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之家》2018年第02期  总第266期
51
影视观察
2015版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人道主义情怀
金 晶1 ,张 曦2
(陕西理工大学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圣索菲亚崇拜与俄罗斯文学永恒女性研究”(14E048)。
作者简介:金 晶(1980-),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文学比较;张 曦(1993-),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文学比较。
【摘 要】2015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虽然在情节上尽可能地忠实了前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小说原著,甚至还沿用了1972版电影扩充了的故事情节,但是在对许多细节的处理上,还是进行了隐密而细微的
变化。新版导演改编了1972版电影中两次“射击俘虏”的细节、改动并重述了五个姑娘的命运、改变了原著和1972版电影的结尾,从而使整部电影呈现出淡淡的人道主义情怀。
【关键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达夫列吉亚罗夫;瓦西里耶夫;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2-0051-03
1972年,前苏联导演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将著名作家鲍·瓦西里耶夫的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搬上了银幕,该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引入中国之后,成了感动一代中国观众的红经典。2015年,俄罗斯导演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对于这部红经典进行了再度翻拍。作为献礼苏联卫国战争,亦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的作品,该片于8月25日在中国大陆公映,随即引起了大批中国电影爱好者的热议,对新旧版本的评价也众说纷纭。
议者多认为新版虽然在音乐、特效、场景、画面方面的表现更为细腻,但无论是在剧本、演员、拍摄还是剪辑方面,旧版都难以复制!《北京晚报》上的一篇评论文章颇具代表性:“看过2015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后发现,什么改变都没有。连剧本似乎都是一样的,甚至借鉴了1972版人物回忆时有个浪漫小屋的设置。整部电影只是更新了跟技术有关的东西,画面变得漂亮和鲜艳了,虽然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却似乎并没有新意。”①面对国内外此起彼伏的质疑之声,导演达夫列吉亚罗夫不断喊冤:“新电影不是翻拍之作,而是对原著小说的全新诠释②
可如果“连剧本似乎都是一样的”,何谈全新诠释呢?事实上,虽然在情节上,新版的编剧尽可能地忠实了瓦西里耶夫的原著,甚至还沿用了旧版电影中扩充了的故事情节,但是在对许多细节的处理上,新版还是进行了隐密而细微的变化。而这些细微的变化是不是导演所说的“全新诠释”呢?
一、两次“射击俘虏”情节与影片的人道主义关怀
1972版的电影之所以经典,与大多数主创人员都亲历过战争,对国仇家恨有着深沉的领悟有关。而2015版的编创人员,因距离战争比较久远,则更容易滤出比仇恨更高贵的东西:人道!人道主义精神在新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可以说是一抹一闪即过的亮,这主要从
男主人公瓦斯科夫两次对待俘虏的态度中表现出来。
1972版的编剧改编了一场原著中不曾大力渲染的战斗场景,即高射机营的女兵们与轰炸小村落的德国飞机对峙的“激战戏”:千钧一发之际,机手丽达瞄准敌机果断开,敌机被击落,随即德军飞行员跳伞自救。可正当准尉瓦斯科夫忙不迭地跑过去,准备“抓个活的”时,丽达再次瞄准、再次开,最终击毙了敌人。接着,丽达陷入了沉思,牺牲的丈夫向她点头告别的瞬间立刻浮现在她眼前。而当瓦斯科夫气急败坏地前来指责丽达的时候,却被丽达的战友狠狠地痛斥了一番。此时,这位在女人的嘴皮子下甘败下风的准尉,很容易被想象成一个虽深谙战术,却滑稽可笑的军事教条主义者。直到少校出场,为这场“出”的战斗加了几句点评,观众才明了将敌人击毙实际上是一次战略上的损失。通过这样一组镜头,
导演要表现的是什么呢?于理,“没抓活的”反映出女兵们在战斗中的不成熟;而于情,击毙敌人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那是因为女兵们正在经历刻骨的仇恨。2015版依然沿用了1972版添加的这个故事情节,但故事的主题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丽达将跳伞的敌军飞行员击毙之后,瓦斯科夫气愤地跑过来质问:“谁干的?你做了什么?他是俘虏,应该送交军事法庭”。丽达的脸上始终没有出现其他女孩子脸上出现过的胜利的喜悦,她没有反驳,更没有为自己辩护,只是将她那在准尉到来时才抬起来的头,又重新垂下。准尉向地上重重地吐了一口,又骂了一句,接着愤怒地离开了。准尉似乎不尽情理,但是却提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即“如何对待俘虏”?射杀没有还击之力的敌人,是否人道?是不是敌人很残忍,我们也要和他们一样残忍?而丽达那低下的头,似乎在提示我们,在“杀死敌人”和“手下留情”这对强烈的伦理冲突中,她那深沉的生命意识的觉醒:只有在战斗中敌人才是敌人,而一旦脱离了战斗,敌人也是人……
52金 晶 ,张 曦:2015版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人道主义情怀
在表现瓦斯科夫对丛林里的德兵发出最后袭击,并俘获几名俘虏时,两个版本的电影都竭力表现出,主人公身受重伤的“身体之痛”和失去战友的“灵魂之痛”的双重痛苦。瓦斯科夫向着德国鬼子声嘶力竭地大喊:“你们胜利了吗?……胜利了吗?……五个姑娘,总共五个姑娘,总共只有五个!……可你们别想过去,什么地方也别想去,就得老老实实地死在这儿,统统死掉……哪怕上级饶了你们,我也要亲手把你们一个一个毙掉,亲手!让他们审判我好了!由他们审判去!”③当瓦斯科夫即将向俘虏射击的时候,19
72版是这样处理的:德国人的收音机突然搜索到苏维埃的广播电台,并播报起苏维埃的时事新闻来。这对几乎要丧失理智的准尉来说,可谓是一记重重的提醒,从战争的长远打算,还是要“抓活的”,于是他的情感屈从于理智,最终将俘虏押解回营。可以看出,瓦斯科夫没有杀死俘虏,不是出于人道,而是出于取得战争胜利的全局考虑。而2015版的电影,在瓦斯科夫宣讲了那番将俘虏判了死刑的“演说”之后,他高高地抬起冲锋、瞄准、扣动扳机……只听“砰”的一声(不像机的响声,更像灵魂的声),画面淡出,整个荧屏转入黑。对小说原著或1972版的电影不十分了解的观众,可能会有一个错觉,即法西斯敌人的死已经是板上钉钉儿的事实了!而下一组镜头,却是精疲力竭的准尉像喝得烂醉如泥的酒鬼一样押解着俘虏走向归途。准尉为什么没有击毙俘虏?那一秒钟的“黑屏”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解读空间,一旦联想到他对丽达射杀德军飞行员表示的不满,我们可以猜想,阻止他射击的也许仅仅是对方的身份——举手投降的俘虏!
相比较而言,2015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悄悄地萌生了一种人道主义情怀,但是依然让人感觉遗憾的是,导演并没有在影片中萌芽的人道主义精神上走得更深、更远,只是点到为止。
二、五个姑娘的命运与影片的“反战”思想
在对五个姑娘身世经历的处理上,新旧两个版本的影片均采用了电影闪回的技巧。1972版的导演有意在黑白的现实之上,悬浮起主人公彩的记忆。闪现在丽达眼前的是,她与奥夏宁中尉相知、相爱,儿
子出生之后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丈夫的牺牲不是她看到的,而是通过她的口转述的;闪现于丽莎眼前的是她那森林深处家,英俊的猎人突然到访,为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她在猎人准备离开的前夜闯入他的小屋,却遭到了拒绝,而猎人邀请她8月份去城里上学的明信片又使她燃起了新的希望;闪现在索妮亚眼前的是,她在图书室里与戴眼镜的小伙子总是不小心地坐在一起,然后他们一起吃点心、溜冰,小伙子应征入伍前送她一本诗集的情景;闪现于热妮亚眼前的是,她与鲁勒少校相遇、相恋,她和父母弟妹一起用餐,虽然父亲提醒她少校有妻子,可她还是沉浸于爱情,沉浸于与少校的轻柔曼舞而不能自拔的情景。直到父母弟妹被德军杀,她才如梦方醒,最终匍匐穿越前线与鲁勒重逢……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只是让正在用餐的家人淡出画面,并没有用现实主义手法直接表现热妮亚家人死亡的场景和死亡的惨状;对原著改编最大的就是小个子加尔卡的形象,在小说中,加尔卡是一个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在孤儿院里,爱装神弄鬼、爱撒谎、爱幻想,直到死都生活在自己想象世界里的可怜虫。而在1972版的影片中,却被改编成一个有着罗曼蒂克幻想的“灰姑娘”。闪现于加尔卡眼前的是,她穿着漂亮的婚纱与一位帅气的白马王子相会,当白马王子送她回家(孤儿院)时,她不小心将一只鞋陷落在雪地里的情景……可见,五个姑娘的彩回忆犹如梦境,犹如天堂。导演正是用姑娘们的过去来碰撞残酷的现实,最终五个姑娘一个一个地在白桦林里香消玉殒,留给观众的则是幸福生活被毁、美好事物破坏、梦想不再的悲哀。
相比之下,2015版则完全采用现实主义笔法,直接描写姑娘们的失意与仇恨。丽达的回忆里,展现的是
在德军突袭中,奥夏宁中尉为掩护妻儿逃避德国坦克的追杀,用机吸引敌人火力,最后被敌军炮弹击中的场面。丽达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亲眼目睹了丈夫的死;在热妮亚失去亲人的回忆中,通过热妮亚惊恐的眼睛,影片展现的是军属们(包括热妮亚的家人)被集结到一起,然后遭遇机扫射的情景;在描写索妮亚时,导演还有意添加了一个在原著和1972版电影中都没有的细节,即索妮亚的犹太母亲被关进法西斯的集中营,在沉重的劳役中不堪重负,最终被残忍杀害的情景;在描写加尔卡时,新版更是设计了一场母女分离的戏,加尔卡的母亲是被秘密警察抓了起来,她才不得已流落孤儿院的。新版对丽莎故事的改动不多,但是导演给她安排了一个流放西伯利亚政治犯后裔的身份。可见,除了丽莎之外,导演似乎有意识地将姑娘们昔日的“苦难”与法西斯的戕害联系起来,如果说1972版导演,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让我们看到的是幸福生活的毁灭,而2015版导演则让我们看到的是血淋淋的现实,它表现的是法西斯的残忍、战争的残酷和反人道!
值得注意的是,2015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部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献礼的作品,所以,宣扬“反战思想”必定是它不可回避的主题。然而,恐怕导演切入这个主题太直接、太急切了,所以看起来五个姑娘的过去都好像苦大仇深,而未来又都死得凄惨,这样,五个姑娘的命运也不再组合成多层次的交响——这无疑是该片改编上的最大遗憾。
三、影片结尾的人道主义沉思
许多观众对2015版结尾的改编表示不满,觉得它并没有忠实于原著,也不如1972版的结尾设计得巧妙。然而,这样的改编仍是服从于导演对于战争“反人道”的思考与定位的。1972版的导演安排了已经老态龙钟的瓦斯科夫和他的养子——已经长大成人的(下接第63页)
64李 涵:动画设计中融入数字媒体艺术的作用
并且电影的动画形式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所以要借助数字媒体艺术。例如,当郎·维斯利被施于魔法之后,从口中吐出活体生物。这种镜头画面即使是再优秀的演员、再高超的设备也无法表演和制作出来,只能通过数字合成技术。首先拍摄演员从口中吐出物体的镜头,然后再使用三维动画技术嵌入活体生物,然后将两者合成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看起来恶心又逼真的画面。
画面和真人表演所合成的镜头不仅自然流畅,而且能够让欣赏者大饱眼福。数字合成技术也可以应用到不同画面的合成镜头上。例如《阿甘正传》中有故事主人公阿甘与三位已故美国总统握手交谈的画面,这就需要更为复杂的数字合成技术,一层是总统图像,一层是陪同人员,另一层是主人公阿甘,将三层画面通过数字合成技术叠加在一起,进而让受众观看到美国总统接见阿甘的画面。
通过数字合成技术进行动画设计,不仅能够制作出更加流畅、逼真的镜头,而且能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提高动画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三)数字音效加强画面的内在联系。音效是动画作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配合镜头的变化,推动动画作品剧情发展的变化。数字音效的运用不仅能够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声音失真,而且声道分离度高、动态范围大,给动画设计者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创作空间,并且让音效更具有震撼力。例如《海底总动员》的片头,音效设计十分巧妙,其中用四个声道来展现水泡声,用中声道展开人物对话。同时四个声道中所发出的水泡声各不相同,这种动画音效的设计方式让声音更具有立体感。随着小丑鱼夫妇交流的展开,声音突然爆裂,然后水泡的声音也变得更大、频率更快。通过声音的变化来展现这块礁石的周围不仅有小丑鱼夫妇和他们的邻居,更有大量的海底生物在此处活动,他们将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着。五个声道同时运用在一个动画画面下,不仅让声音具有立体感,而且也向受众传递出更丰富的故事情节,即让受众感受到海底的无边无际,感叹海底世界的丰富多彩。动画设计中运用数字音效来创作动画作品,不仅可以自由主观地设计声音,而且还通过音效来营造更加真实的环境,丰富故事情节,并且为受众带来听觉上美的享受。
四、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的技术表现形式,不仅创造了更多具有艺术性的动画作品,推动整个动画行业的发展,而且让动画产业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逐渐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通过将动画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进行有效融合,并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为动画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了新媒体行业的发展,让动漫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获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周莉.试分析动画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重要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96-97.
[2]周世明,刘畅.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作用[J].采写编,2016,(06):93-94.
(上接第52页)
丽达的儿子,来到姑娘们的墓碑前悼念她们。不料,却打扰了在此宿营的青年男女们,当他们报怨应该把这两个“幽灵”赶走时,却发现原来这里埋葬着曾经为这片土地抛洒热血革命烈士,他们也不由自主地为烈士默哀。此处,导演的意图是明显的,“它能让我们一下子产生联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时代在进化,我们的情感不能退化。年青一代虽然没有经历过那场反法西斯战争,但他们积淀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则会告知自己永远要崇敬和怀念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④
2015版的结尾删掉了父子二人多年后凭吊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丽达年幼的儿子为瓦斯科夫收养,小孩子被带到前沿阵地上,偎依在女房东的怀里,而透过女房东那双“嫉妒”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经历了残酷战争的男人极度的悲伤与痛惜。此时,副排长通报又补充了五位女兵。瓦斯科夫久久地凝望着五位新兵的脸,在她们那年轻的脸上浮现出牺牲的女兵们那意志坚定的面孔……这个结尾似乎在说,五位女兵牺牲了,而在她们之后又有许多新兵加入,在这场卫国战争中有成千上万的女兵英勇牺牲,成千上万的家庭妻离子散,成千上万的孩子成为孤儿……而这些正是战争最残忍、最反人道的地方。
对于女人参加战争,小说作者瓦西里耶夫曾说:“妇女的使命是生育,是延续生命,不是战争,不是死亡。杀害妇女是罪恶,是反人类的行为。”二战爆发四十年后,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她的《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达:“女人是带来生命的,是奉献人生的。她们长久地在自己身上孕育着生命,又把这些生命抚养成人。所以我很明白,杀人,对于女人来说,是更加艰难的。”⑤可见,女人参与战争,无论是“被杀”还是“杀人”都是不人道的,2015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从人道主义角度重新审视女人与战争的问题,可以说既忠实了原著的人道主义精神,又是对原著人道主义精神的深层次阐释。
注释:
①蔡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新版为何不变?[N].北京晚报,2005-09-05.
②山丹丹.这里的黎明哪里静悄悄了[EB/OL]. (2015-08-25)www.thepaper/newsDetail_ forward_1367661
③[苏联]鲍·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47-148.
④王占峰,张佐娟.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结构改编琐谈[J].电影文学,2012(02):107.
千钓一发
⑤[白俄罗斯]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M].九州出版社,201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