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篇
一、知识点梳理
1.十大传统节日:时间、活动、相关诗词、意义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
2、科举文化:考试类型、级别、等第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XXX。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XXX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横眉冷对千夫指出自
熟:就是私垫,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见术语;
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谪:降职并远调。
拜:授给官职。
授:授予官职。
XXX:选拔,提拔。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chù,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的继承权。
3.春联对法指要
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②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词要对颜词,量词要对量词。如:两个黄码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该当同等,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④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如XXX:“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⑤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上面所举的XXX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协,富有音乐美。
⑥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注意:上联中出现过的词语,下联最好不要重复出现。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除外。在范围、立意、境界、情绪等方面,下联应压住上联。
错例:举国欢喜迎富贵,合家欢腾奏和谐。
正例:五湖四海皆春,XXX尽XXX。
符合以上特性的春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请求。
此外,张挂的春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4.书法名帖名家(后四位为楷书四大家)
王羲之东晋书圣平和自然,俊秀《兰亭序》
XXX唐欧体结构沉稳,笔力苍劲,转折自如,重严谨,笔力险《仲尼梦奠帖》。
XXXXXX用笔之际情绪如潮涌,满篇狼藉,端庄雄伟,气势《祭侄文稿》
XXX骨力矫健,字形瘦长,大小错落《玄秘塔碑》
XXX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XXX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
5.特定称谓计时法
现代人们根据寒暑的变化征象,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XXX、仲、XXX不同的时段。比XXX就分为XXX、仲春、XXX。XXX就是初春或早春,XXX就是春天中间的一段工夫,XXX就是暮春或晚春。夏秋冬三个季节同样云云。
古人还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称为晦、朔、弦、望。晦就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初一;弦分上弦(就是每月的初七、初八)下弦(每月二十四、二十五);望就是十五。
6.天干地支及推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