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教授约翰·萨瑟兰向我们讲述了:那个时代,他最喜欢的小说;还有至今让人们纠结的人生困境,这个困境让狄更斯给《远大前程》安排了两个结局。
采访:当说到维多利亚时代小说时,某种程度上,你成了福尔摩斯那样细致的侦探了。
回答:对我而言,我们看来不能用固定模式来读这些小说。我探索这些作品创造出的世界。我梳理隐藏在作品中的含义,研究稀奇古怪的人和事,破解那些谜题。伟大小说的一个特点,就是永远无法解读完毕。比如,明年就是狄更斯诞辰两百周年了,但至今尚未真正弄清楚《远大前程》的内容:主旨到底是关于一个势利小人呢?还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完美绅士?在我看来,这些争论和不确定就是小说的精髓。小说如生活,让我们明白现实如此纷繁莫名,同时让人非常畅快淋漓。
采访:在你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了前后矛盾的地方,能不能举例说明?
回答:我认为《远大前程》第一章是狄更斯最优秀的段落之一。皮普去了墓地,看到父母和死去兄弟们的坟墓;当他逐渐接受他们死亡的含义时,抬起眼睛,看到了远处的绞刑架,这
是一个如父亲般角——马格威奇——非常重要的象征,因为当他从澳大利亚逃回来时,就得面临绞刑。而且,皮普自我意识第一次突然觉醒。这是一个阴郁的冬日傍晚,他独在墓地,接着意识到自己是皮普。突然,从墓碑后头,跳出这么一个怪物,简直就是一个父亲的可怕版,当然,这家伙还是一个逃犯。他的腿上戴着重重的脚镣。看书或看电影的时候,在脑海中或眼前出现这个场景,保证你一辈子忘不了,就象《雾都孤儿》(《奥利弗·退斯特》)里奥利弗和稀饭的场景(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片段,指奥利弗吃完了一碗,还要第二碗的情节——译者注)。
但是后面大概过了40章,狄更斯说:从停泊在泰晤士河河口的押囚船上,马格威奇逃脱了,戴着重重的镣铐,他沿着河岸游了长长的一段路程。读者想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大纰漏。实际上,这真不是纰漏,因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对游泳知之甚少。他们可能已经有更衣车了,但他们不知道脚上戴着如此沉重的镣铐,是不可能游泳的。这类事情很有趣,让你知道维多利亚时代人的思考方式,以及他们认为可能的事情。这些问题表面看起来象漏洞,就象电影里的穿帮镜头,而实际上,会让你更加深入到小说的世界里和小说描写的年代中。
采访:通过你的选择,感觉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作家的黄金年代。
回答:是的。而且,它不止是英国文学的黄金年代,特别是小说的黄金年代。你可以用一个例子,就说明原因了——斯哥特。19世纪初,可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序幕,沃尔特·斯哥特的例子说明绅士也可以写小说。在此之前,伟大的文学体裁,如讽刺作品、史诗、悲剧,甚至诗歌;小说同这些比较起来,显得要低级许多。斯哥特创造了一个市场,还有三卷宗的小说体例,效果很好,他也赚了很多钱。(斯哥特也损失了很多钱,然后偿还债务,又重新发财。)所以某种程度上,舞台已经搭建好了,等待伟大的作家上场——问题是,那将是谁?是狄更斯,1836年,他登上了舞台。女主角很强的小说
《远大前程》
作者:狄更斯
采访:你选的第一本书《远大前程》,我们已经涉猎到了。有些评论家说这书是关于往上爬的内容。
回答:对,是的。小说开头,他就描述了生命在宇宙中的挣扎,这个观念来自达尔文。这是一部非常具有达尔文主义彩的小说。书中充满着奋斗。但这小说不仅描写了适者生存和进
化论。它还是一部讲述在世界上,个人如何拼搏的小说;以及你如何达到生命位置,而这个位置将与你的出生是截然不同。
这不仅是塞缪尔·斯迈尔在19世纪50年代提出的成功“自助”指南。狄更斯特别善于指出:一旦人超出了原先的地位,会产生的问题;当然,他自己就碰到这样的问题。他的父亲是一个小职员,并且因为破产被关进了债务人监狱;在《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狄更斯带着伤痛,回忆了这段往事。查尔斯·狄更斯可能已经成了一个贵族,“查尔斯爵士”,如果他乐意,大可以随心所欲地弄到尊称。实际上,他最终成了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英国平民之一,也是最尊贵的人之一。
晚年,他在罗切斯特买了一所房子。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透过栅栏,看过这所房子,于是长大后,就买了下来。这是一个胜利,但同时他在对手们的眼中,总有摆脱不了的一丝土气。他们对他彩艳丽的马甲横加评论。他们认为他是暴发户。还说他的伦敦腔太重了。
采访:你可以说——当英国上层社会人士感到威胁时,他们非常善于让对方觉得低人一等。
回答:是的,而且,我觉得狄更斯必须要为此抗争。在《远大前程》中,某种程度上,皮普
的社会地位上升了,于是抛弃了真正的朋友们。后来,我们看到他在大病一场后,心中满是痛苦的悔恨。他赶回自幼生活的村子,打算向儿时的朋友比蒂求婚,却发现她将要嫁给另一个人——乔,也是皮普以前的保护者。所以,他孑然一身就是成功的代价。
采访:这个主题现在依然存在。你认为这也是维多利亚时代普遍的现象?
回答:我想是的。他们这么说,向着有光的地方生长。但越往光的地方生长,你离自己的根基越远。在生活中,寻更好的位置;还是一直待在原本的圈子,关于这个问题,狄更斯并没有确切的答案。这种困境反映在《远大前程》的两个不同的结尾上。其中一个结尾,皮普和艾斯黛拉走到了一起;另一个结尾,则没有。
《名利场》
作者: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
采访:接着我们来看萨克雷的《名利场》,书中的亮点是骄纵跋扈的丽贝卡·夏普。
回答:萨克雷出生在印度。他的父亲是东印度公司的官员,并娶了一个小妾,有了一个私生
女。所以威廉有了一个同父异母的有人种妹,他从未承认过这个妹。由于这个原因,他的小说在种族问题上并非不纠结。《名利场》的特征明显。题目来自约翰·班扬的《天国历程》,班扬将伦敦描绘成一个充满着堕落、虚荣和空虚的地方。
这是萨克雷第一部重要小说。他35岁,人到中年的时候出版了这书,当时他已经看过生活中很多光怪陆离的现象了。小说全方位描画了19世纪的世态人情。小说开始于拿破仑时代的滑铁卢战争,这是一部大不列颠时代的小说。同时,小说人物众多。这是一本托尔斯泰式的小说,不象维多利亚时代其他作家的作品。要我说,更象巴尔扎克,或者托尔斯泰。随后,托尔斯泰非常推崇《名利场》,将相关内容融入了《战争与和平》。
采访:有些萨克雷的评论家说,时至今日,这是他最好的作品,而且他没有同时代作家那么优秀。你觉得呢?
回答:倒霉的是,世人都势利眼。今年是萨克雷诞辰200周年,同狄更斯的诞辰相比,几乎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我觉得很凄惨。《名利场》和其他伟大的维多利亚小说一样,都是连载作品。1848年7月,他完成了,然后开始写另一部小说;但是在大疫病中,他得了,于是创作被打断了,而且他从未真正康复。50岁刚过,他就去世了。某种程度上,是疾病打垮
了他。很惨,也可以说不公平。
狄更斯成名很早,而萨克雷整整过了10年,才成名。萨克雷认为你得先洞察一些世事才成。他作品的笔调带有浓厚的中年人彩,因为那个时代,人们的寿命要短很多!如果你不喜欢这种中年人的腔调,那么这书就对你不合适了。但是我喜欢,而同时,你会说小说中那位非常轻快的女主角贝吉·夏普,她正是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唯一一个承认通奸、谋杀——并且毫不在意——的女人了。在《名利场》中,她最后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女人。
《巴切斯特的灯塔》
作者:安东尼·特罗洛普
采访:你选的下一本是特罗洛普的《巴切斯特的灯塔》,这是他写的英国巴切斯特教区系列作品的一部分。
回答:在他那个时候,特罗洛普享有“小萨克雷”之称,而且萨克雷是他的偶像。但现在,我觉得很多人可能认为他比萨克雷优秀。他吸收了萨克雷的想法,即可以将所有的小说联系起来,成为大篇幅的巨制。你可以让角从前面一部小说延续到后面的小说中。巴切斯特系列
一共有五部,而且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卷帙都不小。《巴切斯特灯塔》是五部系列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一部。
关于特罗洛普,需要记住的一点,是他非常有创新精神。他是一位文职公务员,也是第一位意识到:象政府部门、大学、医院或教会等机构,都是独立的世界,在这些世界里,你可以创造出笔下人物生存的小宇宙。
《巴切斯特的灯塔》真地描写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教会机构,就象政府部门一样,你可以谋得一份生计。小说开头非常有名,描写了主教之死。发出了一份电报。(特罗洛普本身在邮局工作;他发明了邮筒;而且对建立电报系统,贡献颇多。)电报发到唐宁街,要求派出一位新主教;他们不知道这是一件现代事项,还是一件传统事项。这种特罗洛普式的主题贯穿了整个系列。
采访:而且,这也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人非常关注的问题。
回答:完全正确。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不知道他们该相信发展进步,还是保持传统。事实上,他们两者都相信。这取决于他们处于哪个生活阶段。
《简·爱》
作者:夏洛特·勃兰特
采访:最后选的两本书属于勃兰特妹的作品。在好莱坞,《简·爱》近来重拍了。为什么我们该读书,而不是到电影院浅尝辄止?
回答:关于《简·爱》,通过最新的电影,还有早期较少播映的电影,现在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解读。这种解读是由20世纪60年后的女性主义发酵而成的,即:《简·爱》中真正的女主角不是那个相貌平平的小个子家庭女教师,而是阁楼里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即使她嫁给了坏蛋爱德华·罗切斯特,也没人叫她伯莎·罗切斯特。假如你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话,就会发现阁楼里的疯女人:她攻击罗切斯特,烧了他的房子;她摧毁一切,非常狂暴。而简·爱的性格是顺从、自我惩罚,服从主人们的指示。某种程度上,疯女人是简·爱的另一个版本。在爱小的身体里锁着伯莎。我想,这种解读现在如此流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其和眼下流行的本我分析关系密切。新版电影中的伯莎·梅森非常性感、非常妖娆,而书里的她是一个乌紫的怪物。
采访:我看这书时,她的形象影影绰绰,具有威胁感。但她除了肆意攻击外,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回答:不,她一直都在。当她的兄弟赶回来打断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婚礼时,他说罗切斯特现在的妻子是伯莎;于是她成了故事发展的关键。罗切斯特要简留下来,当他的;她逃走了。接下来可能是小说中最离奇的部分了。她跑过荒原,差不多横穿了整个英格兰,只是为了在某人的门口昏倒;而后来发现,某人居然是她的表兄。勃兰特妹一点都不担心小说中会有如此巧合。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丽·勃兰特
采访:艾米丽·勃兰特在《呼啸山庄》中,塑造了一个完全另类的男性角——希斯克利夫。维多利亚小说中,罗切斯特和希斯克利夫是两种互相竞争的类型。两妹塑造了他们,由此,可以看出什么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