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是本人花费多年,收集整理的,精心挑选!
高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1讲)
第  三  单  元
10、琐忆
学习内容
1.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体会课文中起概括作用的语句
3.了解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人格
学习指导
一、本文写作背景
横眉冷对千夫指出自
  本文是唐弢1961年为了纪念鲁迅诞辰80周年而写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发表于当年外文出版社办的英文杂志《中国文学》九月号上,并同时发表于《人民文学》。
  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敌人无比仇恨,决不妥协;对同志无限热爱,鞠躬尽瘁。唐弢同志说:"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中战斗性的一面,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但是关于他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敌人恨,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三十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因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这就是我写《琐忆》时的指导思想。"
  琐忆,"忆"字表明这是一篇以记叙回忆性材料为主的文章,"琐"字既表明文章所记的材料琐细而众多,又提示了作者选材上的意图--以小见大。作为一篇回忆鲁迅的纪念性文章,本文无论在写真方面,即提供历史资料方面,还是在传神方面,即再现鲁迅精神方面,都可列为同类文章中的上品。
二、阅读全文,整体把握
1.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睚眦yá  zì    铄shuò    揣chuǎi    惴zhuì
  晤wù          俟sì      豸zhì      魇yǎn    掳lǔ
  2.思考:本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情表现"横眉冷对千夫指"?哪些事情表现"俯首甘为孺子牛"?试参照下面这张关于第一次谈话的卡片,制作其他六次谈话的卡片,并对七次谈话进行分类。
  鲁迅第一次谈话
  内容概括:不其而遇,疑云消尽
  谈话摘要:"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姓唐。""我也姓过一回唐。"
  谈话方式:对话
  作者感受:心头疑云全部消尽散绝,由听到的"不容易接近"转为亲身体验到的"平易近人"。
  在自己制作其他六次谈话卡片的基础上,对照下面的卡片。
  鲁迅第二次谈话
  内容概括:政治腐败,不容夸耀
  "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只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方式:独白。
鲁迅第三次谈话
  内容概括:
勉励青年,要有自信
  "小溪......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浅是深呢?也许还是浅点好。"
  方式:独白。
鲁迅第四次谈话
  内容概括:克服局限,甘为孺子
  "有这回事。""进化论嘛!""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那个时候,它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和战斗。......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这是后来的事情。现在不再给人去补靴子了,不过我还是要多做些事情。"
  方式:对话。
  感受:这四段话可以看作是他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理解。
鲁迅第五次谈话
  内容概括:无耻宣传,丧尽"国格"
  "一天,一个要饭的奔走告人,说是阔人和他讲了话了,许多人围住他追问究竟。他说:我站在门口,阔老出来啦,他对我说:'滚出去!'"
  方式:独白。
  感受:会心的大笑。
鲁迅第六次谈话
  内容概括:禁止同泳,自欺欺人
  "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不如......一律戴上防毒面具"
  方式:独白
  感受:笑不可抑。鲁迅揭开了矛盾,把我们的思想引导到认识事物内蕴的深度。
鲁迅第七次谈话
  内容概括:屈服强权,满嘴昏话
  "骗子的行当","我看倒可以连同批语一起印出去","快了!一个政权到了对外屈服、对内束手,只知道杀人、放火、禁书、掳钱的时候,离末日也就不远了。......"
  方式:对话
  感受:昏沉沉的头脑清醒过来,又觉得精神百倍了。
  一至四次谈话主要记鲁迅平易近人,爱护青年的事,表现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五至七次谈话主要记鲁迅蔑视敌人,抨击时弊的言论,表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风格。全文是以鲁迅先生的两句诗为纲来组织的。文章之所以先写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主要是针对一般人认为"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爱骂人","睚眦必报"等错误认识而作的安排,显示了特定的针对性。
三、对文中某些语句和段落的理解
  1."然而这并不妨碍他的平易近人,'能憎,才能爱。'或者倒可以说,恰恰是由于这一点反而更加显得他的平易近人了吧。和许多伟大人物一样,平易近人正是鲁迅先生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根据这几句话,对"平易近人"的理解应注意两点:①"能憎才能爱",对人民的爱与对敌人的恨着密切的关系,愈是恨敌人,与现实社会不调和,愈益显得平易近人。②"平易近人正是鲁迅先生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因为平易近人,是正确看待自己和众的反映
,摆正了自己与众的关系,体现了高度认识和评价人民众的历史地位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进化论牵制过我"一段文字
  "牵制",意味着进化论不是先进的思想体系,对人的发展产生了不好的制约:"但也有过帮助","它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和战斗",说明鲁迅当初信仰进化论,吸收的是进化论中正确的一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当时作为进化论者的鲁迅不可否定;"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体现了阶级论的观点,表明鲁迅已从进化论者发展成为阶级论者;"不过我还是要多做些事情......",说明鲁迅在成为阶级论者,并不无条件地相信青年以后,仍不放松指导青年的责任,以帮助广大青年健康成长。
  3."听着鲁迅先生的谈话,昏沉沉的头脑清醒过来,我又觉得精神百倍了。在苦难的梦魇一样的日子里,鲁迅先生不止一次地给我以勇气和力量。他的深刻的思想时时散发出犀利的光彩。说话的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这几句话总写听鲁迅谈话的感受,作者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写自己听了鲁迅说话后,认清了方
向("头脑清楚过来"),受到了鼓舞("给我以勇气和力量"),感受到温暖("如坐春风"),表现了作为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的鲁迅对黑暗社会的深刻揭露,对革命前途的科学揭示,对追求进步者的正确指引和殷切关怀,很好地总结了全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鲁迅《自嘲》诗简介
  "横眉"、"俯首"两句见鲁迅《自嘲》诗。
                                      自    嘲    (1932)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
  ⑴运交华盖:华盖本为星名,星相家说人的运道好,有吉星照命,是"交华盖运"。鲁迅这里的意思是:
他给华盖罩住了,到处碰壁。鲁迅在《华盖集·题记》中说: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⑵破帽遮颜:把破旧的帽子压得低低的。鲁迅一生不讲究穿着,戴的帽子也是破旧的。"破帽遮颜"是指在中,鲁迅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但仍然坚持斗争。前人常用"破帽"来描写抗世嫉俗之人。
  ⑶漏船载酒泛中流:这句跟"破帽遮颜"一样,也是比喻在敌人下的危险状况。中流,就是急流。
  ⑷横眉:怒目而视。
  ⑸千夫:这里是说敌人。
  ⑹末二句:以
幽默的"自嘲"方式,表现鲁迅无论外面情况怎样变化,也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节操,无畏地战斗下去。
11.胡同文化
学习内容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2.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的文化流露的感情
学习指导
一、本文是作者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一般的序言,如果是书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如果是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想一想,本文的写法与一般的序言是否相同?什么地方表明了这是一篇序言?
  明确:作者并没有把这篇文章当作正儿八经的序来写,全文只有"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九个字,表明这是一篇序,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篇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房檩lǐn      烦躁zào      房塌tā    噌cēng      怅望chàng
  伺候cì hòu  摞luò        虾蟆陵há má
  2.概括各段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可先另纸尝试概括,而后对照下面的答案。
段落 段    意 结构 1 北京城四方四正建筑格局
本文档是本人花费多年,收集整理的,精心挑选!
可分三个部分
1-3:  北京的胡同
4-12: 北京胡同文化的特征
13-15:北京胡同文化的衰落 2 胡同来源  3 北京大小胡同数不清  4 胡同总是安安静静  5 胡同和四合院是市民文化形态  6 胡同文化是封闭文化  7 市民生活闲逸  8 市民易于满足  9 市民不爱管闲事  10 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11 以小说人物对话证明"忍"  12 以现实典型事例证明"忍"  13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  14 胡同和胡同文化终会消失  15 与胡同再见    三、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谈北京胡同文化,赋予了这种文化什么内涵?
  明确:这可以从中间几段的开头出答案。如"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
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等等。汪曾祺的散文具有浓郁的"胡同"味。这种"胡同"味是汪曾祺散文显示的一种综合的北京胡同的地方特:它既表现在取材、构思和抒情习惯上的平民性,同时在语言上也具有北京胡同的京腔京调的韵味。再从深层次来看,这种"胡同"味蕴含着汪曾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选择,也显示了他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2.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中,包含了什么感情?
  明确:包含了对于北京文化的了解、熟悉之深和喜爱之情。其实,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有相当多的也就是作者所推崇的,如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已等,
所以他能够对此产生共鸣。但作者对这种封闭的小市民文化,并没有完全沉醉其中,是怀着一份清醒的,他知道在时代大潮下,这种文化必然要衰落下去,遭到淘汰,作者对胡同文化并不是一味的肯定、沉迷,而是有所批判,有所反思。比如,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性的文化,当然不是褒扬,而是怀有一点批评的态度;胡同市民对学生运动的态度,也不见得是作者所同意的,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更有它的消极意义。正因为这些内涵都不是极极意义上的,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难免走向消失。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给予理解,表达了无奈,他知道这是下层平民的文化,旧时代的文化,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文化,无力抗争的文化,理智上知道它走向终结是必然的,感情上怀着伤感的情绪。
  3.本文的语言特点:平淡、朴素、口语化,但又显得雅致,很有味儿。多用短句,例如开头所写: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
  这几句话平淡、朴素,不作任何修饰,尽是短句。由"北京城"而谈及"大街、胡同",再谈及大街胡同方位,联贯流畅。短短的几句包含丰富信息,言之有物。介绍与叙述引例相结合,生动有味。
  "雨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等,显得非常雅致。
??
??
??
??
12
1
本文档是本人花费多年,收集整理的,精心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