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洛丽塔》女主角悲剧结局的成因
作者:刘婧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第20
        [摘要]久负盛名的《洛丽塔》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之一,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最著名但最具争议的一部小说。它描述了一段中年欧洲学者亨伯特与关国未成年少女,并且后来成为他继女的洛丽塔之间的不伦之恋。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的新型分支,因其独特的理论特点为女性主义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由于话语权、主体性和身体意识的缺失,最终导致洛丽塔的悲剧结局。
        [关键词]《洛丽塔》,后现代女性主义,成因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20-0193-02
        引言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俄裔美籍最杰出的后现代文学大师之一,以其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和奇特的叙事手法著称。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作品享誉世界,名声达到顶峰,被誉为
代小说之父。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洛丽塔》流传最广,但它却因不道德和所谓的情内容一度被许多国家禁止发行。《洛丽塔》被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首先发行,这家出版社把其发行的系列情图书的封面颜用于《洛丽塔》的封面,这或许是对《洛丽塔》不公正印象的一个原因。随着思想文明的进步,它已经逐渐摆脱公众的误解,其文学价值已大放异彩,成为世界文学一颗耀眼的明星。
        随着西方国家逐渐进入后工业社会,女性主义一种新型分支——后现代女性主义诞生了。它旨在根除目前的性别观念,解构男权至上的精神、习惯、思维及观念,致力于批判社会意识形态和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重构女性话语权及主体性。另外,与传统女性主义不同的是,后现代女性主义巧妙结合了人类文明发展与女性解放,支持构建基于性别差异的两性模式,同时实现了精神与理论的创新。本文尝试用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小说女主角洛丽塔的悲惨结局,即从女性话语权、女性主体性和身体观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洛丽塔》简介
        太多的人误解《洛丽塔》是情小说,但是如果你抱着这种期待来读这部小说,那你一定会大失所望。没有大量的露骨的文字,含蓄且富有美感的描写在这部小说却随处可见。它
由三部分构成:引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大家呈现了一个令人悲伤的爱情故事,中年欧洲学者亨伯特·亨伯特在十三岁时爱上初恋,但初恋4个月后去世。这给他留下难以抹去持久的心理阴影,导致他对九到十四岁的青少年女孩有特殊感情,称她们小仙女。与几次混乱的性关系,又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亨伯特孤身去美国新英格兰的拉姆斯代尔,本打算入住的地方被大火烧毁。这时夏洛蒂·黑兹夫人为他提供住宿。他本不想答应直到看到她十二岁的女儿多洛蕾丝·黑兹,小名洛丽塔,并为之疯狂。当洛丽塔在夏令营时,已经爱上亨伯特的夏洛蒂写信让他与自己结婚,否则就搬出去。他为了和洛丽塔在一起,成了她的继父。婚后夏洛蒂偶然发现亨伯特的日记,里面记录了他对洛丽塔的爱及对自己的厌恶。夏洛蒂气坏了,拿着她写给洛的信夺门而出,但不幸被车撞死。
        亨伯特把洛丽塔从夏令营接出来,隐瞒了夏洛蒂的死,并把她带到一个旅馆,做出了越界的事情。得知真相后,洛丽塔不得不和亨伯特待在一起,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一年后,他们在新英格兰另一个小镇住了下来,洛丽塔也在当地入学了。因为亨伯特不同意洛丽塔演出校园剧,他们大吵了一架,又继续他们的旅程。但一路上亨伯特变得更加多疑而洛丽塔也正在与他人谋划逃跑。最终她抓住住院的机会成功逃跑,亨伯特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到她。三年后,亨伯特收到洛丽塔的来信,信中说她已经结婚怀孕了,急需一大笔钱。他立马去见
洛丽塔,给了她钱,让她说出当初是谁带走了她。洛丽塔说是克莱尔·奎尔蒂,那个校园剧编剧,又是情作品制作人,也是洛丽塔一直崇拜的一个人,把她从医院带走,逼她拍,遭到洛丽塔拒绝后把她赶走。亨伯特反复求洛丽塔离开她现任丈夫,迪克,和他生活在一起,但被洛丽塔拒绝。离开洛丽塔后,亨伯特到奎尔蒂,将其杀害为洛丽塔报仇,之后亨伯特被捕入狱。
        二、后现代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着手于女性真实的经验经历,努力建立一套关注差异和强调多元的女性话语系统,以解决和根除传统女性主义所遗留的历史问题及复杂产物,并且竭力颠覆父权制社会意识形态、思维逻辑以及男权主义。它将后建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想融入后现代主义,并且现在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本文就将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分析洛丽塔悲剧的原因。
        (一)女性话语权
        无论在东西方,女性话语权的缺失自古以来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女性鲜有发言权,自己的思想很难被表达。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另辟蹊径,主张把问题的焦点转移,不仅仅关注男
权主义的社会系统及意识形态,并着重研究语言、文化以及话语对人类的影响,并以此为立足点,开拓女性斗争的新阶段。他们利用话语的真实本质质疑父权话语的合法性,同时以话语为基点公开意识形态建构的机密机制。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话语是一切权力的源泉,是构成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为了打破沿袭下来的男权制,女性必须构建属于自己的话语权,为自己的利益斗争。
        直到母亲去世,在亨伯特威胁、欺骗和贿赂之下,洛丽塔被迫与他过着流放式的生活。在几次以性为筹码的交易过后,她越来越厌倦并拒绝这样的生活,但是她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最多是以大哭来发泄。亨伯特经常无视她的要求,即使他会满足洛丽塔在物质方面的要求,但他始终给不了的恰恰是一个正常完整的家庭。
        由于缺乏话语权,情感得不到满足,洛丽塔与奎尔蒂逃走以期过正常一点的生活。然而,这却是从一个陷阱掉入另一个陷阱,洛丽塔的噩梦还没有结束。奎尔蒂逼迫洛丽塔出演他的,在洛丽塔拒绝后,就被奎尔蒂无情地撵走。之后,洛丽塔遇到了迪克,一个跛脚且半聋的退役士兵。在她觉得自己终于能过正常人的宁静生活时,悲剧却再一次发生。未成年的她在圣诞节那天死于难产。
        (二)女性主体性
        主体性是个人能根据自己的意志自由选择行动的能力。后现代女性主义提出反对之前的理智集中型的主体性,彻底抛弃因男性为维持其主导地位而被扭曲的女性经验,重新建立起基于女性真实经验的主体性。女主角很强的小说这种真实的经验既包括女性个体因不同的种族、阶级、民族、国家以及性倾向背景而产生的千差万别的个别性经验,又涉及女性因共同的生命节律过程和生存方式以及所受到的性别压迫和性别歧视这类的共同经验。后现代女性主义对女性主体性的理解既是对传统的辩驳,又是对男权的控制欲的抵抗。
        夏洛蒂死后,亨伯特把洛丽塔绑在了自己身边,开始实施他邪恶的计划。他给洛丽塔吃以完成他心中的恶念;在环美之路上,他禁止洛丽塔与其他人说话以防她伺机逃跑;他不允许她在学校与同龄的男孩子相处。这些举动无一例外剥夺了她在正常成长中应该发展的社交能力和健康的性心理的权利。他还经常搜查和没收洛的钱,因为钱代表了成长,独立和成熟,而这些正是亨伯特所不愿意看到的。亨伯特对洛丽塔的占有欲在书中随处可见,例如,洛丽塔,洛丽塔,洛丽塔,洛丽塔,洛丽塔,洛丽塔,洛丽塔,洛丽塔,洛丽塔。印刷工人,重复下去吧,直到把这一页全都排满。洛丽塔没有自己的主体,何况自己的青春。
        (三)身体观
        在西方人眼中,他们对女性身体的种种认识不外乎是把女性身体当成牺牲品,来维护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体系与特征,这种思维统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在后现代女性主义者看来,如果女性想彻底站起来,构建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关系,她们必须瓦解这种女性身体本体论,使女性摆脱长期以来的客体地位,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实现平等。因此女性的身体也因之不再成为男性性欲的猎取对象,不再成为父权制社会统治与规训的对象,不再成为社会活动与日常生活中被任意摆布和使用的对象与工具。
        洛丽塔的对自己身体的意识并不强烈,她在夏令营与男同学玩的所谓的游戏,其实是肆无忌惮的交欢;第一次与亨伯特发生关系竟是她主动引诱;后来更是发展成价格低廉的性交易。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这个悲剧的缘由是亨伯特对洛丽塔疯狂的占有欲,对她身体的占有以及占有她的那种感觉。他所有的计划都是为了这个不堪的目的,使洛丽塔永远留在自己身边。他发现洛丽塔与初恋有相似之处,于是希望能牢牢握住这种感觉,有时他强迫自己把洛丽塔看成初恋,于是洛丽塔就永远只能像阳光下的一道影子,当黑暗接踵而至时,她就只能是他强迫的一个幻象。在她逃离了亨伯特的魔掌后,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容易。奎尔蒂又强迫
她去演出怪异肮脏的电影,洛丽塔不同意却被赶走,后来她成了未成年妈妈,这直接导致了她的离去。与三个男人的情感中我们不难看出,洛丽塔始终没有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权。
        三、结论
        倔强的洛丽塔没有屈服于上天不公的安排,个性特异的她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幸福:蔑视同龄人的不良行为,与母亲争执,逃离亨伯特,与狄克结婚生子等等。她悲惨的命运,灵魂的挣扎,如过早凋谢的蔷薇,构成小说中一条闪亮凄美的线索。在父权社会,洛丽塔的女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她的悲剧,但当时的社会状况,教育瑕疵及不幸的家庭也应为她的离去负责。
        (责任编辑: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