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忘的岁月:唐朝的估值方法其核心...
唐朝的估值方法其核心就是估算3年后的净利润,如果3年后的净利润估算正确了,就可以知道当下是可以买入还是继续持有、还是卖出了。
这里需要先说明一点的是,唐朝之所以采取PE估值,“市盈率是投资回报率的倒数,看市盈率事实上就是看投资回报率。投资者来追求投资回报,10万买基金一年赚多少看投资回报率做决策,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在他看来,绝对不可以看一眼市盈率为3或30就轻率地做出低估或高估结论。有很多投资者,容易将本属于看不懂的企业,简单地用高pe或者高pb归入“偏贵”的行列,这个标签容易误导自己。比如12 倍的洋河股份和 7 倍的长安汽车,谁更有投资价值?这个问题的难度就比较大了。为什么呢?因为市盈率是市价与企业盈利之间的比率,市价是确定的数值,但企业盈利却充满着谜团。①净利润数据是否为真?②未来能否持续?③持续是否需要依赖加大资本投入?(简单地用高pe或者高pb判断估值,如果能这样的话,那投资就太简单了。投资难就难在看懂一家公司,在看得懂的基础上,才能谈估值是多少的问题。在没有看懂公司的基础上谈估值,只是自欺欺人的心理按摩、自我安慰罢了。)
比如当下是3PE,净利润是1个亿,如果三年后的净利润只是0.4亿,那现在的3PE是低估吗,可以买入吗?
反之,今天30倍市盈率的企业,如果未来三年真实净利润能够以30%速度增长,三年后25倍市盈率对应的价格,依然有83%的回报(1.3×1.3×1.3×25/1×30=183%,年化回报超过22%,为何就不能买入呢?
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你认为低估的股票怎么一直跌跌不休,而你认为高估的股票却一直在上涨,这不是市场错了,而是你自己错了。
而要正确估算出3年后的净利润,唯有看懂这家公司。仅仅根据当下的PE或PB的高或低,而不去深入研究公司,去看懂这家公司,就轻率的做出低估或高估的判断,无疑是刻舟求剑。他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对股票的分析和价值判断,不能脱离对企业的认识和理解。便宜贵贱,不是用现在和过去比,而是用现在和未来比。
当然,内在价值也只能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精确数值,15倍至25倍PE,或12%年化收益率至26%年化收益率,就是为自己估值留下的安全边际。
如果估算出3年后的净利润,当下的市值是低估或合理的话,他就安坐不动,不为股价波动所遮蔽,也不会“红也惊心,绿也惊心”了!
同样,他认为:一味地拒绝追涨 / 杀跌,同样是个误区。真正的境界,是忘记历史股价,永远在市值与价值之间做对比抉择。
唐朝的市盈率估值有三大前提: ① 利润含金量十足; ② 维持现有盈利能力不需要大量资本投入; ③ 未来盈利一定比现在好,再加上“成长是价值的安全边际”理念。 30 倍市盈率是唐朝认为的合理估值上沿。
那么他的投资思路和方法给我的启发是么呢?不要沉迷于历史、沉迷于过去,要面向未来。现在的所谓低估或高估,可能分别变成未来的高估或低估,而要把握未来,唯有深入研究公司,看懂这家公司,才能对目前的估值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不去研究公司,就武断的依据5PE就是低,30PE就是高这种刻舟求剑的估值判断。
这就解释了唐朝为什么将功夫都放在深入研究公司,不求广,只求深。没有深入研究公司,没有看懂一家公司,就去做股票,好比盲人摸象,是非常危险的。
当然,他也不否认格老的方法,“绝不追高,只关注低市盈率、低市净率或者跌幅比较大的股票乃至历史新低的股票,同样是一种有效的投资模式。它是给自己画了个圈,整个圈,恰恰要求投资人放弃对个体的判断,通过分散,去拟合大样本下的统计规律。它更适合于组合,不适用于个股。”注意,他特别强调说,这种方法只适用组合,不适用个股。言下之意,只有深入研究、看懂一家企业的方法才适用个股。“依据大样本下的统计规律,对具体个股做出估值判断的——尤其是自己不了解的个股,无论说贵,还是说贱,都是拿错尺子而不自知。”“样本集合符合规律,并不代表样本内所有个体都复合规律。投资人努力寻的,恰恰是能超越集合表现的样本,否则我们直接投指数了,何必在数以千计的公司里,呕心沥血地选择那么有限的几只。”
另外,他对股价也并不十分关心,彻底理解巴神的「不介意买入股票后股市关闭」的说法。因为“投资者真正要关注的,是企业真实盈利的增长,只要它是增长的,股价的波动,只是给你送钱多少的区别。股价上涨导致你的短期回报上升,长期回报下降;股价下跌导致你的短期回报下降,长期回报上升”。
“能挣钱的资产,就会有资本来争夺。这个争夺会抬高股价,从而降低了你的回报。”“资本一定会来抬高股价 ,“逼迫你”收下股价上涨的钱。”
“如果企业真实盈利增长,股价不断下跌,投资者将获得难以想象的高回报,高到令人瞠目结舌”。“只要有盈利的增长,自然会有股价的上涨,经营是因,股价是果,盯住股价是本末倒置。”
“重心是获取企业盈利增长推动的股价上升,市盈率变动视为意外之财; 企业盈利真实可靠,其增长“一定”会推动股价上升。如果真实可靠的盈利增长伴随股价下降,将给投资者带来巨额财富。”“股价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影子,投资者要研究和关注的,是企业盈利的质量和增长。”
“以买企业的态度投资股权,只要企业盈利能力有真实提高,根本不需要担心股价跌下去,因为下面一定有大量资本张着大嘴帮你兜底。资本的逐利性会拉同等盈利能力的资产价格,从而使股价无法大幅下挫,否则,就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暴富机会。 ”
现在,你还需要担心股价下跌的问题吗?
“我只考虑资产在未来的产出,而不是它们每天价格的波动。”
另外,他谈到了虚拟利润让人印象深刻。“有些事情上,我们非常理智。馆子里有个醉鬼,出
价 10 万元买一瓶茅台酒,我们不能立刻将茅台公司里库存的 20 万吨茅台按照 10 万估价,算出库存价值 40 万亿;小区里有套房因为某种猫腻,按两倍市场价成交了,你不会马上认为自己身家翻倍了……但是很奇怪,到证券市场上,这种理智就不见了。只要有人多出一元钱买了 100 股,就会有很多人立刻觉得自己的 10 万股赚了 10 万元,如果此时有人又降低了一元抛出,好似自己口袋里那一万元丢了一样难受。”“如果我们做过企业,就会很容易理解巴菲特心中的亏损概念。假设你家开了一家小饭馆,怎么样就是亏损了,怎么样就是盈利了呢?它是由隔壁小馆子或者同城其他饭馆的转让成交价决定的吗?”“盈利或者亏损,由你家小饭馆每天的流水,每天采购的原料,完成的销售,支付的成本等因素决定。简单的说,刨过人工、房租、材料、税收、装修及设备折旧等费用,每个月或者每年算下来还有现金剩余,你家小饭馆就有了会计意义上的盈利。如果这个现金剩余超过了你家这笔本钱不开饭馆可以选择的第二选项带来的回报(例如买成理财产品),你家小饭馆就有了投资意义上的盈利。”“一笔投资盈利还是亏损,与这家企业股权目前在其他人之间以什么价格成交无关。”
现在你还需要每天看盘,盯着股价,为“浮盈浮亏”而患得患失吗?
三大类投资品中第一类投资品包输、第三类投资品最靠谱,以及类现金资产就是一种收益率
约 3%~4%,每年 100% 确定会下跌约 2%~5% 的、未来无增长的股票,这些观点也都让人拍案叫绝。
看懂一家公司难吗?是很难,如果你不去下功夫的话。“阅读财报是理解公司的起点,这个工作是个体力活,无人可以替代你,它必须一份一份、一年一年地积累。坐下来一份份地阅读财报,那么枯燥(尤其是开始。多读一些后,反而会发现乐趣无穷),这恰恰是价值投资永远是小众的原因。”“懂得了很多价值投资的道理,但依然做不好投资”。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简单体现在理念上,不容易则体现在理解具体公司上。”“你踏踏实实读上公司及竞争对手十年财报,不用任何人给你讲,你自然知道这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牢记唐朝的谆谆告诫: 预测企业三年后甚至更长时间后能够赚取多少利润,这是投资者需要一生持续学习、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它需要的就是你真的“懂”这家企业。没有人能够懂所有企业,而只要愿意下功夫研究,你一定会多少懂那么几家企业的。能不能懂,掌握在自己手上,靠日拱一卒搞定。我们应该知道,今天花在阅读财报、理解公司上的所有时间和思考,终将在某时间段兑现成高额工资和奖金给我们。而如果真的一家企业也看不懂,或者还没有来得及看懂,那么请不要急着进入股市,或者即便是下水学习,也请先从少量介入指数基金
开始。因为,股市绝不是看上去或者听上去那么「好赚」。读些理念文章,会给自己一种错觉,似乎自己很努力,学到了很多东西,然而如果发现「懂了很多价值投资的道理,依然没有变成账户上的盈利」,其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念多了力学原理,缺少足够量的下水练习——阅读财报,研究企业。
“研究懂了,能到企业的确定性因素,这钱就踏踏实实地是你的,或迟或早;没有搞懂,哪怕今天装进兜,或许改天还是要重新拿出来,只是担任义务保管员的角,甚至还会贴息。”
夹叙夹议了唐朝的投资思路和方法,是我基本通读了一遍唐书房文章后的一点不成熟的体会,作为学习笔记留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