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50(03): 190-194
作者:李敬伟 罗云 张鑫 张冰 李杰 徐运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PWI-DWI)不匹配区血流灌注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机制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且发病在72 h内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84例,行磁共振灌注扫描,根据PWI-DWI的匹配情况将患者分为不匹配组(n=31)和匹配组(n=53)。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包括抗血小板、抗自由基、调脂在内的综合
方案,在发病时、的第12天和3个月时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不匹配组患者在第12天时复查磁共振灌注扫描,比较前后灌注参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
12 d时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不匹配组的ADL评分[(75.48±3.26)分]显著优于匹配组[(66.23±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南京有几个区t=2.079,P<>t=-2.076,P<>t=2.972,P<>
结论
梗死灶周围具有PWI-DWI不匹配区域的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改善好于PWI-DWI匹配的患者,可能与不匹配区的脑组织血流灌注的改善有关。
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在我国居民中高居首位,其中脑梗死约占80%,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给整个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同时,方法的缺乏、时间窗的狭窄使得急性脑卒中的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2]。脑梗死的归根结底是对缺血区域的挽救,
溶栓能够显著增加脑灌注,改善缺血区域的供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溶栓有着严格的时间窗,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有资料统计表明,我国目前仅有1.9%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得到溶栓[3]。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功能磁共振能够显示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PWI-DWI)的不匹配区,并能够半定量分析不匹配区域的缺血程度,但主要用于对溶栓患者的筛查和个体化,目前尚无功能磁共振对PWI-DWI不匹配区域血流灌注状态的跟踪随访研究[4,5]。我们对发病时间在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常规抗血小板等前后进行磁共振灌注(magnetic resonance perfusion, MRP)扫描,分析患者不匹配区域血流状态的变化,探讨其变化的机制,并通过对比分析这种变化对脑梗死患者远期康复的意义。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在72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入组标准:
(1)年龄为18~80岁的住院患者,性别不限;(2)发病时间在4.5~72.0 h内;(3)临床上诊断为前循环脑梗死[6],诊断标准参照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OCSP临床分型)标准[7];(4)NIHSS评分为4~20分;(5)患者为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的遗留NIHSS评分<>
2.排除标准:
(1)心源性栓塞;(2)脑CT提示出血可能;(3)患者痴呆或有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检查;(4)存在任意脏器的功能衰竭。
二、研究方法
1.磁共振灌注扫描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第1天行MRP扫描。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3.0Tesla超导型扫描机,梯度场40 mT/m。成像序列包括横断位T1WI、T2WI、MRA、DWI、PWI,冠状位FLAIR。经高压注射器注射钆喷酸葡胺(总量0.2 mmol/kg,流率为3.0 ml/s)。通过Philips后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获得灌注参数图像,再进行图像平均,最大程度降低噪声信号,最后获得PWI的各参数图像。
对检查后的患者进行进一步剔除,其剔除标准为:(1)经头颅MRI确诊为后循环梗死者;(2)直径小于1.5 cm的腔隙性梗死;(3)磁共振显示有梗死后出血,影响灌注数据者。
2.分组及:
根据患者MRP的扫描结果,估算PWI-DWI图的不匹配区域。本研究将PWI图像中灌注参数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DWI灌注参数的MTT定义为不匹配,否则即为匹配。两组患者均接受奥扎格雷钠+氯吡格雷+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的标准方案,根据梗死面积可适当应用脱水剂甘露醇和呋塞米。期间避免使用尼莫地平、法舒地尔、前列地尔等扩血管药物,避免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制剂、丁苯酞、尤瑞克林等可能促进血管生成的药物。不匹配组患者在第12天时复查磁共振扫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