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罗氏源流概况
中华罗人先哲集族论、谱论、宗祠祭祖沦落之大成者,明代罗钦顺(1465--1547)在《上模曾氏族谱序》中云:‚语世族之盛,大率有三:源流深长,枝叶蕃衍一也;簪缨蝉联,墙屋华润二也;才贤辈出,猷为克敏三也。三者之中,才贤为之本,苟有其人,则所以维持之者有其方,光大之者有其实,为江乡之所推重,岂直蕃衍,富贵云乎哉!‛由于这位罗人先哲作了精辟的论述,从而启示和激发天下的罗人后裔,致力追根溯源于远古祖先。
翻开中国地图,显眼的长江与京广铁路线交叉处有一个三镇合一的华中最大的城市——武汉湖北的省会,。湖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长江穿境而过,洞庭湖以北,大巴山东南余脉,及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势西高东低,鄂西北、鄂西南多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南部为‚古云梦泽,,之‚江汉平原‛,省内河流众多,以汉水、荆江、清江、演水、府水、沭水、滠水、举水、巴水、浠水等河流,属长江水系,湖泊分布在江汉平原,享有‚千湖之省’’的誉称,而今,长江一出西陵陕,飞流直下天下第一坝一一葛洲坝。大江东去,尽为平原,真是‚山随平野旷,江入大荒流‛。湖北省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热多雨,冬干雪少,为北方寒流与南方季风缓冲地区,四季分明,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繁衍。
湖北省周初为‚蛮荆‛,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地‛,汉时为‚荆州‛,宋曰:荆湖北路‛,元为‚河南江北行省‛,明末清初(1630年湖广分治)臵‚湖北省‛。总面积18万平方千米,在二十九个省市中占第十五位,辖恩施土家苗
族自治州、神农架区、武汉、黄石等11地级市,大冶、丹江口市25个县级市及39个县、2个自治县、1个自治州;就人口而言,湖北总人口为现代全国第九位,总人口为6028万人,罗姓人数就全国而言占第20位,有汉、回、满、苗、蒙古等民族。‚天上的九头鸟,地上的湖北佬‛。湖北佬的罗姓居住人数占全国罗姓总数的(六大省之一)第五位。
一、罗人罗国,源自湖北
商末周初,罗氏先民奉周天子之令,离开黄帝陵,沿泾水南下,渡渭水随楚人跨过秦岭,直达长江以北,为周立下了汗马功劳,周武王为固其基,旨曰:‚晋阻三河,齐负东海,秦固雍州,楚介江淮‛,将强国重侯布于‚周‛之周围,封楚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市)。周封的罗子国,初设罗国都于房州,在楚国都之西北,与楚国国土相连。
罗氏先民从一个以‚罗‛捕鸟的小部落,经过长期的长途跋涉,其间历经艰苦奋斗发展成为一个小的国家。罗国人既是楚国人的兄弟,濡沫与共生活了几百年,又相互成为竞争对手。罗国小,也学着楚国要发展。罗氏先民走出深山老
林,离开神农架,向东迁都于南漳县城东南45公里,安集镇邓家咀村‚罗家营‛,若干年后,罗氏先民不满足现状,再次东迁至襄阳府管辖之‚宜城‛,曰:‚罗川城‛。
自西周初至春秋时,这是罗人在湖北繁衍生息的高峰时期。湖北有句俗语:‚人随雀鸟旺处飞‛。‚自契至汤八迁‛、‚成汤至盘庚五迁‛、‚楚之六迁都‛、‚两别都‛、‚古罗国‛之小,更有迁址之频。郭祟焘在《罗氏族谱序》中说:‚子因考杜预(左氏注),罗在宜城县西山中,后徙枝江,而南漳县南亦有罗国故城‛。颜师古《急就篇》注:‚罗在今房州(湖北,盖江汉之间,数百里,为罗国城者四:今平江县南亦有罗子城,与湘阴故‘罗川城’相望数十里……罗氏为族大矣…楚之有罗……其源固远矣哉。‛
罗子国在周天子与强楚之间。桓公十一年(前701),郧国联合随、绞、州。蓼诸国攻打楚国,莫敖率楚师败郧于蒲骚。由此,借势引乘胜之兵欲攻罗国。桓公十二年(前700),楚国出兵攻伐绞国,罗国大夫伯嘉乘此机会前往刺探军情,被楚所知,震怒不已,楚伺机报复。桓公十三年(前699),楚莫敖率骄兵征伐罗国,打了一场恶仗,据《罗氏族谱》载,罗国班公当政,使谋土说服卢国,出兵联合夹击之,大败强楚。
据《罗氏族谱》载,罗子国的最后一位子爵罗钆公。娶安韦氏,生三子,利超、利延、利达,后因不满楚国对其欺
压,竭力反抗,以计称入山洞修炼,成仙改名‚罗洪‛,后人曰:‚罗洪洞‛。以此避乱,家人不知去向,楚亦追捕之而不及,后隐居山林洞中,娶吴氏,生子纪‚罗凌甫‛后成大器。
从坚守在古罗国‚宜城,,的罗人先辈到新罗国城‚枝江’’的罗国人后裔,经过了几百年的艰难困苦但仍然
保持着自己的尊严‚罗姓‛。
后来,罗子国遗民‚赤脚下长江,光身入洞庭‛,来到湖南,建立‚罗城‛,由于当地人均是‚罗子国‛遗民,所以亦称‚罗子国城‛,秦为罗县。
二、汉晋发祥,襄阳郡望
姓氏郡望的形成,要以人物为基础,襄阳能形成罗氏郡望之一,是有其深厚的历史积累。
封地宜城的罗子国于春秋时并入楚国,其大量遗民经枝江迁徙至湖南汩罗江流域,但仍然有少量的罗氏子孙留在湖北襄阳发展。至汉代,就有蜀广汉太守罗蒙彪炳史册,其子‚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父蒙,蜀广汉太守。宪年十三,能属文,早知名。师事谯周,周门人称为子贡。‛封西鄂侯;罗蒙的另一个儿子罗式,时任牂牁太守;罗蒙的孙子、罗式的儿子罗尚亦累官封夷陵侯;其另一个孙子、罗宪的儿子罗袭(唐罗垧的墓志铭记为‚龚’’)官至给事中、凌江将军。由于罗蒙尤其罗宪、罗尚‚一门双节侯的出现,襄阳罗氏形
成了‚姓族‛,产生了罗氏襄阳郡望。
晋代,襄阳罗氏还出现罗友、罗崇兄弟,罗友任广州、益州刺史,罗崇任竞陵太守,并与当时大族习家通婚,根据古代婚姻需门当户对‛,故佐证襄阳罗氏为晋代的阀阅之族。正史、地方志还有不少襄阳罗氏
的记载。
北魏时,维持罗氏声誉的主要是由少数民族改姓的罗结家族,但是‚罗道珍,襄阳人,从夏候道迁归魏,除齐州东平原相,有治称,卒于镇远将军、屯骑校尉。’(据《魏书》、(湖北通志))等)为襄阳罗氏增光添彩。
发展至隋朝,有罗达父子封‚伯爵‛,罗荣任监门将军,官至三品,罗荣的儿子罗艺更是显赫至‚封燕郡王‛,罗荣的另一个儿子罗寿亦担任利州I都督、监门将军。将罗氏襄阳郡望推向了一个高峰。
据《唐书》载:罗珦,越州会稽人。宝应初(763),诣阙上书,授太常寺太祝。……擢庐州刺史。民间病者,舍医药,祷淫祀,(罗)珦下令止之。修学宫,政教简易,有芝草、白雀。淮南节度使杜佑上治状,赐金紫服。再迁京兆尹(三品),请减平耀米,以常赋充之,人赖其利。以老病求解,徙太子宾客正三品),累封襄阳县男。(元和四年十一月
<809>),卒,谥曰夷。‛湖北有多少个市
据《罗珦墓志铭》载:‚公讳据《罗珦墓志铭》载:‚公讳珦,其先会稽人。蜀广汉太守蒙,晋西鄂节侯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