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源于1945年建立的原国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2000年新武汉大学组建后,由原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原武汉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计算机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组成。
学院现设有空间物理系、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光电信息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5个系和1个教学实验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光电系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189名,其中在职教师132人,教授(研究员)47人、博士生导师46人,特聘研究员2人、特聘副研究员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4人,讲师28人;有工程实验技术人员20人,其中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8人;有管理人员20人,专职科研岗位人员17人。
学院学科优势明显,涉及7个一级学科,其中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在2016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并列全国第一。有5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波传播与天线为国防特专业,通信工程为教育部第二类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学院还设立了“质廷学术人才试点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逐光创新人才试点班”和“人工智能试点班”4个试点班。有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学位
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地球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无线电物理,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空间物理学,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5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还在学院空间物理学、无线电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设立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学院有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青年千人”,2人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入选首批“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5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入选首批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计划,7人获评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
学院致力于培养引领未来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领军人才,始终遵循“明德博学、知行合一”的院训精神,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追求创新、发展个性”的教风和学风;数十年来,为国家培养
了逾万名高级人才,造就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学生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诸多大赛中获国家奖近百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现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共6门,一批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国家和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学院还与法国巴黎
电信学院、英国邓迪大学等6所国外知名高校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与北美、欧洲和亚洲十余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的人才培养和学术合作关系。
学院积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技术前沿,承担探索发现知识、创造新技术、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现拥有1个国家野外观测研究台站,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863”、“973”、“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国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军委科技委专项”等多项国家重点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近百项成果。
电子信息类培养方案
(一)大类
1.大类名称
电子信息类
2.大类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计算机工具知识,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大类领域(含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电波传播与天线、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五个本科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专门知识与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等方面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业务管理等工作的拔尖创新或高级技术人才。
3.大类培养要求
通过电子信息大类和专业方向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毕业生达到以下要求:
1)专业知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及电子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所学方案包括至少一个专业方向领域的内容(空间信息与无线电技术、计算机应用、信号处理、电路与系统设计、通信技术、光电技术、测控技术与机器人等)。
2)实践动手技能:能使用电子信息领域相关工具,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行建模、仿真、实验和分析;具有初步的提出与分析问题、应用所学技术知识解决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工程应用问题的基本技能。
3)专业技能:受到电子信息领域专业技能训练,学习电子信息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进展,了解行业领域政策、法规和标准,能分析和研究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综合考虑法律、安全、健康、
伦理、经济、环境等因素,提出解决方案;并能评价该工程实践对社会及文化的影响、分析其工程活动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基本能力:文献阅读与信息查询、分析与归纳总结能力;交流沟通与信息呈现等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初步的外语交流和科技写作能力;辩证思维与创造性工作能力。
5)综合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个人修养与生活习惯、团队协作精神、国际视野、终身学习意识。
4.大类平台课程
工程随机数学、数学物理方法、模拟电路基础(上)、模拟电路基础(下)、数字系统基
础、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5.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不少于140学分
6.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7.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电工电子工程训练、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软件开发实践、嵌入式系统实践、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创新实践(或创新学分)、毕业设计等。
修习专业实验课程必须先修或同时修习对应的专业理论课程。
8.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毕业总学分不少于14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不少于51.5学分,通识教育课程不少于12学分,专业教育课程不少于76.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中,大类平台课程必修和专业方向必修课程不少于52学分,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不少于24.5学分。实验实践类课程学分不少于25.5学分。学生修满学分,各类课程学分达到上述要求,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可授予学位。专业选修课程建议(但不限于)按专业方向模块修习。
其它说明:专业大类主干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为必选课程,是学生取得本专业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专业
1.A:工科试验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
包含专业:
专业代码:080701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703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方向:微处理器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信号处理实验、企业实习
通信工程方向:微处理器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信号处理实验、通信工程专业实践、企业实习
2.B:工科试验班(质廷学术人才试点班)、电波传播与天线
专业代码:080713T
专业名称:电波传播与天线(Radio Wave Propagation and Antenna)
专业方向必修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微波技术、电波传播、空间环境与探测技术、天线原理、信号处理实验
3.C:工科试验班(逐光创新人才试点班)
包含专业:
专业代码:080301
专业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 Instruments)
专业代码:080705
专业名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方向:应用光学、精密机械设计、测控仪器设计、光电技术实践、光电检测技术、机器人设计训练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向:应用光学、波动光学、光电检测技术、精密机械设计、光电技术实践、光电系统综合实习
4.D:工科试验班(人工智能试点班)
包含专业:
专业代码:080701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703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301
专业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 Instruments)
专业方向必修课程:最优化方法、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导论、认知神经心理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智能系统设计实训
5.E:工科试验班(“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0705
电子信息类专业
专业名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应用光学、波动光学、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光学测试技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