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街: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宽10.8米。1986年,哈尔滨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确定为保护街路。1996年8月,市政府决定将其改成步行街,并于1997年6月 1日正式开通,是全国较早的步行街之一。步行街全长860米,设有休闲区6个。去年,中央大街两侧的建筑又进行了重新的粉刷,一些小的装饰物也十分具有欧洲特。精致典雅的牌匾广告,欧式古典路灯,就连指示行人的路标牌子都是很欧化的。中央大街始建于1896年,1898年6月,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同年秋季,山东、河北数千名筑路劳工落脚在今天的中央大街一带。于是这条街就有了它最初形象的名字---中国大街。在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之前,哈尔滨的所需货物都是经松花江水路运来的。中国大街的通江口(今防洪纪念塔江段)就是当年的码头。这样中国大街就成了黄金水道的口岸,也成为哈尔滨当时最热闹繁华之地。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将中国大街改名为“中央大街”。岁月悠悠,世事沉浮。在1968年的“”岁月中,中央大街被改称“反修大街”,1976年其名称又恢复位中央大街。这条历经时代风雨的老街,如同历史的见证人,目睹着哈尔滨百年沧桑和荣辱兴衰。1904---1905年间的日俄战争,使哈尔滨成为俄军的后方基地。庞大的军用频需求,客观上带动了哈尔滨的初步繁荣,也带动了中国大街的经济和建设的发展。俄国统治哈尔滨的郑绪岚20年间,不论是建设风格还是经济格局,中央大街都是受西方影响
最深的街路。最初的中央大街有些地段翻浆严重,每逢春夏之交,路面像海面一般,车辆走在上面忽忽悠悠的。连修这条路的工人们也伤透了脑筋。年年返工,年年翻浆,白白赔进了许多银两。倒是江湖上有那么一个卖弄梅花桩功夫的武林僧人出了一个奇招,将数千根二三米长的圆木桩,一头削尖,一根根一排排地沿路钉进土层中,上面再敷以碎石,铺上黄沙,才解决了翻浆的问题。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啦肖克社、监工,为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块。当时街面的宽度为10沙绳(俄度量单位:1沙绳=2.134米),也就是今天中央大街的宽度21.34米。方石块的宽度为10.8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1美元。1美元那时够穷人吃1个月的。中央大街足有860米,真可谓是金子铺成的路。据有关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二百年。前面我们就看到教育书店。它建于1909年,原为松浦洋行,是哈尔滨市最大的巴洛克式建筑,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是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它的入口上方镶嵌着一男一女两尊人体雕像。他们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两个擎天神,男的叫亚特拉斯,女的叫加里亚切德。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华梅西餐厅,原来叫“马尔斯餐厅”。新中国成立后,虽经多次改造,但仍旧保持了欧式风格。据统计,1937年哈尔滨有西餐厅260家,仅中央大街两侧就云集了100多家。“华梅”也是最受欢迎的西餐厅之一。中央大街上最令人注目的
建筑要数我们面前这座马迭尔宾馆。它建于1906年,属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路易十四世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是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有东方“凡尔赛宫”之称。最初它由一名法国籍犹太人投资经营的。关于它的名字“马迭尔”一词的原意曾经在哈尔滨引起一场争论。有人认为该名来自英语“Mother”一词。他们当时认为犹太人失去了祖国,就像失去了母亲的孩子一样,到处颠沛流离,故取“母亲”一词,以表思乡之意。也有人说马迭而来自英语“Modern”,表示“摩登”现代之意。也有人询问国在哈尔滨生活过的犹太人,他们说“Modern hotel”就是当时的名称。马迭尔宾馆曾经接待过许多驰名人物,如:著名作家郭沫若、丁玲,著名画家徐悲鸿。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美国名人斯特朗、斯诺。影视界也以马迭尔宾馆为景多次拍片,《夜幕下的哈尔滨》、《伦敦启示录》、《开往莫斯科的东方列车》等电影都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现在大家看到的中央商城,建于1994年11月,它的旧址是1932年由5家俄国人开办的门事小店。新中国成立后,这排平房被打通,改建成东风百货商店。1994年拆除了旧房,建成了融欧式古城堡建筑和现代派建筑风格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大厦。在中央商城的对面是中央大药房,这里以前不过是排小平房。1912年,德国西门子洋行在这里设立分行,经营电料和电器。新中国成立后,改建成药店。1993年,在这里建成新楼,现在这里不仅经营药品,而且还开了肯德基分店。再往前走就是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了,它始建
于1917年,原为协和银行,属文艺复兴式建筑,是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这座建筑当时是捷克人开办的巴甲皮鞋店。解放后这里建成中央大街最大的专营店---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如今一些名牌专卖店也在这里落脚,如鳄鱼和堡狮龙等。
圣·索菲亚教堂:一会我们要去参观的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圣·索菲亚教堂。那么,为何能在哈尔滨修建这样一座大教堂呢?20世纪初叶,随着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哈尔滨迅速成为中国近代一座有国际影响的北方大城市,东正教空前发展,建立了许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的索菲亚教堂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索菲亚教堂原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原为木制结构,规模较小。随着东正教徒的增加,1923年9月索菲亚教堂在现址进行重修,1932年竣工,历时9年。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教堂外观富丽堂皇,典雅脱俗,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在,我们看到的修复后的教堂与当年教堂保持了一致风格,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巨型洋葱头式大穹顶,是典型的俄罗斯建筑的屋顶形式,宏伟壮观的构思可以同莫斯科典型的后期拜占庭式建筑----瓦西里教堂相媲美。主穹顶的顶部距地面高度为48.55米。1986年,被哈尔滨市政府列为市级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教堂内部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型的博物馆,陈列的是哈尔滨各个历史时期的一些老照片。教堂周围辟建的这座休闲广场,
总面积为6648平方米,具有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地面以花岗岩为主硬铺装,广场南北两侧设有块状绿地,广场内的每一件饰物都采用欧式风格设计,与教堂相辉映,具有浓郁的欧式风情。在教堂广场上有放
养的“和平鸽”,大家可以喂他们吃的!在教堂的左面是“曼哈
顿”商厦,这里主要是批发小商品与日常用品。
太阳岛风景区:80年代著名歌唱家郑绪岚老师的一曲《太阳岛上》把哈尔滨唱红了大江南北,同样的大多数南方人,也知道了《太阳岛》。太阳岛位于松花江北岸,与市区仅一江之隔。大家早就知道《太阳岛》,都以为它一定是个岛屿,其实太阳岛并不完全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屿,它三面环水,一面连路,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呼兰区。大家都知道,黑龙江是满族的发源地,现在的满族以前叫做女真族,女真族十分喜欢吃鱼,这个岛盛产鳊花鱼,女真族鳊花鱼的发音为“太宜安”,这个岛当时就称为“太宜安”,久传至今被称为太阳岛。在近代革命史上,哈尔滨市人民第一次“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就是在太阳岛举行的。抗战期间,民族英雄赵尚志、赵一曼等抗联将士,都在太阳岛上从事过革命活动。近两年,政府下大力度投资改造太阳岛,把以前的一些私建乱建拆除,仿照江南园林的造园技巧,对太阳岛的绿化
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整修。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刚刚建成的“太阳门”,太阳门全长74米,主门高12.5米,两端向太阳石环抱。我们正对面的是太阳岛的镇岛石“太阳石”,它重达130吨,各位可以在石前摄影留念!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水阁云天”,迎面醒目的四个大字“水阁云天”是黑龙江省原省长陈雷同志题写的。主景面积1515平方米,采用现代园林造景手法。中间的是太阳湖,这座建筑是1980年开工,1981年竣工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