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在线阅读(第30页)
初生叶,如蒜秧及山慈菇叶,背有剑脊,四散布地。七月苗枯,乃于平地抽出一茎如箭杆,
长尺许。茎端开花四、五朵,六出红,如山丹花状而瓣长,黄蕊长须。其根状如蒜,皮
紫赤,肉白。此有小毒,而《救荒本草》言其可炸熟水浸过食,盖为救荒尔。一种叶如大
韭,四、五月抽茎,开花如小萱花黄白者,谓之铁箭,功与此同。二物并抽茎开花,后
乃生叶,叶、花不相见,与金灯同。
根
【气味】辛、甘,温,有小毒。
【主治】敷贴肿毒(苏颂)。疔疮恶核,可水煎服取汗,及捣敷之。又中溪毒者,酒煎
半升服,取吐良(时珍)。
【附方】新三。
便毒诸疮∶一枝箭,捣烂涂之即消。若毒太甚者,冼净,以生白酒煎服,得微汗即愈。
(王永辅《济世方》)产肠脱下∶老鸦蒜(即酸头草)一把。以水三碗,煎一碗半,去滓熏
洗,神效。(危氏《得效方》)小儿惊风∶大叫一声就死者,名老鸦惊。以散麻缠住胁下及手
心足心,以灯火爆之。用老鸦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贴手足心。仍以灯心淬
手足心,及肩膊、眉心、鼻
<目录>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篇名>水仙
内容:(《会编》)
【释名】金盏银台。时珍曰∶此物宜卑湿处,不可缺水,故名水仙。金盏银台,花之状
也。
【集解】机曰∶水仙花叶似蒜,其花香甚清。九月初栽于肥壤,则花茂盛,瘦地则无花。
五月初收根,以童尿浸一宿,晒干,悬火暖处。若不移宿根更旺。时珍曰∶水仙丛生下湿处。
其根似蒜及薤而长,外有赤皮裹之。冬月生叶,似薤及蒜。春初抽茎,如葱头。茎头开花数
朵,大如簪头,状如酒杯,五尖上承,黄心,宛然盏样,其花莹韵,其香清幽。一种千叶者
,花皱,下轻黄而上淡白,不作杯状,人重之,指为真水仙,盖不然,乃一物二种尔。亦有
红花者。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捺祗出拂林国,根大如鸡卵,苗长三四尺,叶似蒜
叶,中心抽条,茎端开花,六出红白,花心黄赤,不结子,冬生夏死。取花压油,涂身去
风气。据此形状,与水仙仿佛,岂外国名谓不同耶?
根
【气味】苦、微辛,滑,寒,无毒。土宿真君曰∶取汁伏汞,煮雄黄,拒火。
【主治】
花
【气味】缺。
【主治】作香泽,涂身理发,去风气。又疗妇人五心发热,同干荷叶、赤芍药等分,为
末,白汤每服二钱,热自退也(时珍,出《卫生易简方》)。
<目录>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篇名>白茅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根名茹根(《本经》)、兰根(《本经》)、地筋(《别录》)。时珍曰∶茅叶如矛,
故谓之茅。其根牵连,故谓之茹。《易》曰∶拔茅连茹,是也。有数种∶夏花者,为茅;秋
花者,为菅,二物功用相近,而名谓不同。《诗》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是也。《别录》
不分茅、菅乃二种,谓茅根一名地菅,一名地筋,而有名未用又出地筋,一名菅根。盖二物
之根状皆如筋,可通名地筋,不可并名菅也,正之。
【集解】《别录》曰∶茅根,生楚地山谷田野,六月采根。
弘景曰∶此即今白茅菅,《诗》云∶露彼菅茅,是也。其根如渣芹甜美。
颂曰∶处处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针,俗谓之茅针,亦可啖,甚益小儿。夏生白花茸茸
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洁白,六月采之。又有菅,亦茅类也。陆玑《草木疏》云∶菅,似茅
而滑无毛,根下五寸中有白粉者,柔韧宜为索,沤之尤善。其未沤者名野菅,入药与茅功等。
时珍曰∶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叶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开
白花成穗,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可以苫盖,及供祭祀苞
苴之用,《本经》所用茅根是也。其根干之,夜视有光,故腐则变为萤火。菅茅只生山上,
似白茅而长,入秋抽茎,开花成穗如荻花,结实尖黑,长分许,粘衣刺人。其根短硬如细竹
根,无节而微甘,亦可入药,功不及白茅,《尔雅》所谓白华野菅是也。黄茅似菅茅,而茎
上开叶,茎下有白粉,根头有黄毛,根亦短而细硬无节。秋深开花穗如菅,可为索 ,古名
黄菅,《别录》所用菅根是也。香茅,一名菁茅,一名琼茅,生湖南及江淮间,叶有三脊,
其气香芬,可以包藉及缩酒,禹贡所谓荆州苞匦菁茅是也。芭茅丛生,叶大如蒲,长六、七
尺,有二种,即芒也。见后芒下。
茅根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本经》)。下五淋,除客
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久服利人(《别录》)。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大
明)。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胆,解酒毒(时珍)。
【发明】弘景曰∶茅根,服食断谷甚良。俗方稀用,惟煎汁疗淋及崩中尔。时珍曰∶
白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便,故能止诸血哕逆、喘急消渴,治黄胆水肿,乃良物也。世人
因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剂,致伤冲和之气,乌足知此哉?
【附方】旧二,新一十三。
山中辟谷∶凡辟难无人之境,取白茅根冼净,咀嚼,或石上晒焦捣末,水服方寸匕,可
辟谷不饥。(《肘后方》)温病冷 ∶因热甚饮水成暴冷 者。茅根(切)、枇杷叶(拭去毛,入肉
炙香)各半斤。水四升,煎二升,去滓,稍热饮之。(庞安常《伤寒总病论》)
温病热哕∶乃伏热在胃,令人胸满则气逆,逆则哕,或大下后,胃中虚冷,亦致哕也。
茅
反胃上气,食入即吐。茅根、芦根二两。水四升,煮二升,顿服得下,良。(《圣济总录
肺热气喘∶生茅根一握。 咀,水二盏,煎一盏,食后温服。甚者三服止,名如神汤。
(
虚后水肿∶因饮水多,小便不利。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三升,煮干,去茅食
豆,水随小便下也。(《肘后方》)
五种黄病∶黄胆、谷疸、酒疸、女疸、劳疸也。黄汗者,乃大汗出入水所致,身体微肿,
汗出如黄柏汁。用生茅根一把,细切,以猪肉一斤,合作羹食。(《肘后》)
解中酒毒,恐烂五脏。茅根汁,饮一升。(《千金方》)
小便热淋∶白茅根四升,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适冷暖饮之,日三服。(《肘后方》)
小便出血∶茅根煎汤,频饮为佳。(《谈野翁方》)
劳伤溺血∶茅根、干姜等分。入蜜一匙,水二钟,煎一钟,日一服。
鼻衄不止∶茅根为末,米泔水服二钱。(《圣惠方》)
吐血不止∶《千金翼》∶用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妇人良方》∶用根洗捣汁,日饮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