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救市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分析
内容摘要:当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时,为稳定经济我国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四万亿元”救市政策造成了颇大的影响。政策实施后,一些负效应逐渐凸显。本文在对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及我国客观情况等分析后,认为“四万亿元”救市政策虽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但它不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首要因素。相反,“四万亿元”救市政策帮助我国度过金融危机难关,实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经济目标,相比较它对我国经济增长上做出的贡献,“四万亿元”救市政策给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关键词:金融危机;“四万亿元”救市政策;扩大内需;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2007年4月,美国一所名为“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破产,此次破产暴露了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将近一年左右,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导致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影响巨大的金融危机基于此产生,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被迫接手“两房”。
一、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
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金融危机的到来导致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不足,投资者减少投资,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第二,对我国出口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是出口大国,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处于衰退期,从而需求大幅度减少,给我国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造成影响。基于此,我国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影响最大的便是“四万亿元”救市政策。“四万亿元”救市政策是总理在2008年11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四万亿元的重点是解决民生、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的问题,当然也包括提前下拨救灾的资金。
    不同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没有像“利率”、“准备金率”等这些中间变量,因此财政政策经常被政府拿来调控国家经济。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确实是不二选择,这也是当初总理提出“四万亿元”救市政策的原因之一。
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通货膨胀的分析
  在“四万亿投资”拯救我国经济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压力。2007年至2011年末的这
段时间里,我国经济经历了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又一轮通货膨胀的情形。2009年7月就是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起始点。2008年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国内需求、成本、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又有来自国际市场因素的影响。虽然说“四万亿元”救市政策加剧了我国后期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并不代表新一轮通货膨胀是由当时那“四万亿元”救市政策造成的。
金融危机时期,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国家出台了大量的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发行量上升以及利率下降共同刺激消费需求。国际市场上,主要经济体均出台宽松的经济政策,导致国际成本价格上升,带动我国原材料成本价格上升。因此当时的通货膨胀既是由需求拉动的,又是因为成本推动的,属于混合型通货膨胀的特征。     
“40000亿元”救市政策实施后,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一直处在上升的趋势,由2009年第一季度的6.6%上升到2009年第四季度的9.2%并且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而且在2010年第一季度达到12.1%(图1)。在金融危机形式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国能够稳住并且还能保持国民生产总值上升,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庆幸,也很及时挽回了我国经济局势。
图1GDP增长率趋势图
数据来源:2009-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事实来看,这“四万亿元”救市政策是非常恰到好处的,实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经济目标。并且,不仅实现了经济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就业,降低了失业率,让即使处在金融危机的国民也能够自给自足,解决温饱问题。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与毅力。所以在我看来,即使这“四万亿元”救市政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但相比较它带来的好处,这些还是可以原谅的。
并且,从经济理论上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分为四个周期,分别是: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复苏期。当经济处于衰退、萧条期,根据凯恩斯理论,此时国内无法实现充分就业,
金融危机爆发时间那么就需要国家干预经济。干预经济可以从两个方面,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同时,凯恩斯更倾向于财政政策,这是由于财政政策国家可以直接操控,并且方向明确,不像货币政策有中间变量,政府无法控制宏观经济的变动方向。并且,凯恩斯理论提出,当经济萧条时,要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着重于增大财政支出,为了增加有效需求。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当时的“四万亿元”救市政策也是达到了目的,拯救了我国当时的燃眉之急。
分析一个政策的好坏,不可以单单从它带来的弊端分析,要结合当时我国的经济格局以及政策实施后带来的好处,要利与弊一同分析。
没有一个政策是完美的,财政政策虽然扩大内需、降低了失业率,使我国经济尽可能保持稳定,但是它也会有一定的弊端。那么,即使它有一定的弊端,我觉得现在看来都是可以接受和掌控的。相反,如果当时不采取“四万亿元”救市政策,我国无法平稳地度过2008年金融危机,那么,现在的中国经济会是什么样就很难说了。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成中国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体制下政府充当“看得见的手”,在经济不稳定时,对经济进行有效的调节,货币政策就是政府实行的手段之一。
虽然我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着很长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但是这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是
复杂的、多方面的,并不一定就是“四万亿元”救市政策所带来的。其次,即使“四万亿元”救市政策给后期通货膨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相比较它给我国经济增长上做出的贡献,这点弊端是可以接受的。并且,站在当时2008年金融危机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没有更好的政策可以拯救中国,也没有一个比“四万亿元”救市政策更完美的方案实现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经济目标。
所以,综合上面这些原因来看,我觉得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我国提出的“四万亿元”救市政策是合理有效并且有必要的。金融危机也提醒我们国家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应当扩大国内需求,从收入分配改革入手,增加居民收入;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参考文献:
[1]关峻,李京文.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认识及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反思[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08):1-5.
[2]耿. 金融危机之前车殷鉴——2008年金融危机深度分析及启示[C]//.《IMI研究动态》2016年合辑.[出版者不详],2016:652-659.
[3]卢东辉.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之我见[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5):103-105.
[4]王敏. 探析2008年-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政策建议[D].吉林财经大学,2012.
[5]张宇.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及政策效果研究[D].辽宁大学,2012.
作者简介:何嘉青(2002-),女,汉族,湖北黄冈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