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
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
维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
韧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关心个别对象,而且要考虑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集合。集合是现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时刻用到。
1.简介数集的发展。
2.教材中实例(P2)。
二、讲解新课:
1.1.1 集合与元素
阅读教材1.1.1集合与元素,问题如下:
(1)有哪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哪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例子见书):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形成一个集合。
(2)元素: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注:①.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②.“∈”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了解)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例1.下列对象能否确定一个集合?
(1)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 (可以)
(2)某班个子高的同学. (不能)
(3)方程的所有解.(可以)
(4)不等式>0的所有解。 (可以)
(二)数集的相关概念
1.常用数集及记法
(1)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
(3)整数集: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N* 。Q、Z、R等其他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表示成Z*。
2、有限集与无限集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Φ。
课堂练习一:P3练习1.1.1
1.1.2 集合的表示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逗号分隔,用花括号括为一个整体的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1}.
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
自然数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
(2)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
例2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1)用大于-4且小于12的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的解集。
分析:这两个集合都是有限集。第(1)题的元素可以直接列举出来,第(2)题的元素需要解方程
才能得到。
解:(1){-2,0,2,4,6,8,10};
(2)解方程得,故方程的解集为{-1,6}.
2.描述法:利用元素的特征性质表示集合的方法。
格式:{ x | x所具有的性质}
例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
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例3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1)不等式的解集;
(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3)由第一象限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分析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关键是出元素的特征性质。第(1)题,通过解不等式可以得到元素的特征性质;第(2)题,奇数的特征性质是“元素都能写成的形式”;第(3)题,元素是第一象限的点,其性质特征是这些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是正数。
解 (1)解不等式得,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为。
(3)由第一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为。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了解)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列举法可以明确看到集合的元素,描述法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元素的特征性质;
(2)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如: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的所有颜组成的集合表示为 {红,黄}.
(3)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如: 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课堂练习二:
1.P6练习1.1.2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1,4,7,10,13} ,.
②{-2,-4,-6,-8,-10},.
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x∈N|x是15的约数} {1,3,5,15}
(2)
(3) {1,-1}
(4){平方后等于自身的数} { 0, 1}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共3种)
四、课后作业:教材P6练习A组2、3题;B组1、2题。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主要教会学生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在认识集合时,应从两方面入手:
(1)元素是什么?
(2)确定集合的表示方法是什么?表示集合时,与采用字母名称无关。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2.会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3.理解“ ”、“”等的含义;
4.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能力目标:(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
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
韧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关系的判定
教学难点 两个无限集合相等的判定
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和图形表示,在教师的启发下,经过学生探
索和尝试,抽象出集合相等、子集、真子集的概念;通过
对比分析、错例剖析化解疑难点.
教学过程:
1.子集的定义和性质:
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各组集合,看看能否有点新发现?
(1)A={1,2,3},B={1,2,3,4,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