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论 研 讨地方政府管理'98增刊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陈玖根
什么是人才?人事部权威人士前不久对“人才”范畴作出如下界定:人才,一是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二是指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三是指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简单的说,人才即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能人”、“有本事的人”。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才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精辟阐明了人才的重要性。
贯彻落实十五大这一精神,领导干部是关键。所谓领导干部,是指在党政军部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率领并引导众朝一定方向前进的官员。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公务员”、公仆”,这些人手中握着用人的权力,其用人权力实施得是否恰当,对人才的态度是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人才观的道德修养,把“爱才、识才、容才、护才、用才、荐才、育才”作为领导干部一个重要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发展,四化建设才有希望。
在当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成为世界风气的大环境中,在我们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中,仍然有那么一些人,明明本单位“人才济济”却视而不见,总叫“人才奇缺”,不懂“相才”;明明张三人才出众,能够胜任某项领导工作,但怕其抢了自己的位子,便尽力打击,贬低之能事,不能“容才”;明明李四有某项专长,但怕不听自己招呼,就搁到一边,甚至打入“冷宫”,反面起用缺乏这方面才学的比较听话的王五,不用人才用奴才,不会用才。如此种种,充分说明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在对待人才问题上还缺乏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责任感,因此,本文试用、、同志的人才思想,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扼要地论述领导干部对人才的正确态度和道德要求。
一、爱才
所谓爱才,就是爱惜人才,指领导干部要见才如宝,爱才如命,要象爱惜自己的眼睛和生命那样爱惜人才,无论亲疏、长幼、职务高低等一视同仁。
同志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文选》第37页)。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兴旺发达,昌盛,富强,就必须培养造就和启用一代又一代人才。我们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也应如此。建设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难得,人才是发展经济的关键,人才是立国之本。然而,尽管我国至今还传颂着古代的肖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芦请诸葛的爱
才佳话,但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法观念”,上尊下卑”,“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等级排列秩序的残余,还在极大地左右着某些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加上人才管理体制的“部门所有制”,一纸定终身,造成了对自学人才,非正派人才,非“关系”人才,包括自己花钱培养的人才的歧视。甚至有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对人才冷若冰霜,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为管人而卡人,乃至惧怕人才得志,至使英雄常叹无用武之地,极大地措伤了这些人才献身四化的热情,使他们的才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四化建设。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爱才的职业道德修养,要会爱才。爱不爱才,体现领导者的胸怀、水平和态度。是否具备爱才的道德修养,是衡量领导干部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辛之助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或指导者的决窍,实在不胜枚举,但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就是热忱”。一个领导干部,只有爱才,才会积极主动地、想尽办法地去识才、容才、护才、用才、荐才、育才;才能象王昆、王亚南发现郑绪岚、陈景润那样,视才如宝,热忱举荐;才能象徐悲鸿、熊庆来他们那样,为齐白石、华罗庚遭种种非议和厄运鸣不平而奔走呼号。就是要象我国古代的肖何发现韩信那样,月下舍命追求;就是要象刘备发现诸葛亮那样,三顾茅芦请。愿我们的领导干部都来做现代的“肖何”和“刘玄德”。
—
3
郑绪岚
—0
二、识才
所谓识才,就是识别人才。指领导干部在识别人才时,不唯个人好恶、家庭出身等,而是采取实是求事的态度,客观、公正、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人才的本质特征,不为假象和花言巧语所迷惑,去伪存真,真正做到知人善任。
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人才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在适合于他们才能生长、发展的具体专业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促进的。庸才、歪才在领导生产、科研、教学等岗位上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是消极的、反动的。这也就决定了领导干部能否客观、正确、真实地鉴别人才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兴旺,经济能否发展,四化成败的大问题。在我国目前,由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发展时期,领导干部在识别人才方面,选拔、考核制度尚不健全,有关的行政管理法规也不完善,选拔渠道狭窄,考核方法陈旧,常常是听汇报、看材料、凭印象,领导点名考察,使得识才工作“人治”因素较多,严重影响人才识别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选错人、埋没人、漏掉人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准确识别人才的职业道德修养,要会识才。同志曾经指出:“人才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平常同下边接触太少,还有些习惯的想法,所以不容易发现”。(《文选》第366页)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不但要深入下去发现和识别人才,而且还要练就一手“相马”的过硬本领,善于掌握和运用现代鉴别人才的手段和方法,全面地看人、历史地看人、发展地看人。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不漏掉、不埋没一个人才,也不错用一个庸才,都来当现代的“伯乐”。
三、容才
所谓容才,就是容纳人才。指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宽阔的胸怀,浩大的度量,能容纳各种各样的具有不同特点的人才。
能否容才是衡量领导道德品德是否高尚的一个重要方面。常听人们说:一山容不下二虎。现实生活中,因别人出类拔萃而耿耿于怀,甚至必置于死地而后快的《水浒》中的王伦式的领导干部还大有人在。他们对本单位出现的人才恨的要死,原因有三:一是怕其超过自己,二是怕其抢占位子,三是怕其掌权后不给面子。因而对人才不是压制就是排挤,或是调离,不能容纳,至使本单位的事业后继无人。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应当加强容才的职业道德修养,要能容才。首先,要能容纳比自己更有才识的人才,竭力的,真诚地举荐、重用这样的人才,甘当人梯,让那些年富力强,才气横溢的人才精英在他们事业的山峰冲刺,“跑红”。我们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人超过自己,这是好事,说明我们的事业有希望。王伦式的容才行为是不符合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要求的。其次,要能容纳同自己有过种种矛盾、看问题观点不一致的人才。古人祁黄羊尚能“外举不避仇”,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胸怀
更应开阔,量度更应当大。因此,在选拔、培养、考核、任用人才的过程中,不能因为某人同自己有矛盾就肆意抵毁,“设卡子”,“放暗箭”,以“报仇雪恨”,而应以事业、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力荐贤才,容纳人才,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再次,要能够容纳有缺点或犯过错误的人才。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既有长处又有短处,犯错误也是难免的,要看其长处,看其所犯错误的性质,取优汰劣,用其之长,帮其之短,使这种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四化服务。
四、护才
所谓护才,就是保护人才。指领导干部对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人才要象对待自己的生命那样保护,不使人才蒙冤,不容人才遭诽谤打击,不让人才流失。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境界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的要求,先进与落后并存,共产主义道德和小生产的个人主义封建道德同时存在。因而,同事之间、同行之间、战友之间、同学之间、同志之间妒忌人才、诽谤人才、打击人才、中伤人才的事时有发生,司空见惯。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应当加强护才方面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敢护才。同志曾多次强调:“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文选》第38页)同志也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那些背离党的路线的人,那些贪图私利、弄虚作假、跑官要官的人,决不能进入领导班子。”阐明了
鲜明的护才态度。各条战线的人才都是“能人”,但不一定都有“权”,“有地位”。他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心扑在事业上,没什么歪门邪道,往往遭打击后就一愁莫展,束手无策,甚至放弃事业,以“走”了之,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视而不见,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而应挺身而出,勇敢地抵制歪风邪气,伸张正义。象周恩来同志保护老干部那样,热情帮助,积极调解,妥善处置;象王震同志保护艾青等一批著名作家那样,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使人才来得欢心,留得安心,干得顺心,事业称心。
五、用才
所谓用才,就是使用人才。指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以大局为重,正确地行使用人之道和人事权力,增大用人的透明度,把各类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用奴才
—
3
—1
用人才。
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市场经济也不发达,教育事业还比较落后,培养出来的人才远不能满足四化建设的需要。而自学成才的人数必竟有限。面对人才缺乏这个现实,怎样用人才、用什么样的人才是值得好好研究的。这是关系到党国前途和四化建设的大问题。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选集》第二卷第493页)有的领导干部在用人问题上存在着几种偏向:一是重名牌、轻普通;二是重学历,轻实际才能;三是重“姻亲之才”,“关系之才”,“帮派之才”,轻'野生之才”,以至出现博士生摆摊卖香烟,军队转业干部难安置等人才浪费,人才没人要的怪事,这与某些领导干部不懂用人之道,不因才用人是分不开的。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用才的职业道德修养,要会用才。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选拔干部,必须全面贯彻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把众公认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成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古语云:千军易买,一将难求。同志也经常教导我们:“选人要选好,要选贤任能”。(《文选》第355页)这就要求掌握着人才生杀大权的领导干部,在使用人才的问题上,一定要坚持标准,不徇私情,破人事工作的神秘感,增大使用人才的透明度,改变旧的用人观念,强化合理使用人才政策,坚持德才兼备,扬长避短各尽其能,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合理搭配,整体效能和五湖四海的原则。把那些真正能干事的、不论是正规培养的还是自学成才的有用人才推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荐才
所谓荐才,就是推荐人才。指领导干部要大公无私,顾全大局,发扬风格,积极向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推荐人才,不使人才埋没,不让人才浪费,直至“让贤”。
现阶段,我国人事制度和人才培养与分配制度上还存在不少弊端,造成有的单位几年分不到一个大学生或专业技术人员,的确是“人才奇缺”;而有的单位又每年大量涌进大学生专业人才,结果是“人才积压”,一个人的饭碗三个人端,没事干,人浮于事,有的甚至专业不对口而又不让走,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人才浪费现象在我国比较普遍地存在,而有的领导干部见此熟视无睹,甚至既不让人家干,又不让人家走,自己占着茅坑不拉屎。这于国于民都是极为有害的。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荐才的职业道德修养,要会荐才。就是要象同志那样不仅亲自到下边去发现人才,选拔人才,而且积极地向中央举荐人才,创造条件,让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同志接替自己的位置;就是要象刘澜波同志推荐一位比较年轻的同志当部长那样,主动让贤。要胸怀宽广,不记前仇,向兄弟单位放行人才,为人才流动“开绿灯”,让所有的人才都各尽其才,各司其职,各献其力,各得其所。
七、育才
所谓育才,就是培育人才,指领导干部要以满腔的热情、极大地关怀,精心扶持和培养人才,为人才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人才茁壮成长。
育才工作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才,除天资和自己的努力外,外界条件是个重要因素。现实生活中,成才的路子固然不少,但想成才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无法成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有些人才具有一技之长,但全面发展不够;有的人才知识水平目前还能凑合,但缺乏后劲;有的单位人才来源渠道狭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上面派调又有限。因此,育才工作显得越来越迫切,有的甚至成为本单位的当务之急,也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育才的道德修养,要会育才。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和选拔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战略任务,必须抓紧做好。”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领导岗位上的同志应当把培养人才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既要注意培养现有人才,又要注意培育新的人才。同志说的好:“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专门人才,但是,是不是说我们现在就没有人才呢?不是,是我们的各级党委,特别是一些老同志,在这方面注意不够,没有去有意识地发现、选拔、培养、帮助一批专业人才。”(《文选》第229页)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把本单位的有发展前途的人才送去进修、培训、调学,到高等学府去深造,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给他们压担子,出点子,“扶上马,送一程。”搞好传、帮、带,增强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还要注意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使他们安心学习,安心工作。这样,我们党的事业就后继有人,就会兴旺发达。
爱才、识才、容才、护才、用才、荐才、育才作为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职业道德规范和正确的人才观,
爱才是基础,识才是前提,容才是条件,护才是方法,用才是目的,荐才是手段,育才是措施。它将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的提高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作者单位江西省政府办公厅)
—
3
—:
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