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2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题
姓名                考试证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              ,甲光向日金鳞开。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              ,化作春泥更护花。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5)忽逢桃花林                                                       
(6)“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了诗人望月思人的美好期待,而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祝愿之意与此相近,但意境上更胜一筹。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shòu)猎  (yīn)蔽  险象(dié)生    一(póu)黄土
B.(jué)强    脑(suǐ)  (qì)而不舍    张(huáng)失措
C.(biān)骨  (xī)闹    鞠躬尽(cuì)  断壁残飞机黑匣子能记录多项关键数据垣(yuán)
D.(cuàn)夺  (qí)祷  玲珑(tī)透    引颈受(lù)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每一个文字就像一朵花,但它只会在你最美的心情里(      )芬芳。
心情沉重或者轻盈,文字之花就会开得娇艳或者黯淡。你一瞬间的执念,都会改变文字之花开放的氛围和方向。那里是天堂,也或者是地狱。
每一朵花,优雅而生,最后颓废着落入天堂。每朵谢落的花,都如静谧的脸庞,安详而舒展。
每一个人也是在文字下盛开的花。人把心隐藏在文字里,坚强抵御风雨,也寂寞忍受凋零。落尽一生一世的繁华,名留青史。也或者只是一迹墨痕。
人在最美的文字里绽放,文字               
(1)请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摇晃    摇曳    安详    安静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根据上下文,仿照“(人)在最美的文字里绽放”这一句式,为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
                                                                                 
4.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6分)
(1)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这些寓言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B.《水浒》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此后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七十回之后则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却线索分明。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D.《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选自《左传》《史记》《战国策》和《三国志》。这几部书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2)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3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请写出文段中的“他”是谁并简要分析此段描写的作用。
                                                                               
二 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东阿王:曹植。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上下白(        )            (2)从武林门而西(        )
(3)棹小舟入湖(        )        (4)取道……石径塘而(        )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                  奇山异水,天下独
B. ①才一头                        ②今亡亦死,大计亦死
C.草草领略,未遍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为忠善者
D.次早陶石篑帖子                ②二者不可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二)古诗词赏析。(3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三  现代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篇说明文,完成10—13题。(11分)
黑匣子在,希望就在
王瑞良
①每当飞机失事,人们都急切地希望尽快到黑匣子。特别是在机毁人亡的情况下,黑匣子更是成了唯一的关键“证人”。
②2020年3月8日,MH370航班神秘失联。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确认MH370坠毁在南印度洋海域。至此,各方的救援力量正式转向搜寻黑匣子。
③黑匣子是由芬兰的一位航空工程师在二战时期发明的,其初衷是为了记录试飞过程中的各种重要数据,为改进设计、制造出更精良的飞机提供数据。
④上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工程师大卫·沃伦设计了一款“座舱通话记录器”,并开始试用于空难事故调查。到70年代末期,全球所有民航客机都安装了黑匣子。在西方文化中,黑往往象征着灾难和不祥,所以人们将它称之为“黑匣子”。事实上,为了方便搜寻,黑匣子的外壳一般都是鲜艳醒目的橙或橘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