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类发明创造的还是发现的
——⾃然科普
数学是⼈类发明创造的,还是被⼈类发现的?这是⼀个古⽼的话题,⼈类争论了上千年了。
我就⽤《⾃然数原理》的演化过程来说明这个问题。其实还有另⼀个⽬的,就是对《⾃然数原理》的科普宣传。也有打击学术界剽窃之风的⽬的。对和剽窃的纵容,就是对⾃然科学的玷污。
对学术、剽窃者坚决打击,绝不姑息养奸
数学是对宇宙的抽象,也就是只有“数”和“形”。是研究它们固有的内在规律的科学。不论⼈类存在不存在,宇宙⾥都有数学,仅仅是如何表达的问题。如果宇宙⾥还有其它智慧,并且智商等同⼈类或⾼于⼈类,⼈类的数学公式他们(它们)不⽤翻译都可以看懂。
所以这样看来数学仅仅是“发现”。
所有⾃然数都可以⽤⼀组三个标准等差数列来表⽰
6(n-1)+1
6(n-1)+2
6(n-1)+3 n = 1、2、3……∞
这个“⾃然数基本公式”显然是属于“发现”的。
在这个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然数分类公式”
6(n-1)+1
6(n-1)+2
6(n-1)+3
6(n-1)+4
6(n-1)+5
6(n-1)+6 n = 1、2、3……∞
和许许多多的其它组的等差数列公式,都属于“发现”。
由此,得到了结论:
1、⾃然数可以⽤⼀组三个等差数列来表⽰。
2、⾃然数依据不同的性质和需要,可以写出由不同数量的等差数列公式组成的数列组。⽽且在⾃然数⾥这种数列
组有⽆穷多。
这⼏条结论就是对⾃然数规律的总结。既是“发现”的也是⼈类智慧的体现。
有了前⾯的基础和概念,受到了西安半坡遗址⼀个残陶图⽚上⾯图形的启发,我就写了⼀个这样的公式组
………
6N+12
6N+11
……
6N+6
……
6N+3
6N+2
6N+1 N=1、2、3……∞
为什么这样排列?因为那个图形两边分别是三个孔,中间是⼀个倒三⾓形。我是按图形填写的公式。我发现这个公式
按“⾃然数分类公式”的原理变⼀下形⽤处可就⼤了。
6N+3
6N+2
6N+1
6N
自然数6N-1
6N-2 N=1、2、3……∞
这个公式我叫它“仰韶公式”就是纪念我们祖先的“仰韶⽂化”。这个公式不好剽窃,它的发现有着极特殊的机遇。其实⾥⾯饱含着⼈类的智慧。这就是“发明和创造”了。所以我必须纪念我⾃⼰,叫它“铁钢公式”。但是仔细⼀想还是有发现的因素。因为古⼈的这个图形,我个⼈怀疑那是“外星智慧”对早期⼈类的智慧的启迪。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真的不知道,你们去问⽼天爷吧。
这个公式⾥⾯包含的内容我⾄今都是⼀知半解。
在“铁钢公式”的基础上,我费⼒的研究过这两个数列
6N+1
6N-1 N=1、2、3……∞
我命名它为“含素数公式”。
如果没有前⾯的数学思维、发现过程和公式作为基础,这个公式不会凭空冒出来。这⼀点有良知的、真正的数学权威⼈物们⼀眼就可以发现,就可以看出来。那些剽窃者太愚蠢了。
这个重要性在于:它包含了⾃然数⾥出2、3外的全部素数。研究这两个公式⾥的素数分布规律可以彻底解决数论⾥⼀些最古⽼的问题。
“仰韶公式”就是珠穆朗玛峰,⽽这个“含素数公式”就是通向峰顶的另⼀座⾼峰。
下⾯就这两个公式描述如下:
⼀、看⼀个表格
表中S是素数。H是合数。
⼆、⽤⽅程组表⽰素数在数列⾥的规律
在数列6N+1中,⽤⽅程组
N = x(6y+1)+y
N =x(6y-1)-y N、x、y都是项数。取值范围都是全部⾃然数。
来表⽰素数分布规律。
在数列6N-1中,⽤⽅程组
N=x(6y+1)-y
N=x(6y-1)+y N、x、y都是项数。取值范围都是全部⾃然数。
来表⽰素数的分布规律。
三、⽤⽅程组研究分布规律
看6N+1数列
设x=1 时就是项数N是1, 6N+1=7.
Y=2时就是项数1+7=8 项。以此类推,合数47后以此加7都是以素数7为根的合数。
读者⾃⼰分析⼀下那个表格,对照⼀下⽅程组。
显然数学是“发现”的,但是却是也是⼈类智慧的产物。
数学确实是⼀个极其特殊的科学领域,在这领域⾥既需要天赋,也需要机遇。在数学领域⾥做出点贡献的⼈,总是那些有故事的⼈。
我在这⾥仅仅提供⼀个线索,感兴趣有数学天赋的⼈可以深⼊研究。本⼈欢迎继续研究和转载。不要忘了注明出处,否则就是剽窃了。
不仅仅是⼝号,确实是出于真⼼。我愿把《⾃然数原理》献给国家和献给伟⼤的中华民族!我是中国⼈,是炎黄⼦孙,我敬重我们的汉字和传统⽂化。作为⼀个中华民族的⼀份⼦,我骄傲/
飘了!
李铁钢
2021年1⽉2⽇星期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