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里为小说《维》的创作倾注了数年的心血,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无法忘记其中那个鲜明独特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维的形象。大多数人对于维的认知首先来源于果戈里的小说《维》,因而,当前有必要先来探究该小说中维的形象。
一、果戈里小说中维的形象
小说中讲述了神学院的三个学生夜晚借宿在路过的农场中,收留他们的老太婆其实是女巫,半夜,女巫控制了其中一个学生霍马,骑在他身上飞向了半空。后来,霍马制服了巫婆,在他用木棍鞭打她时,巫婆竟然变成了美丽的少女,霍马发现之后仓皇逃走。这个美丽的少女是百人长的女儿,她在临死前告诉父亲,在她死后要让霍马来为她守灵并祈祷三夜。百人长来了霍马,要求他为自己的女儿祈祷。在第一天和第二天晚上,变成少女的巫婆从棺材中起来,企图抓住霍马,但是霍马躲在用石灰画的圈中,成功度过了前两晚。第三个夜晚,巫婆召唤来维,维的随从们帮他抬起垂到地上的眼皮,看到了霍马,霍马最终死于恐惧。
小说中对维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其仍然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维受到召唤,“教堂里一下子变得寂静无声了,依稀能够听到远处有狼在嗥叫,没过多久,教堂里便响起了沉重的脚步声”。维的外表“矮小壮实、走路笨拙”,“他渾身都是黑土,蒙上了土的胳膊和两腿如坚硬的、筋脉显露的树根一般。他艰难地跌跌撞撞地向前挪动着,长长的眼皮一直垂到地面上”,“他的脸竟然是铁铸的”,在命令身旁的魔鬼将他的眼皮抬起来时,“声音就像是从地下传来的”。由此可见,小说中维的形象的主要特征即为长长的眼皮、干瘦的四肢、矮小的身材以及它那令人恐惧的声音。
二、维的形象来源
关于维这一形象的来源众说纷纭。果戈里曾写道:“维是平民想象力的伟大创造。小俄罗斯(乌克兰)人以这个名字来称呼地下魔鬼们的首领。维的眼皮垂到地上。整部小说都是民间流传的故事。我不想做任何改变,听到了什么就写下了什么。”
在《斯拉夫神话百科全书》中,“维”的词条解释如下:维是东斯拉夫神话中的角,它能够带来死亡的目光隐藏在长长的眼皮或者睫毛之下。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神话中,维的眼皮、睫毛或是眉毛需要它的随从用叉子才能抬起,经受不住维的目光的人就会死去。关于
维这个名字的来源,《百科全书》认为它与乌克兰语的вія(війка)以及白俄罗斯语中的вейка — ресница(睫毛)是同根词。
此外,《斯拉夫神话百科全书》中关于维这一斯拉夫传统文化形象的民间故事起源的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圣卡西扬(св.Касьяна)(他是闰年2月29日的化身)。乌克兰民间传说中,圣卡西扬浑身长满毛发,眼皮垂到地上,需要用“不洁之力(Нечистая сила)”才能将它们抬起。另一种说法是,卡西扬坐着一动不动,因为长到膝盖的睫毛而没有看到圣光。除了长拖到地的眼皮或睫毛,卡西扬与维都与大地有密切联系。卡西扬住在漆黑的山洞中,躺在填了土的坑里。维也是浑身蒙着黑土,他发出的声音仿佛来自地下。卡西扬和维还有另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拥有能使人(植物、动物)死亡的目光。根据波尔塔瓦的迷信传说,2月29日这天,圣卡西扬抬起了睫毛,“他所看到的一切全都死了”。在东斯拉夫的民间故事中,也存在与维有相似特征的其他人物。用叉子(铲子、小钩子)抬起眼皮的情节在东斯拉夫的民间故事中广泛存在。在沃伦,人们经常会提到巫师“癞子布尼亚克(шелудивый Буняка)”:他的眼皮特别长,必须用叉子才能抬起来此外,维的形象可能还与不死的瘦老头(Кощей Бессмертный女主角很强的小说)有关。维的形象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它长拖到地的眼皮,而在人们的认知中,长长的眼皮就是魔鬼的象征。乌克兰有关茶的起源传说记载,魔鬼为引诱隐士,
会使他们的眼皮慢慢下垂,直到他们看不到光。隐士们为远离魔鬼侵扰,则会扯下他们的眼皮埋到土里,而他们埋下眼皮的地方就长出了茶树。
然而,苏俄神话学家、斯拉夫传统文化专家叶莲娜·列夫基耶夫斯卡娅指出,传统上,人们认为维是斯拉夫民间神话人物,甚至有关维的文章已经出现在了神话辞典中。为了证实维确实是民间想象的创造,必须要到拥有维的全部特征或者至少是大部分特征的人物。然而,斯拉夫民间故事中没有一个人物包含果戈里小说中维形象的所有特征,因而可以据此认定“维”这一形象是果戈里直接创造的,并非来源于斯拉夫传统文化。
俄罗斯语言学家、伊朗学家瓦西里·伊万诺维奇·阿巴耶夫则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们是否有权不顾果戈里自己的声明,仍然要怀疑维的民间文化来源。问题在于,果戈里为什么要制造这样的,为什么要在民族情节中加上一个陌生的角,然后又宣称这是平民想象力的伟大创造。阿巴耶夫认为,虽然维在小说的末尾才出现,且小说中描写维的篇幅也不长,但是果戈里以“维”作为标题,正是想要强调,维才是小说的主角,之前的情节正是为后面维的出现做铺垫。在对维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在乌克兰民间故事中不到维相关的材料,可以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阿巴耶夫根据自己对印度伊朗神话的研究,将印度伊朗神话中的Va
yu与维进行对比,寻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对此,列夫基耶夫斯卡娅在自己的文章反驳道:“有趣的是,果戈里自己是否知晓这个奥赛梯魔鬼的存在?”阿巴耶夫的另一种看法是,维可能是处于基督教强压之下的古罗斯多神教中死神的形象。因为小说中霍马虽然成功地战胜了巫婆和一其他的妖魔鬼怪,却在维出现之后就咽气了。此外,阿巴耶夫相信,目前断定斯拉夫文化中缺少与维类似的现象可能为时过早,学者们应当对整个斯拉夫世界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研究。
果戈里世界文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历史学家德米特里耶娃·叶卡捷琳娜·叶甫盖尼耶夫娜认为,小说写于1835年,那个时候人们对本民族的神话知之甚少,相关研究也未大面积展开。因而,果戈里并没有对维的民间起源进行详细的阐释。如果按照果戈里所说,维是民间传说的主人公,那么它的形象就应该出现在民间故事中。但是事实上人们不到这样的人物。尽管如此,民间故事中也经常能够看到与果戈里小说中的维非常相似的形象。比如,在斯拉夫民俗学研究者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阿法纳西耶夫记录的《伊万·贝科维奇》的故事中,主人公伊万被带到地下宫殿的主人面前,而这个主人就是维,他躺在铁床上,什么也看不见,长长的睫毛和浓密的眉毛把眼睛完全盖住了。他叫来12个强壮的勇士,命令他们:“拿来铁叉把我的眉毛和睫毛抬起来,我看看是哪个家伙杀了我的儿子。”德米特里耶娃
认为,果戈里小说中的维有铁铸的脸和手指,阿法纳西耶夫记述的故事中有铁床和铁叉,对于“铁”这一元素的热衷也是证明他们相似的一个重要依据。
总之,维是矮小敦实的,有着像坚硬树根一样干瘦的手脚;身上蒙着一层黑土,还有铁铸的手指和脸、仿佛来自地下的声音以及垂到地上的眼皮。在他出现之前会出现狼一样的叫声。它不是用眼神杀人,更确切地说,是通过注视着某个人而用不洁之力使得所有的辟邪符失效。它更像是一个死亡传播者,而不是杀人的人本身。上述大部分特征都能够在不同的斯拉夫民间人物的身上发现。但到目前为止,确实无法到完全或绝大部分特征与之相符的另一个独立形象。
三、结语
通过本文中的资料梳理人们能够发现,斯拉夫文化中确实存在很多与果戈里小说中的维拥有相似特征的人物,但目前确实无法定论该形象的准确来源。此外,在当代文化中,维的形象不止一次地出现在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维确实已经成为斯拉夫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国外关于维的形象探源的研究为数不多,国内关于维的材料更是少之又少,但这并不能削弱维这一形象在斯拉夫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本文只是对维的文化起源的初步探索,
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应该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总之,探究维形象民族文化根源,有助于人们了解维在斯拉夫文化中的意义,从而帮助探究俄罗斯民族的世界图景,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文化。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丁歌(1995-),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