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卷第13期
Vol.9 No.13121
浅析电视婚恋节目的创新策略
——以《新相亲时代》为例非诚勿扰13号女嘉宾
于小龙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江苏 南京 210008)
摘 要:电视婚恋节目因为创新乏力,近些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2018年3月,江苏卫视推出《新相亲时代》受到电视观众的欢迎。本文以该节目为例,分析电视婚恋节目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新相亲时代》;电视婚恋节目;创新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13-0121-02国内电视婚恋节目最早可追溯到1988年,陕西电
视台的电视征婚节目《电视红娘》。2003年,湖南卫视对在播的电视婚恋节目《玫瑰之约》进行改版,推
出纪实版节目《玫瑰之约•红丝带》,这是国内较早尝试以电视真人秀形式制作的婚恋节目。2010年,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以极强的娱乐性、话题性和服务性在全国引发收视热潮,影响力远播海外华人圈,成为国内播出时间最长、收视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且最具代表性的电视婚恋节目。随着《非诚勿扰》的热播,电视婚恋节目在国内遍地开花、热闹非凡。201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着手整治该类节目中的不良现象,电视婚恋节目开始“退烧”,逐渐显现出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效果不佳等问题。
2018年3月,江苏卫视推出全新电视婚恋节目《新相亲时代》。《新相亲时代》共播出12期,在CSM52城收视率、市场份额、观众热议程度、媒体聚焦程度等方
面,超越同期播出的老牌节目《非诚勿扰》,[1]
使已经降温多时的电视婚恋节目再度升温。
一、《新相亲时代》的节目概况
《新相亲时代》为季播型节目。第一季共12期,由男版和女版各6期间隔组成。男版节目每期包含3组男嘉宾家庭,他们依次分3轮,每轮以1组男嘉宾家庭对6组女嘉宾家庭的形式进行相亲。女版设置与男版相反。《新相亲时代》与最具代表性的电视婚恋节目《非诚勿扰》有许多相同点:由孟非担纲主持;采
用“一对多”的速配形式;设置爆灯、灭灯、权利反转、牵手等仪式性的环节;具有娱乐性、话题性和服务性等特性;节目形式为对话+短片,因此也被称作《非诚勿扰》的妹篇。《新相亲时代》在继承以往电视婚恋节目长处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具有鲜明的品牌特征和节目魅力。
二、《新相亲时代》的创新策略
《新相亲时代》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叙事手段、嘉宾设置、场景设计等方面。
(一)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电视婚恋节目中的主体是人,每期节目都在讲述普通人向往甜蜜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一般来说,每一个走进节目的嘉宾过往的爱情故事大都充满了各种的遗憾或不幸,但是电视观众最感兴趣的,还是在电视婚恋节目这个舞台上这些人的命运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最终能否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为了满足电视观众的兴趣和需求,电视婚恋节目常以人与环
境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个人内心的冲突作为推进节
目发展的动力。以“男女嘉宾能否顺利牵手”,遇到冲突时“接下来会有怎样的结果”等悬念作为引起观众兴趣的手段,并且在悬念和冲突中展现人物的命运变化。
相比其他电视婚恋节目,《新相亲时代》的冲突更激烈、悬念更吸引人、人物命运更曲折、故事情节更富有戏剧性。以第一季第五期节目为例,女嘉宾姚颖莹是整形医院老板。有男嘉宾问她:“你自己是否整
过容?”“哪些地方整过?”尖锐的问题导致姚颖莹产生抵触情绪,使她与男嘉宾之间产生强烈的人际冲突。与此同时,姚颖莹还陷入“是否说出实情”的内心冲突之中。姚颖莹尴尬的表情、迟疑的回答,使观众的兴奋情绪在“她将如何回答?”这一期待式悬念中被点燃。
姚颖莹整过容,但是有5位男嘉宾并不介意。托多罗夫对“故事”的定义是从一种平衡开始,通过不平
衡达到新的平衡。[2]
按照此定义,姚颖莹从一开始被众嘉宾看好的“平衡”,经过整容引发强烈冲突的“不平衡”,进入5位男嘉宾认可的“新的平衡”,故事本可由此进入尾声,然而接下来的短片却爆料姚颖莹是个离过婚的单亲妈妈。在世俗的观念里,单亲妈妈很难被未婚男子及家人接受。姚颖莹迎来了比整容更大的危机,即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有4组男嘉宾家庭因无法接受单亲妈妈而退出相亲。戏剧性的是男嘉宾李翔突然爆灯,让已经灭灯的家人重新回归相亲状态。这一突发事件引发全场的欢呼。“他为什么爆灯”的悬念再次引起观众的兴趣。
但是接下来剧情发生了反转,李翔说爆灯是误操作导致的,并非本意。兴奋的姚颖莹顿时跌入绝望之中。当大家都感到失望的时候,姚颖莹的命运又出现了转机,男嘉宾王朋突然爆灯,让灭灯的家人重回相亲状态。王朋不仅不嫌弃单亲妈妈,还用自己的歌声牵走了姚颖莹。
姚颖莹的整个相亲过程犹如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电视剧。她的个人命运伴随着开心、窘迫、失落、惊喜、绝望、再惊喜的心理轨迹上下起伏。观众的情绪在不断升级的冲突和不断反转的情节中高涨,兴奋状态一直持续到相亲结束。这种用不断升级的冲突、剧情的反转、强有力的悬念等叙事手段来推进故事发展的手法在《非诚勿扰》等其他电视婚恋节目中也有使用,但是《新相亲时代》的使用更密集,并且集中使用多种手法。在30分钟的相亲过程中,人物命运起起伏伏、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再加上参与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对
122
广电视角
电视观众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二)两代协作的婚恋相亲“父母在,更有爱!”《新相亲时代》每期节目开始时,主持人孟非都会喊出这句响亮的开场语。“带着父母来相亲”是《新相亲时代》的宣传口号,也是它的创新特。和单纯的男女速配型电视婚恋节目相比较,两代人一起参与相亲有巨大的优势。
1.强化节目的服务性。中国约有
2.49亿18岁以上的青年至今单身,几乎相当于中国人口的1/5,对象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家长帮
助子女对象在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遍。《新相亲时代》“带着父母来相亲”使节目更加贴近观众、贴近生活,更有利于服务社会。
对于参与节目的年轻人来说,由于有父母支持、把关,相亲时更加主动、有底气,相亲成果可观。在第一季12期节目的36轮相亲中,有32对男女青年牵手成功,成功率达到88.8%。肖瑞含、晁旭东等年轻人虽然没能牵手成功,但是通过参加节目,他们对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有了清晰的认识,个人也变得更加成熟。
根据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观看电视节目的动机可归纳为转移和消遣、人际关系、个人身份、
环境守望四个方面。[3]
《新相亲时代》的贴近性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提供了获取最新婚恋信息的窗口、代际沟通的渠道、可供借鉴的相亲经验和方法。无论父母还是子女,都能从节目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与单纯的男女青年速配节目相比较,《新相亲时代》能够吸引和服务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更广泛的观众。
2.提升节目的娱乐性。以往婚恋节目的嘉宾大多是年轻人。年轻人青春靓丽、能歌善舞、时尚乐观,他们为电视婚恋节目带来较强的娱乐元素。但是年轻人脱口而出的网络用语和桥段、非主流的歌舞形式、时尚前卫的装扮和思维方式,让中老年人难以欣赏和接受,节目的娱乐性大打折扣。《新相亲时代》让
中老年人参与节目使节目具有了不同风格的娱乐彩。在节目中,父母的幽默更醇厚、更接地气,更适合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口味。比如,付曼琳的母亲总是好心办坏事,每次在向男嘉宾卖力夸赞女儿优点的同时都会给女儿挖下一个又一个“坑”。不论观众年老、年轻,看了都会忍俊不禁。在《新相亲时代》中,父母带给观众的欢乐远远超过子女,节目的娱乐性获得极大的提升。(三)三个现场的场景设置
《新相亲时代》设置了3个节目现场:“第一现场”和很多电视婚恋节目的场景一样,被设计成“舞台”形式。单人嘉宾在主持人的主持下与6组家庭的父母在这里相亲互动;“第二现场”被设计成舞台的“后台”形式,6组家庭子女在这里观看和参与第一现场的相亲互动;“第三现场”也被设计成舞台“后台”形式,单人嘉宾的父母在这里观看和参与前两个现场的相亲互动。
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对戏剧舞台“前台”和“后台”的描述:在“前台”,演员严格按照自己所扮演的戏剧角进行表演,但是一旦进入“后台”,他们就“可以放松一下,放下道具,
不用说台词,甚至可以暂时忘掉自己扮演的角”。[4]
《新相亲时代》3个现场的创新设计,使嘉宾在“前台”
可以进行自己扮演自己的相亲“表演”;[5]
进入“后
台”,可以说出真实的想法,流露出真实的感受,而不必
担心被相关人员看见、听见。这对于节目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阿契尔说:“要使戏剧
的兴趣能保持长久,就必须要有人物性格。”[6]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戏剧艺术,同样也适用于电视相亲节目。在第一季节目中,女嘉宾肖瑞涵是一位性格过于耿直的年轻女孩。她连续参加多期节目却一直无法牵手。在第七期节目中,她遇到了心仪的男嘉宾,但是在第一现场互动时,她发现男嘉宾更倾向牵手另一位女嘉宾,于是她笑着向两人表示祝福,主动退出相亲。回到第二现场,肖瑞涵放声痛哭,外表刚强、内心柔弱的个性表露无遗。如果没有第二现场这个“后台”的设置,肖瑞涵的人物性格就难以立体呈现。借助三个现场的“前台”“后台”设置,《新相亲时代》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节目因此变得好看、耐看。
2.有利于矛盾冲突的产生。第三现场是私密性很强的“后台”,单人嘉宾父母在这里对6组家庭评头论足,经过一番比较,他们会相中某位嘉宾。单人嘉宾由于身处第一现场,对“后台”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他们经常会灭了父母选中的嘉宾的灯,而父母最不中意的嘉宾却时常被单人嘉宾牵走。3个现场的存在使两代人之间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和冲突直接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除此之外,3个现场的设置还为剧情
反转提供条件。在第一季第五期节目中,当单亲妈妈姚颖莹上场后,第二现场的李翔、王朋纷纷表达出各种好感,但是他们在第一现场的父母对此毫不知情。凭着自己的想法,父母灭灯退出相亲,李翔、王朋因此才能通过爆灯使剧情反转。
三、结语
《新相亲时代》拥有众多个性鲜明、魅力十足的人物,让人看后印象深刻。可以说,没有这些人物就没有节目的热播。这些人物的成功塑造除了和节目的创新策略有关外,还和节目的真实性(即真实的人物背景和人物关系,真实的节目记录手段以及规定情境下人物行为、情绪的真实呈现)密不可分,否则节目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新相亲时代》的成功,为电视婚恋节目的创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参考文献:
[1] #新相亲时代#第一季收官![EB/OL].《新相亲时代》
节目(新浪微博),weibo/p/100206 6410728956/home?from=page_100206&mod=TAB&is_hot=1#_rnd1533045422770,2018-06-16.[2] 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45.[3]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73-274.[4] 欧文·戈夫曼(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
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8.[5] 尹鸿.解读电视真人秀[J].今传媒,2005(7):15.[6] 威廉·阿契尔(英).剧作法[M].吴钧燮,聂文杞,
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147.作者简介:于小龙(1967—),男,河南人,本科,编辑,编导,研究方向:节目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