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原因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因美国股票市场投机过度导致股票暴跌,引发1929~933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全美证券贬值总额达到840亿美元。危机期间,美国抽回了大量对德国的投资,通过资金链的传导作用,引发德国经济崩溃。受累于英国在德国的大量投资,英国也被推入了金融危机的深渊。这场危机重创了全球,使得各国生产出现严重衰退。
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一是贫富差距加剧了借贷消费,使得消费品市场过度膨胀发展。当借贷消费放缓并受阻时,一方面导致消费品生产减少和生产过剩,引发社会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投资锐减,造成资本过剩。二是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看好并不反映在实体经济中,而是表现在股票市场上。银行信用助推了股市繁荣,至1929年,道琼斯指数从75点上升至最高的363点,上涨了4.84倍。股市泡沫高涨加速大量资金撤出再生产部门,转向更高回报率的证券投资领域。三是金融创新加快和金融监管不当。危机前,美国投资者只需支付10%的保证金就可以购买股票,余额由其经纪人支付,增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部门没有对危机期间的银行倒闭采取干预措施,使得银行业出现倒闭—挤兑—倒闭的恶性循环。美国金融监管
部门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救助迟缓助推了这次危机的蔓延。
1982~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
20世纪60年代,许多拉美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国内经济,举借了大量外债。但由于资金使用、制度约束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债务资金并没有提高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反而造成了还本付息的困难。1982年8 月,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到期的外债本息,请求国外银行准许延期,遭到拒绝后,墨西哥政府宣布无限期关闭外汇市场的汇兑业务,暂停偿付外债等措施,引发市场恐慌,爆发了债务危机。随后,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也相继因债务问题陷入危机。
危机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两次石油危机推高了国际油价,拉美国家对石油进口依赖性很强,而石油价格的上涨又会增加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二是拉美国家私人银行贷款增速很快,超过了政府和金融机构贷款的增速;短期和长期贷款结构不合理,短期贷款比重增长迅猛,而中长期贷款比重大幅下降;此外,贷款利率大多采用固定利率,增大了利率风险。三是因为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压力增大,国际信贷紧缩,美国实行高利率,加重了拉美国家的债务负担。
1987~1992年美国储贷危机
20 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房屋市场价格得到了逐步修正,同时,美联储加息造成了银行贷款违约率持续攀升,引发了对美国经济影响深远的储贷危机。储贷银行本质上是通过赚取存贷利率差进行运营的,但是由于美国80年代初期升息步伐加快,投资者纷纷将定期存款转投到货币基金中,增大了银行资金压力。而银行又面临着短期市场利率持续走高,长期贷款利率不变的利率错配状况。80年代美国还允许储贷机构开展商业贷款和消费性贷款业务,增加其获利能力,同时放松了对房贷授信条件以及风险管理控制,储贷银行还开展了投资不动产等活动,增大了储贷银行的经营风险。
导致储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一是20世纪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后,美国实行单一银行体制,法律禁止金融机构异地设立分支机构,迫使了大多数银行只能服务于相对狭窄的区域市场,不利于银行业金融危机爆发时间分散风险,使得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影响。二是银行业内部监控机制不健全、过度信贷扩张,超出了银行控制范围。美国银行在80年代的过度信贷扩张,酝酿和集聚了进入风险。三是外部金融监管不力。美国的不同监管机构在监管理念、资本金要求、市场准入、处置措施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增
大了市场的道德风险。允许实际已经破产的储贷机构继续经营,增大了储贷机构在新竞争环境中破产的概率。
1990~2003年的日本银行危机
20 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金融机构放松了对企业贷款的审查,发放了大量房地产抵押贷款,促成了日本股市和房地产价格暴涨,集聚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银行也因管理不善积累了大量坏账,加上金融监管当局监管和改革的滞后,经济泡沫最终在1990年破灭,造成90年代日本银行危机爆发。危机恶化了日本外围经济环境,监管当局没有及时地控制风险,使得银行危机升级恶化,促使日本经济严重衰退,走上经济衰退增大银行坏账这种恶性循环的道路,加快了日本金融机构的倒闭风潮。
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
东德和西德的合并增强了德国经济。虽然德国马克在欧洲货币单位中的份额不变,但由于马克对美元升值,使得马克在欧洲货币单位中的相对份额不断提高。马克币值变化对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就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英国、意大利的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实行低利率
刺激经济发展,而德国因合并出现巨额赤字,如果实行低利率则会引发通胀,德国和其他欧共体成员的经济矛盾不断加深。德国在1992年6月将其贴现率升至为8.75%,随即市场上出现了抛售英镑、里拉抢购马克的投机性攻击,致使里拉和英镑汇率大跌。尽管欧共体放宽了汇率目标区的中心汇率浮动宽幅,但仍挡不住市场的投机性攻击,造成了区域性的货币危机。
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从外围经济环境来看,美国为刺激经济复苏,采取降低利率手段。大幅度利率差使得市场投资者抛售美元,买进马克;而期初德国东部经济增长缓慢,德国股票市场资金转投马克,导致马克汇率大幅上升,引发了欧洲汇率机制长达1年的动荡。二是欧共体各成员国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协调,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从根本上违背了联合浮动汇率机制的要求。危机造成马克币值坚挺,英镑、里拉等币种贬值,导致英镑和里拉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墨西哥在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后采取了多项经济改革措施,使得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引进巨额外资为它1994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当美国提高利率时,墨西哥比索面临
巨大的贬值压力,加上国外投资者对墨西哥经济发展前景缺乏信心,大量抛售比索抢购美元使得墨西哥陷入了更深危机中。危机迅速地传染到整个拉美国家,甚至波及到了欧洲、亚洲国家。
墨西哥再次发生金融危机是因为:一是进口大幅增加,耗费了墨西哥大量外汇储备;在解除资本管制后,盯住汇率制度的隐性“汇率保障”吸引了大规模私人资本流入,虽然弥补了墨西哥经常项目逆差,增加了外汇储备,但这些私人资本流入后,主要投机在有价证券上,而这些资金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二是民间投资严重不足,投资主要流向不动产、商业和金融市场,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快速私有化进程迫使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受到严重削弱,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突出;生产性投资不断下降,推动了投机性投资膨胀,经济泡沫现象严重。三是国内政治冲突以及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墨西哥发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动摇了市场投资者的信心。美国利率提高和经济恢复造成墨西哥外围经济环境恶化,引起大量资本抽逃。
1997~1998的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2月至5月,国际投机资金对泰铢进行投机攻击,泰国国内银行出现挤兑事件,泰铢兑
美元跌至当时10年来的最低点。泰国财政部长辞职加剧了更大规模的投机狂潮,迫使泰国央行放弃1984年以来一直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而由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在投机者的投机攻击下,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也宣布贬值和放宽浮动范围。随后东南亚各国货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资本净流出增大使得东南亚危机国家外汇储备下降,国内利率暴涨,约束了流动性和增大了债务还本付息的困难。
以下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一是东南亚国家大多采用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但是这些国家的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使得它们的汇率制度更容易受到美元对日元、美元对其他欧洲货币变化的影响,增大了货币当局的调控难度。二是银行对私人部门和企业信贷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资产负债率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由于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泡沫经济破灭后,增大了银行的不良贷款金额。三是因缺乏新的主导产业,大量资金转向投机与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集聚了大量金融和房地产泡沫。四是东亚各国对国外银行债务额巨大,且短期外债居多。但是国内银行对企业所拥有的是按本币计价的中长期债权,巨额外债期限的不合理搭配,增大了东南亚国家外债面临的外汇波动风险。
1998~1999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2年初,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进行经济改革,但却造成了俄罗斯国内生产连续降低,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1997年才有所改善,但生产增长的幅度仍然很小。俄罗斯在1996年开始对外资开放,市场投资者看好其金融市场,严重的投机使得股市和债市纷纷走高,俄罗斯的股市涨幅惊人,集聚了大量泡沫,完全有别于当时亚洲各国股票市场严重受挫的表现。
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一是经济政策失误。俄罗斯的经济政策中采取了激进的“休克疗法”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而财政紧缩又导致了流动性不足,投资大幅降低,最终造成经济长期衰退和政府偿债能力不足。二是经济结构发展不合理。俄罗斯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主要依靠出口能源、基本原材料来增加外汇储备收入。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不合理,增大了俄罗斯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三是复杂的政治因素。俄罗斯政府更迭起伏,政局动荡加剧,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1~2002年阿根廷金融危机
2001年3月,阿根廷出现了一个较小的偿债高峰,但是市场却怀疑阿根廷借新债还旧债的能力。7月份,阿根廷汇率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印证了此前的市场预期,比索币值出现大幅贬值。随着市场预期的恶化,国内资本出现了大规模外逃,利率大幅上扬。为了抑制金融危
机,政府采取了限制居民提款和防止资金外逃的措施,但这反而加剧了金融恐慌。期间,阿根廷政治上的混乱也将其金融危机推向了深渊。
危机爆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贸易自由化、经济自由化加重了国民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在阿根廷推行私有化的过程中,严重削弱了政府的干预能力,并没有采取措施限制外资的自由流入和流出。二是政府没有根据实际情形对汇率政策做恰当的调整,错过了产业升级的机会。通过举借外债发展经济的方式,反而致使阿根廷背负了沉重的外债负担。
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
在2006 年之前,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美国利率水平较低,加速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但是,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提高,增大了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金融风暴很快从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最终蔓延为全球金融危机。
此次危机有着深刻的原因:一是由于过度追逐高额利润,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证券化被开发出来后,放贷部门将贷款的风险转移出去,并利用收回的资金继续放贷。金融市场放贷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房地产泡沫风险也被不断放大。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了股价和房价上涨,股价、房价相互推动的泡沫越来越大。同时,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不平衡,通过贸易、金融、预期等渠道将危机传染给其他国家。三是评级机构高估了次级产品的评级,极大地促进了次贷市场的发展。但利益冲突无法让评级机构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当市场认知和机构评级发生冲突时,信任危机加大了市场恐慌心理。四是《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等法案放松了金融管制,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诱使大量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纷纷通过按揭手段,借钱涌入住房市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