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开始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爆发时间影响全球经济。然而2010年6月到2012年会初步爆发 ,美国经济已经连续增长了四个季度,奥巴马还声明为此感到高兴。有人也许会觉得美国经济已经逃出生天。大家可以看一段历史经验:1990年日本爆发金融危机后,在政府的救助下到1993年曾出现过2.5%的正增长率,其后才陷人了长期萧条。大多数人认为,美国近两年的经济复苏只是回光返照,接下来将和日本经济一样被有毒的金融资产拖进深渊。
2009年美国创造了一个奇迹,高达800万亿的美元不良金融资产竟然没有引爆第二波金融危机,美国股市还上涨了!
创造这个奇迹的是美国政府出台的三大绝招:第一招,政府要求把所有金融市场的合同兑现期通通推迟到2011年,这相当于把危机延后到2011年再爆发;第二招,从2009年初开始,美国允许金融机构改变会计准则,即可以不按现值而是按原始投入价值编制会计报表,也就是说它们的投资虽然严重贬值也按照没有贬值来处理,这样就可以掩盖金融机构的真实亏损情况,这也是把危机延后;第三招,美国政府用由美联储收购美国国债的方式筹集经济刺激计划所需的资金,这是用滥发美元的办法来拯救经济。
这些方法都治标不治本,美国的庞大有毒金融资产至今都没有从根本上清除。出来混总要还的,这个道理东西方通用,2011年美国的第二轮金融危机就将露出苗头。所以,美国著名学者克曼和史蒂芬·罗奇,以及著名投资人罗杰斯都不看好美国经济的前景,他们不约而同地说,美国的这场危机可能会持续5年甚至10年。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产品的交易几乎停滞,各金融机构用资本金购买的有毒资产就无法进行处理,如果2009年把这些金融机构的盖子都揭开,恐怕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会因为核心资产严重亏损而必须破产清算。这个盖子由于上面的原因无法揭开,就只能让美国金融机构在合约到期清算的时候,以破产的方式最终曝光。
不看好美国经济前景的第二个理由是由于美国住房贷款、信用卡贷款和商业地产贷款中的坏账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当美国2011年后必须再次面对这些有毒资产的时候,又会有一大批金融机构要倒闭,金融危机将再度爆发。而且这轮危机只会比2007年的次贷危机更严重,由此也会引起新一轮的全球金融海啸。跟美国企业和银行相比,美国家庭的负债情况更严重。20年前,美国的家庭负债率平均为60%,还算安全。而到了2007年,该数值已飙升到138%,老百姓欠债太多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到2009年,美国家庭负债率平
均还在129%左右。2009年7月,美国信用卡还款违约率和住房不能按期还贷被没收的比率和2008年相比都在上升。只要美国人欠债太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金融危机就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主要是源于居民负债过度,2008年8月到2009年3月,美国的信用卡持有数量从4.5亿张猛减到3.8亿张,减少了6800万张;金融危机后,“饭碗”不保的美国人不得不开始意识到储蓄的重要性,调查显示,58%的受调查者表示每月都会设定开支预算,而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年轻人家里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贷款买的,每个月的工资几乎都提前“花光光”了。
美国居民刚开始减少消费,美国企业马上就陷人了更大困境。企业不景气,美国的商场、办公楼等商用地产也跟着倒霉,2006年购买的商用地产到2009年仅剩1/10的价值,2007年购买的也仅剩1/5。噩耗还没有到此结束,商用地产贬值使得提供贷款的400多家中小银行陷入了困境,没有注资大部分银行就很可能破产,这还导致规模庞大的企业债券市场到期不能兑现。
美国老百姓继续借钱消费会导致将来更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老百姓少消费多储蓄则马上
损害美国经济增长。
而在中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 的货币政策以来, 在一次又一次提高贷款利率和你对房贷"按揭"极其压力的情况下; 在国 家 GDP 每年保持 10%增长,而我们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弱的情况下;在股票不断缩水和物价不 断上涨的情况下,你是否感觉到经济危机已经到来? 二,中国不可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 。中国在这场世界经济危机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他们的观点是中国是 WTO 成员 之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可能不受到冲击,也有中国金融家说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 影响有限.换言之,只是受到一定的冲击或影响不大,好象中国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能够独 善其身. 其实, 只要回头再看看我所讲的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由各利益团体的极度贪婪和利益分配失衡所引发的这句话,就一定可以得出中国不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的结 论,就算美国没发生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只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就算这场世界经济危机没发生, 中国本身经济发展出现的重大危机 (也可以认为是经济危机的 库)就将随时引发国内经济危机(库爆炸).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我们知道,美,欧 等国家的经济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 而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发生 危机(受到冲击是存在的),但是,我国制造业 2008 年上半年 6.7万家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口巨增,拉开了中国局部经济危机的序幕.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的确对中国实体经济冲击很大, 这与中国应
对美欧金融风暴 政策的滞后有关.当次贷危机恶化以后,许多人还把次贷危机当成仅限于欧美的区域危机, 没有对危机给中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作出足够理性的分析, 使得许多公司 (特别是民营企 业)在投资环境每况俞下的状况下,将有限的资金转移到股市,造成股指虚高,这又给决策 者造成错觉, 在中国局部经济危机初露端倪之际没有实行大规模的减税等措施, 小心地呵护 实体经济.即使在 2008 年上半年 6.7 万家企业倒闭的情况下,央行也没有及时地调整货币 政策,而是继续采取紧缩政策,一次又一次地提高利率。中国局部经济危机是由中国经济结构本身的缺陷所决定的, 中国的经济结构形态本身就是一 种随时可以发生经济危机的形态.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翻了好几番,人 均 GDP 达到 1000 美元,生产率也有了很大提高,但这些鲜亮的数据没能够改善内需,相反 民穷导致的内需不足隐患越来越严重.如果对照一下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 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明确的特点: 所有的国家在人均 GDP 超过一千美元的时候, 其国民收入分 配机制都是向个人和企业倾向的.而中国劳动者报酬占 GDP 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51.4%下降 到 2007 年的 39.7%,7 年内下降了 11.7 个百分点.财富分配机制依然是大幅度地向政府倾 斜,由于财富分配环节上出现问题而导致民穷,同时,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中国收入最 高的 20%人口的平均收入是收入最低的 20%人口的平均收入的 11.37 倍,财富分配的两极分 化也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利益分配的失衡使得民
穷,民穷又使中国内需起不来, 而我们的生产产品是严重过剩的,只能借助外部的需求才能维持.所以,次贷危机一发生, 美国的消费,欧洲,日本的消费稍微一下降,中国制造业集中的地区首先就发生经济危机.
这是中国为既往的过度依赖高投入和出口的经济模式必须要支付的沉重代价. 有人提出,这场经济危机什么时候可以结束,这场经济危机在 2009 年 9 月就将结束,也有人认为需要 2 年的时间,而专家认为,这场经济危机就中国而言 2008 年只是开始,乐观看,也要到 2011 年才能出现经济复苏;悲观看,要到 2013 年经济 才会出现转机.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决策层已经充分认识到经济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和民生乃至国家的 危害,2008 年 11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当前进 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这无疑给国人提振了应对经济危机的信心. 面对经济危机,中国怎么办?笔者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调整财富分配比例,建立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走民富路线以扩大内需 2007 年, 中国国民消费只占 GDP 的 36%, 而美国民众消费占 GDP 的 72%. 中国人有消费意愿, 但消费能力不足. 为什么中国人消费能力不足呢?一是因为财富分配失衡导致民穷; 二是没 有建立完整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使中国老百姓不敢消费.时寒冰先生说: 内需不振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头号障碍. 中国内需不振的根本原因是民穷,是社会 保障
机制不健全, 它源于中国的财富分配机制没有能够像西方国家那样, 大规模地向个人和 企业倾斜.中国应该作出调整,走民富路线,尽快让人民富裕起来,培养起庞大的中产阶级 队伍,这是消除经济危机隐患的唯一有效选择。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直接受益者是企业. 一有利于企业有效规避汇 率风险; 二有助于企业营运成果清晰化和进行财务核算; 三节省了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 易的有关费用; 四节省了两次汇兑所引起的汇兑成本; 五加快结算速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速中国经济转型以遏制中国经济内外失衡 改革开放初中期, 我们靠低级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效. 但是现在靠低级经济发 展模式的路已经走不通了,因为我们的许多产能是严重过剩的,制造业单一生产型,依赖高 投入和出口的经济模式已经造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 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从耗费资源 污染环境的低级经济模式中走出来,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 尽快保护我们已经严重恶化的生存环境. 要把这次经济危机作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一次机遇, 引导制造业本着着眼现实,着眼未来,着眼世界的原则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产业提升,政府一方 面需要对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和企业进行某些限制;另一方面应当加快新的,具有 较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 同时改变制造业单一生产型的局面, 形成制造业的服务 一体化,即从简单加工向产品研发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 零售等服务业务的方向延伸. 总之,中国为应对这场经济危机,还应在财
税改革上做更深的文章,同时,我们还必须对这 场经济危机可能造成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