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实录与评析[推荐阅读]
第一篇:认识周长教实录与评析
《认识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 96页--98页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事物或图形,学生在“围一围”“议一议”“量一量”“试一试”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2.能测量一些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帕、树叶、线、直尺。学具袋。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课件播放小青蛙和小猪沿花园边线爬行一周的动画。学生观看动画,教师:有的同学说小青蛙比小猪短一些,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
感受周长: 请学生上来指出小青蛙的路线,再指出小猪的路线。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青蛙和小猪爬行的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个点上,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提出问题:在数学上,蚂蚁爬过的这一周的长度叫做什么呢?(教师顺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评析】课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明确数学上的一周就是生活中的一圈。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教学例1。1.视觉感知桌布周长 出示情景图(例1左图)。提问:想给桌布镶花边,你知道应
该镶在什么地方吗? 指名上台指出:花边应镶在桌布边沿。出示模拟桌布并演示镶花边,引导学生发现花边围了桌布一周,感受桌布的一周。指出:桌布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2.视觉感知树叶面的周长,出示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提问: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树叶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
3、围一围
(1)(出示手帕)
师:看看老师手里是什么?
生:手帕。
师:对,老师觉得这个手帕不够漂亮,想让手帕变漂亮些,于是要给它镶上花边,你知道该镶在什么地方吗?哪位同学能上来告诉老师,帮帮老师的忙。指名上台指出:花边应镶在手帕边沿。学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在镶花边的时候,刚好围了手帕的一圈,一圈呢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一周。老师现
在把同学镶的花边用线画出来。从这一点开始围手帕刚好一周回到原来这个点上,这条线的长度就是手帕的周长。(教师课件出示:围手帕一周的长度就是手帕的周长。生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看到书上例1,动笔画出桌布的周长。画好之后,同桌互相检查。
(2)(出示树叶)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树叶)谁来指出它的周长? 学生上台演示。
师:说说你是怎样围的?
生:我是从树叶这点开始沿着它的边围一周。(教师出示课件围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生齐读一遍。)
4、启发联想。我们刚才指了指手绢、树叶的周长,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面的周长,能来说一说吗?
生1:围课本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本的周长。
生2:围水桶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水桶面的周长。
生3:围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
5、摸一摸。
师:我们用手指了周长,那同学们我们能摸一摸周长吗?
生:能。
师:同学们刚才说到课本封面和课桌面的周长,那你们能试着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吗?(教师板书:摸)
师:课本封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的周长
生:长方形。
师:手帕是什么形状?
生:正方形。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各不相同。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它们,可以概括为?(图形)那也就是说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图形哪些是它的周长?
师:为什么第一个和第三个不是它的周长? 生1:第一个图形围多了。
生2:第三个图形没有围满一周,也就是围少了。
师:围图形周长时,一定要注意是围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6、量一量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的周长呢?你能想办法量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那现在请拿出你们准备的直尺、线,同桌齐动手量一量长方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量的?同桌交流合作。指名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先量了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它的周长。
生2:我们是用线直接沿着长方形的边围了一周,再用直尺量出线的长度,就知道它的周长。
7、试一试。用绳子在钉子板上围两个图形,再比较围图形1周绳子的长度。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精心设计了、指、摸的学习活动,实现了有效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强化了学生对一周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2、完成教材第78页“课堂活动”。
【评析】在练习环节,教师注意了练习设计的层次性——由易到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同时注重了练习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内容?
生:周长。
师:什么是周长?
生: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在围图形的周长时,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只围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评析】在回忆中总结,掌握方法。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总评析】 《认识周长》这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导入新课既富有童趣又富有思考价值;新知学习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间,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富有人文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沟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周老师抓住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由学生喜欢的故事展开教学,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了解 “一周”即生活中的“一圈”,为建立周长的概念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2、重情境创设,以情境贯穿全课。《数学课程标准》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阶段。周老师引导学生借助眼、口、手多种感官建立表象,通过学生说、摸手绢、树叶的边线,既而课桌的边线等活动,初步感知边线;然后通过摸自己喜欢的物体一个面的边线,进一步感受这些边线都是围成一周的,从而使“周长”一词的得出显得顺理成章。接着,让学生通过描一
描、一、围一围等活动, 进一步感受一周。利用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最后通过测量活动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的展示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