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探新2021,Vol.41,No.2,143-148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
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
贺青霞▽,陈建文1,刘春梅1,孔令玲3
(1.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4;2,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烟台264003;
3.滨州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烟台264003)
摘要:探讨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大学生自我同情量表对普通高等特殊教育学校206名在校残疾人大学
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同情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主
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2)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
支持不能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但通过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自我同情在残
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自我同情
中图分类号:B848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残疾人大学生主要指有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等方面残疾,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或经过单考单招考试进入普通高校随班就读,或进入普通高校中的特殊教育学院(系或专业)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马宇,2015)。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23所院校举办残疾人高等教育。根据中残联发布的各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自2001年至2019年间,我国普通高校每年录取的残疾学生人数从2166人增长到12362人,招生人数增长了近5倍;残疾人高等特殊教育学院每年录取人数从585人增加到2053人,招生规模增长了近3倍。随着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而提咼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众所周知,残疾人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健康成长也离不开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广泛支持。在各种社会支持之下,残疾人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如何,他们幸福吗?领悟社会支持与残疾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如何?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一问题亟需研究者进行考量。
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文章编号:1003-5184(2021)02-0143-06
念,是用来描述个体自身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个体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性的评价(Diener,1984)o大量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观幸福感高的个体更容易有高质量的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健康状况(Diener&Ryan,2009)。在对普通大学生的幸福感研究中发现,自尊、控制感、社会关系、价值取向等因素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丁新华,王极盛,2004;严标宾,郑雪,邱林, 2003)o残疾人大学生是大学生体的特殊而重要组成部分,身体残疾导致他们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截至目前,学界关于残疾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的研究尚不多见。据此认为,关注残疾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有必要探讨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以期为提高残疾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提供依据。
领悟社会支持指个体在社会中对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Sarason et al., 1991)o领悟社会支持是由社会支持的结构成分研究提取而来,实际社会支持主要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困境时他人实际提供的帮助行为;相对而言,领悟社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8YJCZH070)
发展基金项目(20SKYZ06)。
通讯作者:陈建文,E-mail:chenjianwen@hust.edu0
,滨州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8JYKTY05),滨州医学院社会科学
144心理学探新2021年
会支持指个体对自身被外界支持程度的主观感受与评价(Zimet et al.,1988;Barrera,1986;Dunkel-Schetter&Bennett,1990)。领悟社会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资源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了解和预测个体心理健康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叶俊杰,2005)。国内外已有的元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相关程度越来越强(Chu,Saucier,&Hafner,2010;宋佳萌,范会勇,2013)。Gencoz等(2004)的研究发现,领悟社会支持能给个体带来积极的情绪以及对事物的预期和掌控感,从而影响主观幸福感。相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残疾人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依赖性更大,对来自社会的支持信息更加敏感,相应地,其感受到的积极社会支持的心理和行为效应可能更大。由此,提出假设1: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越多,则其主观幸福感越高。
"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指个体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看待挫折、不幸、困境,始终保持着对自我的友善和关切,包含自我宽容、普遍人性和正念三个基本成分。自我宽容是指个体善待自我,能够无条件接纳和肯定自我。普遍人性是自我同情的中心,指个体从更宽广的视角审视自己的问题和遭遇,认识到自身所经历的苦难是人类体验的一部分,强调个体与他人的联系。正念是指个体对其所处的环境有清晰觉察,既不试图回避不足与痛苦,也不忽视或夸大(Neff,2003)。有研究表明,自我同情是一种从涉及依恋和归属的行为系统中产生的进化能力,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并获得支持性的社会关系有利于自我同情
的形成和发展(Gilbert,2010)。根据依恋理论可知,自我同情的形成与父母、朋友、重要他人等积极的社会支持有密切关系(Toplu-Demirtas etal.,2018)。据此推测领悟社会支持对自我同情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自我同情对主观幸福感的积极预测作用以及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Barnard&Curry,2011;姜晓文等,2018)。Leary等的研究发现自我同情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因子,缓解不愉快生活事件发生(Leary et al., 2013)。由此可以推测,自我同情可能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起着某种程度的中介作用。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并无实证研究探讨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倒是较多研究探讨了自尊的中介作用(严标宾,郑雪,2006;胡美娟等,2011;孔风等,2012)。
本研究推断,就残疾人大学生来说,在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自我同情的中介效应要大于自尊。其理由如下:(1)自我同情和与自尊的内涵差异。自我同情和自尊有相同点,都包含自我接纳、自我肯定的成分;不同点在于,自尊反映了个体对社会及重要他人之间关系的主观判断,往往涉及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我。相反,自我同情能创造对自己价值的感知,并能帮助个体在遭受困境后自我修复,包含着个体对自我苦难经历、自身挫折和缺陷的宽广而深刻的审视和体验而升华出来的自我接纳和认同。(2)相比于普通大学生来说,外在积极有效的社会支持不仅激发残疾人大学生基于潜能和优势的自我价值感,更引导其产生基于自身缺陷和挫折的深刻宽广认识和体验的自我接纳和认同,以及相应替代优势的自我肯定,如此才能焕发其积极的幸福感受。(3)已有研究表明,相对于健全大学生来说,残疾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是比较低的,自尊功能也是比较负面的(宋志强,曲艳,2011)。据此可进一步推
断,其关键原因可能是自我同情的力量没有激发出来。鉴于此,提出假设2:在残疾人大学生中,自我同情是领悟社会支持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在滨州医学院、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等三所开展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本科院校选取残疾人大学生240人进行调查,回收问卷239份。剔除无效问卷后的有效问卷为206份,有效回收率为85.8%o其中男生114人,女生92人;从年级分布看大一92人,大二33人,大三20人,大四7人,大五54人;从残疾类别来看,视障生122人,听障生23人,肢体残疾学生48人,其他类型(包括多重残疾、轻度精神残障等)13人;从生源地来看,69人来自城市,33人来自乡镇,104人来自农村。
2.2研究工具
2.2.1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Zimet(1988)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该量表包括12个题项,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与其他支持3个因子。量表采用7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影响越大。在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909。
2.2.2幸福感指数量表
采用Campbell,Converse和Rodgers(1976)编制
第41卷第2期贺青霞等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145
的幸福感指数量表。该量表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8个项目,权重为1)和生活满意度问卷(1个项目,权重为1.1)两部分。量表采用7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幸福感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0。
2.2.3大学生自我同情量表
采用宫火良等人2014年修订的中文版自我同情量表(Self-Compassion Scale,SCS),该量表共12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分为自我宽容、普遍人性、正念3个维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64。
2.2.4数据处理SPSS Process宏程序插件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
3研究结果
3.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问卷调查法一次性收集数据,可能会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共同方法偏差的存在将对数据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检验数据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采用Hannan单因素检验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9个,并且第一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仅有21.777%,低于40%的临界标准,因此,本研究数据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并不严重。
表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和Hayes编制的
元件
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载入
合计方差的%累积%合计方差的%累积%
17.18621.77721.7777.18621.77721.777
2 3.1989.69131.468 3.1989.69131.468
3 2.8528.64140.109 2.8528.64140.109
4 2.080 6.30346.412 2.080 6.30346.412
5 1.482 4.49150.903 1.482 4.49150.903
6 1.458 4.41855.321 1.458 4.41855.321
7 1.213 3.67658.996 1.213 3.67658.996
8 1.022 3.09662.093 1.022 3.09662.093
9 1.006 3.04865.140 1.006 3.04865.140
100.893270667.846
3.2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对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同情与主
观幸福感三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各变量
间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残疾人大学
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三个变量
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可以进一步做中介效应
分析。
表2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变量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自我同情
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
自我同情
1
0.145*
单考单招0.221…
1
0.243 (1)
注:><0.05/><0.01/*><0.001
3.3自我同情在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Bootstrapping法,进一步检验自我同情在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将抽取次数设置为5000,即从样本容量为206的原始样本中有放回的抽取5000次,并计算95%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若区间内没有0,则代表自我同情的中介效应显著;若包含0,则代表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叶宝娟,温忠麟,2013)。如表3和表4所示,领悟社会支持显著预测自我同情(0= 0.1158,p<0.01),自我同情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0=1.051,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但无显著预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同情-主观幸福感这条间接效应路径标准化的95%置信区间为[0.0297,0.2393],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自我同情在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217。由于在该模型中,领悟社会支持不能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所以自我同情在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146心理学探新2021年
表3残疾人大学生自我同情的中介模型检验
回归方程拟合指标系数显著性
结果变量预测变量R R2F B t
自我同情领悟社会支持0.22050.048610.4256**0.1158 3.2289**
、厂土,十领悟社会支持0.2388 1.3792
王观幸福感0.260.06767.3596*—
自我同情 1.051 3.1878**
表4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分解表
效应值Boot标准误Boot CI下限Boot CI上限相对效应值直接效应0.23880.1754-0.10320.5947
自我同情的中介效应0.12170.05370.02970.239333.75%
总效应0.36060.17800.0020.719
注:Boot标准误、Boot CI下限和Boot CI上限分别指通过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估计的间接效应的标准误差、95%置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4讨论
4.1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这与以往以普通大学生体为研究对象的结果较为一致,即高社会支持可以带来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具有良好领悟社会支持的个体往往会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陈筠,王筱萌,凤林谱,2011;张志涛,王敬,刘芬,2012)。有关残疾人体的研究表明,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但是综合来看,残疾人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明显低于健全大学生(冯永强,2011)o特别是有些残疾人大学生在压力和逆境面前,较多采用了回避的态度,缺少受尊重、被理解的积极体验,支配和利用身边资源的能力不足,导致其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涂晓琴等(2014)的研究表明,听障生的社会支持评定在总分维度上显著低于健听生,但是融合教育环境下,听障生与健听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融合教育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有特殊需要学生的潜能,改善其受教育环境,从而实现其人格、情感和能力的多方面发展,自然有益于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方俊明,2006)。因而,高等教育阶段应大力推进实施融合教育,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大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与生活支持,打造开放包容、平等参与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残疾人大学生感知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不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提高生活满意度,从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4.2残疾人大学生自我同情在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中的中介效应
研究结果显示,残疾大学生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以普通体为对象的研究相一致(Wei et al.,2011;Stoeber et al., 2020)。自我同情和主观幸福感都是与自我相关的概念,当残疾人大学生不回避自己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以非评判的态度看待身体残障,保持身心和谐愉悦的积极情绪体验,这样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为进一步探讨自我同情在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中的作用,本项研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回归分析法,结果发现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通过自我同情这个中介变量实现的,自我同情在二者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这与研究假设H2相一致。具体来说,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不能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而要通过自我同情这一中介变量实现。这一发现,首次证实了自我同情对残疾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殊重要性,也为提升残疾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开辟了新的路径和方向。众所周知,残疾人大学生体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生理缺陷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以及正常的社会参与中往往面临更多的压力和阻碍。已有研究表明,高自我同情的个体倾向于更多运用情绪聚焦应对中的接纳、积极理解策略,较少采用回避策略(Neff,2003)。也就是说,自我同情是一种保护性因素,自我同情水平较高的残疾人大学生能够有效感受到在学校、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的情感体验,发挥领悟社会支持的正向效能,增强对学习、生活的掌控感,从而提咼自身的主观幸福感。
依恋理论认为,个体的依恋经验是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对个体的适应与发展、身心与健康以及幸福程度会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相关研究已证实,自我同情正是产生于安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父母、朋友、重要他人等积极的社会支持能够减
第41卷第2期贺青霞等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147
少焦虑和抑郁,体验更多的幸福感(Neff&Dahm, 2015)。Neff等研究也发现,自我同情的技能可以通过教育习得,基于正念的压力释放法被证明能够有效提高自我同情水平及生活满意度(Neff&Germer, 2012)。进入大学之后,残疾人大学生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伴随着其人生发展步入成年早期阶段,他们的依恋模式基本上转变为成人依恋,特别是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同伴所提供的物质、精神、信息、心理等多方面的社会支持,可帮助缓冲或阻止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目前,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业目标和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学校开展提高残疾人大学生自我同情水平相关的心理训练,使其感受到被关心、相联系的支持体系,以宽容友善的态度获取更强的心态平衡体验,以自我同情带来的安全感和依恋感解除自我威胁一防御机制,激活自我安慰机制,降低焦虑情绪,进一步提升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5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采用了中介模型来研究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同情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同情和主观幸福感三个变量间两两正相关显著;自我同情在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即存在“领悟社会支持一自我同情一主观幸福感”的路径。
同时,本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完善。首先,由于被试对象的特殊性,本
研究的样本量仅为206,在今后的调查中可以适当扩大样本量,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其次,不同残疾类型的大学生在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同情、主观幸福感维度上可能存在差异,今后需进一步作对比分析,以深入探究不同类型残疾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提升残疾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陈筠,王筱萌,凤林谱.(2011).74名社区残疾人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皖南医学院学报,30(5),403-405.
丁新华,王极盛.(2004).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12(1),59-66.
方俊明.(2006).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37-42.
冯永强.(2011).社会支持对残疾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残疾人研究,3,63_6&
宫火良,贾会丽,郭天满,邹璐璐.(2014).青少年自我同情
量表的修订及其信效度检验.心理研究,7(1),36-40.
胡美娟,彭文波,杨允,等.(2011).当代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科学,34(6),1414-1421.
姜晓文,姜媛,田丽,等.(2018).青少年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心理与行为研究,76
(3),349-354.
孔风,王庭照,李彩娜,等.(2012).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心理科学,35(2), 408-411.
马宇.(2015).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研究综述.现代特殊教育(高教),5,8-13.
宋佳萌,范会勇•(2013).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心理科学进展,27(8),1357-1370.
宋志强,曲艳.(2011).北京地区残疾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3),34-
39.
涂晓琴,戴东红.(2014).融合教育模式下听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中国特殊教育,8,40-46.
严标宾,郑雪,邱林.(200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13】-142.
严标宾,郑雪.(2006).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3,60-64.
叶宝娟,温忠麟.(2013).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方法:甄别和整合.心理学报,45(9),1050-1060.
叶俊杰.(2005).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8(6),1468-1471.
张志涛,王敬,刘芬.(2012).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7),1080-1083.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1-2019).中国残疾人联合会.http:///sjzx/tjgb/,2020-04-
02.
Barnard,L.K.,&Curry,J.F.(2011).Self-compassion:Conceptualizations,correlates,&interventions.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75(4),289-303.
Barrera,M.(1986).Distinction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concepts,measures and models.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4(4),413-445.
Campbell,A.,Converse,S.E.,&Rodgers,W.L.(1976).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 Chu,P.S.,Saucier,D.A.,&Hafner,E.(2010).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well-be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9(6),624-645.
Diener,E.(1994 ).Asses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Progress and opportunities.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31,103-157. Diener,E.,&Ryan,K.(2009).Subjective well-being:A general overview.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39(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