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表演现状分析 

  2006920日晚1830  中国传媒大学  

 

同学们晚上好! 

今天晚上我讲座的题目是《中国影视表演现状分析》,这个题目表面看来是一个很时髦的课题,但确实是一个很严肃的、带有批评性的题目。我想透彻地分析中国的电影表演和电视剧表演现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批评。当然今天晚上的学术观点是我一家之言,如果存在错误之处请多多批评。 

我们要谈中国影视表演现状,那么我想从中国的表演教育谈起,因为现在活跃在中国电影电视剧的演员大部分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受过表演教育,这样我们先从根源谈起,也许能到问
什么样的职业最危险
题的源头。 

一.中国表演教育体系的批判 

大家都知道,中国艺术院校中培养演员最具实力的三所名校姚星彤---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这三所大学为中国电影电视事业的演员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这样说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1979年以来,活跃在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创作一线的演员,绝大部分都是毕业于这三所名校表演系本科或者在这三所名校进修过,这三所名校的表演系似乎成了一块金字招牌,无数的热爱表演艺术和梦想成为明星的文艺青年都想努力考入这三所名校。于是这三所学校成为了人们追逐的梦想艺术院校了?那么这三所院校其表演教育体系是怎样的呢? 

我们翻开历史,就可以发现这三所学校都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其中中戏和上戏的前身延安鲁艺而分流出来,上戏原来是中戏的华东分校,后来才独立出来。北京电影学院原来叫北京电影学校,后来才改成学院,这三所名校都具有革命的传统,到50年代,这三所院校
要建表演系本科,其实就是当时的革命形势---一切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一种模式---它们仿照苏联的戏剧学院培养戏剧演员的学科建制来设立表演本科建立,对于苏联而言,这个国家的文化走在世界的高峰,无论音乐还是美术,还是文学戏剧都是很先进的,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苏联的文学艺术代表着世界先进的文化方向,在苏联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心中,表演艺术是神圣的,是一名陶冶人类心灵的宗教艺术,作为一个人民的演员,你必须把表演艺术当成宗教一样,于是演员就是一个虔诚的圣徒,这是其一。其二是他们还认为表演是一门技术!是一门科学!因此演员的培养应该进行严格的科班训练。而对于一个戏剧演员的训练更是按照科学的训练方法来进行严格的训练,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演员来。 

这样这三所名校就完全搬照苏俄罗的表演教育体系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培养和训练演员的体系,对于表演系的学制和课程设置也完全按照苏联体例。苏联的戏剧教育界于是派出一批著名的戏剧家和导演艺术家、表演艺术教育家来到中国进行上面所讲的两个重要方面的培训,这种培训首先是对中国的表演师资进行严格的培训,然后是对学生进行实验和训练。由于斯坦尼体系确实是科学系统的表演体系,也是表演科学的重要方法----譬如分析人物的方法、创造角的方法等在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先进的,对于几乎从来没有表演教
育的国度来说这些理论无疑是激动人心,同时苏联专家引进了大量的西方戏剧名著,如莎士比亚的、契柯夫的、易卜生戏剧等等,指导着中国的教师和学生们排演着。这样完全建立了一种建立着西方美学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观点相结合的新型戏剧表演风潮。而对于中国本民族的表演模式和美学取向却不以重视,譬如中国戏曲的虚拟与写意表演的研究和拓展,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对于表演学科的阶梯进阶的引进也完成是模仿或者是照搬苏联的戏剧学院的模式,对于大一到大四的课程设置几乎和苏联的一摸一样,延续到现在。比如天性解放、比如小品元素训练等等 

于是在这种表演教育体制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演员,特别是一大批优秀的话剧演员。但又一个现象,像北京人艺虽然也照搬一些苏联的表演教育和演员训练的经验,但是北京人艺建立了学员班,而是在总导演焦菊隐的指导思想下,实施着一套适合北京人艺的演员的具体方法。这个问题我在我的著作《中国十大戏剧导演》中谈过,也在上次讲座《中国戏剧创作态势分析》中也谈到过这个问题。这里不再描述了。 
少数民族的风俗
0位粉丝
我们了解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在这种复制教育的体制下,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方戏剧精神的中国演员,他们一直活跃在当代戏剧表演和电影电视表演的舞台上,成为了中国表演的生力军。 

然而我们发现虽然这种表演体制对中国当代表演教育和演员培养有着非凡的历史贡献,但同时也对中国演员的培养构成了一个腐朽场。其具体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分析中国50多年的表演教育,由于教学体制和培养演员的方法的单一复制,使得大量的演员千篇一律:一样的表演方式,一样的台词出来,一样的节奏,一样的方法。抹杀了演员作为活的生命的生动的个性。使得演员的培养近亲繁殖,甚至将表演艺术庸俗化,没有差异,没有彩纷呈的局面。 

我和很多演员打过交道,和不少演员合作过,就深感这个局面,他们几乎所有人对于剧本
的分析方法,对于人物的分析方法,表演方式的呈现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是中国特定的表演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 

第二.而对于其他先进的的表演方式,我们现存的表演机构是万分排斥的。拒绝接受其他的表演方式。像周星驰的后现代无厘头表演方法。像法国现代喜剧的表演模式。 

第三.对于我们本民族的有价值的表演方式,这种表演体制是拒绝开掘的。中国戏曲的表演程式与影视表演确实是两码事,影视表演是注重生活化的表演,而戏曲的虚拟性是不能展示真实的具体的生活,但是如果我们能将戏曲中的一些元素最新娱乐新闻八卦---比如空灵的语汇、比如一些表现主义的姿体语言等等,融在影视表演中,能产生奇妙的效果。 

第四、对于这种表演教育体制,实际上培养了大批的虚假状态的演员,浓厚的戏剧腔在电影电视剧创作中,蔓延开来。 
神话故事成语
 


二. 影视表演的状态势力划分 

那么我们现在来对影视表演的状态势力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分析。 

1.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男演员中有几个实力派的大演员,他们代表着这种教育体制的最大成果,也是新时期以来活跃在电影和电视剧创作的一线演员。 

第一位是姜文,他毕业于中戏表演系。我们从他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出姜文是反传统表演教育体制的,正因为他的逆反行为和他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造就了他成为一个创造性的演员。他的许多电影作品,无疑创造了他心目中的角,也创造了被广大观众所喜欢的、所认可的角,像《芙蓉镇》、《红高粱》、《北京人在纽约》、《有话好好说》、《鬼子来了》等创造了他的表演生涯的奇迹,很遗憾的是姜文后来改行做了导演,他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是非常优秀的电影,但正因为他做导演了,所以他后来的表演状态就处于游离状态,像《绿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天地英雄》等就显
得模糊起来。个人的所指太多,不能和整部影片形成一个和谐的共享场。这也就是说姜文后期的表演状态是其他导演所不能控制的。这也是姜文很少接片子的原因,他心中的思想别的导演无法理解。 

姜文表演最大的特点:霸气十足;个性鲜明;男人味道较重,人物的心理层面较丰富,刻画的人物具有深度。 

第二位是毕业于中戏表演系的陈道明。他是一位靠电视剧起来的表演艺术家,他已经雄居电视剧最佳男演员的位置多年,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电视剧《围城》、《康熙王朝》、《中国式离婚》等,他的表演风格是:阴郁中透出男人的阳刚杀气、儒雅中透出一逼人的霸气,善于在适度的节奏里营造强烈的震撼威慑力的戏剧效果。严格来说陈道明是一个专心拍戏的演员,他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与外界打什么交道,他明白作为一个演员内心沉静的重要性。 

第三位是葛优。他虽然出生于表演世家,但他却没有经历什么表演体制的教育,所以葛优
的成功在中国是一个异数。正因为他没有接受过表演教育,所以他的表演完全来自自己的片场经验和自己的思考,他的早期的几部作品奠定了他的地位,一部是电影《顽主》,一部是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一部是电影《活着》,这三部作品展示了葛优的几个层面。后来他基本上是冯小刚的班底,主演了《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大碗》、《天下无贼》、《夜宴》等,首先葛优是一个擅长演小人物的演员,由于他的长相平民化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潮流中的追求真实生活的反英雄主义的思潮相吻合,葛优便脱颖而出了,这也是与文化大革命的高、大、全的文艺美学思想相违背的一种新型的被老百姓所接受的美学思潮。其次,葛优内在的喜剧才华在冯氏喜剧中得到发扬光大,并形成系列的完整作品,形成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品牌。冯小刚曾经说过葛优是他电影的最大的招牌啊,可见在中国只有葛优是真正的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其他明星基本上没有什么号召力。葛优曾经凭借张艺术谋的电影《活着》获得嘎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而嘎纳电影节是全世界艺术电影含金量的电影节,于是我们可以想到葛优从艺术电影的范畴走向了商业电影的范畴,我们不知道怎样来判断他的这种转变究竟是喜还是忧呢?
第四位是陈宝国,很显然陈宝国这几年凭借电视剧《大宅门》和电视剧《汉武帝》奠定了
他的江湖地位,可以说他的演技具有那种阴郁的气质里透露出逼人的锐气,他是个非常有控制力的演员,甚至在刻画心理方面比上面所说的三位演员更胜一筹。 

还有几位实力派的演员,如李宝田、焦晃、李雪健、唐国强、王志文、濮存淅、张丰毅等都因为种种原因,表演水准都在走下坡路。在这里不多描述。一女多男穿越完结小说 

 

2、实力派女演员落。 

相对男演员来说,中国女演员实力呈现不如男演员那么整齐。这与八十年代的势力划分完全是两码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演员的阵容强大。而到今天却衰落到如此境地。 

现在活跃在一线的实力派女演员有奚美娟、蒋雯丽、徐帆、陈瑾,这四个女演员的成长道路可以说是很艰难的,因为她们的形象不具备什么优势,她们而是靠一部部作品,走出来
的。所以看来一个女演员要演的长久,到最后还是要你有没有实力了。这四位女演员,他们都擅长演人物内心的戏,她们擅长创造角的细微部分,这是很多年轻的、漂亮的女明星没有办法完成的。当然这里要提到国际女明星巩莉和张曼玉,她们两走的路子却是国际化的道路,她们一方面形象很好,另一方面实力也强,所以她们的成长道路几乎是很难复制的。 

我们非常惊奇地发现一批活跃在八十年代的女明星现在退化到可怕的程度,像刘晓庆、张喻、潘虹、斯琴高娃等,本来斯琴高娃演《大宅门》可谓演技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往后她却越演越不会演了,为什么后面的每部戏都要用纯正的京腔念对白呢?这是斯琴高娃的误区之一?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台湾女演员归亚蕾和北京人艺的演员吕中却是可以演到八十岁的好演员,她们那种不温不火的表演方式是一般女演员做不到的。这两位好演员是最具实力的演员典型代表。 

 

第三类:偶像派男演员和女演员。 

说到偶像,就是靠脸蛋漂亮吃饭拍戏的演员,因为现在处在一个多元的时代,实际上是后现代的消费主义流行和泛滥成灾的年代,观众需要一种轻松的愉悦享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更是希望在偶像气质的演员的想像满足,于是有一大批观众更在乎偶像演员的气质享受,而对于偶像演员的气质却不在意。这是消费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于是当下的电影电视剧就盛产出一大批偶像演员,像陆毅、刘烨、黄晓明、陈坤、赵薇、周迅、范冰冰、李冰冰、陈好、刘亦菲、李小璐等属于偶像类型演员,他们的表演基本上处于直觉阶段,甚至还没有感悟出表演是怎么回事。对于这种类型的演员我们不做过多的分析。 

这里要提到国际明星章子怡的成长经历,她的成长在于张艺谋成功地打造了一个华语电影的国际品牌,与其说我们来谈她的表演艺术,还不如谈她的成功道路,这是一个特殊的案例,也不具备复制性。 

 


第四类型 正在崛起的实力派男演员阵容 

这里我们要谈到男演员中有四名实力派的演员正在崛起,他们是孙红雷、胡军、陈建斌和柳云龙,前三位都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后一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他们都是性格演员,孙红雷以演电视剧《像雾像云又像雨》而被观众所接受和认可,他塑造的黑帮青年头目有情有义,被观众所喜欢,后来他就一发不可收拾,他演出了大量的反派角,有黑帮分子,有黑社会头目、有杀人犯等等,实际上他也能演一些朴素的男人,但孙红雷基本上已经趋于一个类型演员的状态。 

对于胡军而言,他适合演狭义肝照的英雄人物,他的硬朗赢得了许多女性观众的喜欢,但他走红却是在关锦鹏的《蓝宇》中扮演一个高干子弟,他演出了那种同性恋的缠绵来。陈建斌是一个善于分析和思考的演员,他塑造人物的能力较强,但他有时候对于影片的节奏过于戏剧化,特别是台词的念白上应该更加生活化一点,而对于柳云龙而言是这几年电影学院很少培养出来的好演员,他也是善于分析人物和塑造人物,同时他是一位相貌英俊的
有实力的好演员,他擅长在舒缓的场景里寻到戏剧的张力,同时他又是一个极具爆发力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