00亿元,其中都市产业总产值为1 540.70亿元,而食品工业产值达842.77亿元,分别占工业总产值和都市产业总产值的4.73%和54.70%;2013年,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 500.60亿元,其中食品工业产值为1 110.47亿元,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增至5.69%(表1)。
1.2 北京食品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以代链”现象普遍存在
在聚集区内部形成完善的产业关联是聚集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当前,在北京安全食品加工业聚集区,还没有形成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有机联系、有机组合的产业组织链条。核心企业和龙头企业还没有做大做强,主导产品对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产业聚集效应和带
北京食品动效应较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补,尚未形成聚集区内部的产业链接,不利于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实现资源的集约与循环利用。
1.2.2 发展空间受到资源限制
北京市水土资源有限,产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日趋紧张的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近几年,随着聚集区入驻企业增多,原有企业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使得聚集区有限的用地空间更显不足,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受到土地因素的限制[2]。而由于北京市城镇化发展迅速,一方面由于城镇发展定位的调整,城镇建设导致大量原本属于食品加工业用地转变为其他用途,限制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迫使企业将生产基地或者总部外迁;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食品加工基地规模日益缩减,使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1.2.3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还需提升
目前,北京市食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稍显不足,突出表现在缺乏创新平台和创新主体。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大多没有建立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少数企业虽然建立了研发机构,
但受技术人才和研发经费的限制,难以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普遍存在“吃老本”现象。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足,导致其抗风险能力减弱,限制了企业发展。而目前的食品加工聚集区虽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但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没有为聚集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条件和支撑,限制了聚集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影响了聚集区的品牌效应。
1.2.4 企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凸显
用工难是北京食品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食品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普工缺口大、技工难招、管理人员难留”三者并存的情况较为严重[3]。一方面,受现有政策等多种因素制约,外来人员留京受到极大限制,户籍、社保、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外来就业人员,在京生活成本攀升,难以立足。同时,国家鼓励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城乡统筹的推进,部分农村劳动力回流返乡,导致外来劳动力减少。另一方面,北京本地劳动力就业机会多、职业期望值较高,不愿从事操作工等工种,也导致劳动力来源不足。此外,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也给食品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2.1 成功申办冬奥会带来新机遇
2015年7月31日,北京、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奥运经济将为北京和河北两地发展注入强心剂,联合筹办奥运会将加快京津冀的协作发展步伐,基础设施、通讯、服务等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也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根据测算,申奥成功将为张家口市增加20多万个就业岗位,将显著带动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用于食品支出的费用将进一步增加,食品消费也更加多元化,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奥运会前后,大批游客的到来也将极大地刺激当地的旅游消费,而旅游和服务行业迎来发展良机的同时也带动了食品消费的增加,包括休闲食品、旅游食品、特食品等消费量的增加,北京安全食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2.2 国家经济转型带来新契机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凸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迎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调整产业结构解决产业失衡并走向产业优化,是近期我国经济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随着食品工业向 “安全、优质、营养、健康、方便”方向转型,食品工业也将进入新常态,应遵循科学发展理念,按照 “调结构
、转方式、稳增长、增效益、促升级、提质量、保安全”的基本思路,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超高速增长。通过提升食品产业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将是构成食品工业在全球自主竞争优势的源动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