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关注全体
  由于课前学生已做了预习,所以本节课最基本的知识要点学生是可以说得出来的,哪些数是自然数,哪些是奇数或偶数,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说得清楚。因此,老师开门见山导课,一上课就给学生搭建好一个展示预习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地在四人小组中,汇报预习中学会的知识,在互相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组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各组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头脑中的自然数知识就不再那么零散了,此时,老师适时点拨,巧妙引导,自然数的知识脉落就会更清晰了,让学生去日常生活中寻自然数、奇数和偶数,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亮亮和丫丫座位号相连,为什么还没进门就得分开了呢?具体的情境、现实的问题,使知道答案的人想说,不知答案的人想问想听。都围绕解决问题努力,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二、抓住重点、巧妙点拨、深刻领悟
  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全面掌握自然数的知识,老师一方面紧紧抓住一个一个数作足文章,同
时又抓住自然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搞大动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条线上的每个刻度,每个数字以及箭头,从中发现问题,寻规律,直观发现自然数、偶数、奇数的大小、数量、排列规律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本上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是老师抓住不放的重点,什么叫一个一个数?直线上的箭头代表什么?教材中为什么多次使用省略号?一个个问题直指要害,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使学生彻底理解领悟知识内涵,更重要的使学生学会了怎么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求学的态度和细心学习做事的习惯,在学生的练习和作业中就会减少失误,提高准确率,关注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学练结合、层层递进、及时评价
  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学习探究阶段分两个专题进行,首先探究学习自然数,然后学习研究奇数和偶数。每个专题的后面,都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小结,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填空形式来呈现。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及时内化,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自我评价,并不断矫正错误,弥补学习中的不足,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在最后的综合训练、解决问题阶段,老师精心设计练习,力求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真正使学生通过练习,使知识更加系统,更有条理,在练习中领悟知识的深刻内涵,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落,并且能更灵活更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通力合作
  五、困惑思考、尝试探讨。
自然数  本节课这样设计,源于的一个长久的困惑:即预习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改变学生重复练习的被动应付现状,应该符合新课标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可是,预习会不会导致学生重结论、轻过程,学投机走捷径,又与新课标的体验过程理念相矛盾?因此,我渴望进行尝试,既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搞好预习,又要引导学生搞好探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把课前预习和课中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想学、乐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提高教学实效。为此,我想借省、市专家来校指导工作之际,进行尝试,虚心向专家请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