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物态变化及解释
熔化现象及利用
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   
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   
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   
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   
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 
①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生活中的物理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凝固现象及利用
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   
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   
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汽化(蒸发)现象及应用
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   
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   
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   
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2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3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④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⑤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 
液化及其应用   
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   
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   
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 
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
21、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先液化后汽化) 
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
升华及其应用 
23、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   
24.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   
25.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26.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27.灯丝(钨丝)变细(升华)2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人工降雨(升华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4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凝华及其应用
29.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或“窗花”)(凝华)   
3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3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
32.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33.灯泡(钨丝)发黑(凝华)   
34.雪糕纸中发现的“白粉”(凝华)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3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先升华后液化) 
36.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华→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A"""" :需要加热的要用熔,有水参与的要用溶
B"""" 状态改变要用汽,某种物质要用气
C"凝固""凝结" 凝固时由液态变成固态,凝结是气态变成液态
D、"白气"都是小液滴
如生活中的雾、吃冰棒时冰棒上冒的白烟、做饭时锅里冒出的"白气"、打开冰箱后出现的"白气"、冬天嘴里哈出的"白气"等,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小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