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谈礼貌》课例分析
论指向于“语用”的阅读教学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曲韬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提出:这一性质的改变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简称“语用”。语言文字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二是表达——重点体现在写作与口语交际。目前阅读教学还是存在着“重人文,轻工具,重内容,轻表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未能准学生语言运用的生长点,缺少大量针对性的语言实践,疏于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语言,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在阅读课上对很多问题浅尝辄止、走马观花,使得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不到增强,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匮乏。
一、把握文体特点,明确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把课文分为三大类: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诗歌。“阅读与写作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是不得要领的。”文体是语文因素的重要标志,阅读教学要重视文体,依
体而教。这就要求教师要戴着语文眼镜,从语文的角度揣摩教学内容,深入领会把握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文体的教学要求,教给学生阅读不同文体文章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渐领悟不同文体文章的写作方法,并将一些基本方法用于作文中去。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关于说理性文章的教学,不仅仅要关注“说什么理”,更重要的要关注“如何说理”。薛法根老师的《谈礼貌》,教学重点不是在分析讨论这篇议论文的思想内容,而是在教学生“叙事说理”这样一个写作方法,指向于语文方法掌握和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内容非常明确。
二、精心教学设计,品悟语用方法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佳作,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篇章结构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谈礼貌》是议论文,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证及结论”,要教学生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更要教学生学会如何以理服人,从中揣摩具体的说理方法和内隐的表达规律。小学阶段的议论文均采用了“叙事说理”法,就是根据论点选择合适的事例去以理服人。这就是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要学到的写作方法。
薛法根老师教学《谈礼貌》时让学生读文从整体入手,提出一个总领性的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看一篇文章,培养学生读文时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接着,让学生发现作者
谈礼貌是怎么谈的,用了哪些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发现了为了说明道理,作者举了问路、踩裙、理发三个典型事例。比较三
个事例又有所发现:这三个事例选择人物典型,包含了古人、现代人、老人、孩子、伟人、百姓;分别讲述了三个具体的情况,有求于人,有过于人,有过于你,是递进关系。仔细推敲,孩子们又有了新发现:三个故事在叙述上都侧重于双方的对话,其他内容则没有写,这就是“侧重对话”的叙事方法;每个故事在叙述之后都用一句话概述其中的道理,点明讲礼貌及使用礼貌用语的作用和意义,这就是“先叙事后议论”的说理方式。这样,教师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关注文本内容,到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自然而然地悟出了“叙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三、指导有效积累,丰富语用素材
《谈礼貌》文中有很多古训,如“君子不失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而引用俗语或名言议论,也是“叙事说理”重要的写作方法。开课后,薛法根老师即从古训、俗语、名言警句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为后面的说写训练巧妙地进行了铺垫。书中引用的古训是文言文,比较难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老师教在学生疑惑处,没有过多地讲解,稍微点拨了重点字,就化解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在理解了书中两个古训的基础上,老师又出示了生活关于礼貌的俗语、名言警句,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老师更是提醒孩子:平时要善于积累,积累得多了,表达的时候语言就可以丰富、精准、有说服力。
四、创设具体情境,提高语用能力
关于教师的名言警句
《谈礼貌》一课的语言实践活动设计得十分巧妙,在分析理解了“侧重对话”“先叙事后议论”的说理方式之后,老师即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引起学生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小青年买布娃娃不讲礼貌,老人不卖;小姑娘文明懂礼,老人不要钱送布娃娃。运用这个情境故事,老师开展了两次语言训练。第一次:用一两句话议一议这件事,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引用”这一重要的说明方法。有的学生引用了书上、课上老师补充积累的古训、名言警句,有的学生进行了创造,自创礼貌名言。第二次:教师对创设的故事情境进行了延伸,小青年非常生气:“我的钱不是钱?你为什么不卖给我却送给一个小姑娘?”在这种情况下,你该怎样说服他?这一训练内容提高了难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做到“以理服人”。在指名说、师生评议、教师巧妙点拨的反复练习过程中,大多学生掌握了“叙事说理”的表达方法,语言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
总之,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读写结合的设计,都应和“内容分析说再见”,指向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让学生“心里悟出来,手上练起来”。这样我们的学生站起来能“大方”说话,坐下来能“流畅”作文。这就是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要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