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长的死亡教育
作者:林静
来源:《中华家教》2012年第08
于娜遇车祸被死亡       
        说到死亡,国人总觉得不吉利,因而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尽少和孩子谈及,而且更将其坚决地拒之于儿童教育门外。而美国的家长和教师,却乐于在孩子3-4岁时就向他们作出关于死亡的诠释,当然这种诠释是十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早已发现,由于传媒的兴旺发达和信息的超速流通,实际上3周岁的幼童大多已接触到死亡一词。他们可能会在跟小伙伴的交流中提及死亡,并对其感到既神秘又恐惧。他们或许还会若有所思地向大人们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难道我们每个人总有一天都会死吗?我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不死行吗?
        不过孩子一般要长到10岁左右才能理解死亡是永恒的(即人死了就不能复活)这样深奥、抽象的道理。而在此之前,他们往往不会如成人那样,为亲人的死亡带来的哀伤背上沉重的情感包袱。他们只是想知道死亡究竟是怎么回事而已。
        對于儿童提出的死亡问题,美国家长总是作出最为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回答,尽量避免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此外,他们也较少利用神话或宗教中的诸如天堂、地狱之类的传
说来对死亡作出解释。因为他们认定,尽管作出这样的解释也许最为简单轻松,但要是孩子长大了并不相信这些,那他就必然会陷入更深的无所适从之中。
        当然美国家长更不赞成将人死后都会变鬼这样的黑迷信作为知识传授给天真的孩子。他们认为:要是同时还把描绘成面目狰狞的怪物,副作用可能就会更大——这样的解释除了可能误导孩子外,无疑只会增加孩子做恶梦的可能,并人为地加大了孩子的恐惧感等其他种种心理压力,以至于等家里真的死了人时,惊恐的孩子甚至不敢参加亲人的追悼会。
        更确切地说,绝大多数美国家长是将死亡视为一种情感知识存入孩子的知识库的。当碰到死亡事件时,孩子便能动用他所需要的情感知识来理解他将面临的深深悲伤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美国家长还认为,待孩子长大到有足够的领悟能力时,向其传授某些积极的生死观,也许还能帮助他塑造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时的美国人往往给孩子们这么解释说:其实是自然而然又顺理成章的事,没有了,也就无所谓。看似无生命的万物,如星星、地球和太阳,也都有其寿命。一个人死了,其肉体诚然在世界上消失了,
但其子女却在延续他的生命,他遗留下的思想、作品和所作的好事仍可能被后人津津乐道。
        美国的一些小学里甚至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由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当起教师,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学生轮流通过表演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死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或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或走进火葬场参观火葬的全过程,甚至设计或参加一台模拟的向亲人遗体告别仪式等等。尽管也有人认为这么做可能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但大多数教育专家和家长却对此表示了无保留的支持。
        美国死亡教育中最精彩的一幕,就是越来越多的儿童在父母或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郊外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的宁养院,跟大人一起,把准备好的五彩缤纷的花瓣轻轻撒向临终者们的床榻。
        还有的孩子在宁养院里显示了对仙逝之美的深深崇敬——他们勇敢地握住正处在弥留之际的老人或病人干枯的手,一边向他送上祝福的话语,一边微笑着目送他告别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