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浓度瓦斯(矿井乏气)合同能源管理发电项目
2010-06-29 07:54:46  浏览次数:235  文字大小:默认    泛大  特大
 一、项目背景
中国埋深在2000米以内的煤层中含煤层气资源量达30-35万亿立方米,是世界上第三大煤层气储量国,煤层气开发前景非常可观。然而,2004年全国井下开发煤层气约16亿立方米,国有高瓦斯突出矿井平均煤层气的开发率仅为10%左右。 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煤层气抽采利用的政策和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的高度重视及指导方向。
从世界范围看,煤矿瓦斯利用主要集中在民用、发电、工业燃料及化工原料等方面。煤矿瓦斯利用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发电,而瓦斯发电是利用目前成熟的内燃机技术,仅对内燃机的进气系统和燃料供给系统加以改造,技术较为可靠。投资少,见效快,一般3-5年内可收回全部投资。在发电基础上实现“冷、热、电”三联供,改善煤矿职工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节能减排,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优化产业结构、安全环保生产。
煤矿通风排出的煤矿瓦斯,CH4含量一般低于1%,称之为风排瓦斯(俗称“乏风”)。全世界因煤矿开采每年排入大气中的甲烷总量为2500万吨,随着煤炭产量的增加,预计到2010年甲烷排放量将增至2800万吨,其中70%来自甲烷浓度低于1%的风排瓦斯中。这部分煤矿瓦斯由于CH4浓度太低,利用技术难度较大。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煤矿的风排瓦斯都未进行回收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将甲烷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一方面造成了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浪费,仅每年从煤矿风排瓦斯中释放的瓦斯其低位发热量相当于3370万吨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另一方面造成了大气污染,加剧了温室效应,单位质量的CH4对大气温室效应影响GWP(GlobalWarm-ingPotential)是CO2的21倍。因此,合理回收利用乏风中瓦斯具有节能和环保双重意义。
二、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与CDM项目开发
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只给工业化国家制定了减排任务,但没有对发展中国家作这个要求。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把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
体减少的排放量作为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一部分义务。一个年交易值高达150亿美元左右的国际温室气体贸易市场已经启动。
2004年12月,晋城煤业集团12万千瓦煤层气电厂项目所产生的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被世行托管的碳化基金(PCF)收购,价值达1900万美元。这是我国执行《京都议定书》第一个环保减排购买协议指标项目。积极参与CDM项目的运作,也将给本项目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
中国政府已确定三个清洁发展机制优先领域,其中之一是鼓励在煤矿瓦斯项目中应用环境机制,以减少中国煤矿甲烷排放。
从技术成熟度、适用性、产品需求以及经济性考虑,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将是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国家已经从政策激励、制定标准等方面予以支持。将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与CDM项目开发相结合,以提高低浓度瓦斯利用的经济性。对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项目概述
煤矿瓦斯(甲烷含量为50-95%)是优质洁净的气体能源,但同时也是煤矿生产中最大的安全隐患。煤矿通常采用大量通风来排放煤矿瓦斯(称为矿井乏风,Ventilation Air Methane,简称VAM),乏气,是煤矿矿井通风排放气体,安全要求甲烷浓度含量低于1%的巷道通风排放气体,通常作为废气排放入大气,中国每年因采煤向大气排放的甲烷气体达1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采煤排放甲烷总量的1/3。在中国煤矿排放的甲烷中,矿井乏风占91%,是甲烷的最大工业排放源。因此, 治理和利用矿井乏风甲烷,是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目前国内还未发现与煤矿乏风瓦斯氧化有关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