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科技创新在行动
云南科技管理
2020年第5期
本团队在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云南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主要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名师段昌教授的带领下,以污染与恢复生态学为主攻方向,瞄准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技需求及学科前沿,重点围绕长期污染条件下生物的生态适应问题开展研究,探讨全球污染条件下生物的进化动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问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生产提供科技支持;围绕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开展研究工作,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实现条件,为受损生态环境修复和湖库退化水环境的系统重建提供理论和技术思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与决策咨询成果,实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融合贯通,形成了全部成员为博士、均具有国外学习和承担国家项目的中青年骨干为成员的创新团队,在以下方面形成特并产生显著的学术影响。
云南大学高原山地退化环境与生态修复省创新团队简介
云南大学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省创新团队
1 研发污染与退化环境变化的生态过程和修复技术,取得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我国污染生态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
本团队长期从事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退化环境生态恢复研发工作,先后主持完成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课题、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和云南省等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发表
论文300余篇,其中在SCI 引文源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获得专利近20件项,主编及出版学术著作12部,先后取得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8项,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团队成员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岭学者、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侨界突出贡献人才等。团队首席段昌教授长期担任中国生态学会污染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当选为云南省高原山地退化环境与生态修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在污染生态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
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将水土保持效能及其防治作为高原山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并进行生态调控、研发生态修复技术思路和方案的研究工作。本工作研发的生态修复方法和方案在云南环境敏度高、人地矛盾突出、生态修复难度最大的4类典型地带进行应用,应用推广面积达到1156 km 2,在应用区域内林草覆盖度平
均提高为42%,土壤侵蚀模式降低幅度平均达到1
800t/
图1  获奖证书
图2 创新团队合影
79
云南科技管理
2020年第5期
科技创新在行动
km2,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1600元。示范区中植被
得到显著恢复,每年避免减少淤积库容216万m3;每
年减少带走氮磷流失32000t多,项目区农民每年增收
2.88亿元,应用示范所在的小流域有31个被评为全国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所在的3个县被
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在2个环保生态企业中应
用3年来,企业新增产值累计1.5亿元,新增利润和
税收分别达到2460万元和777万元。
2 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水专项研究任务,破解高
原湖泊治理中面源污染难题,构建了基于高原湖泊
流域特点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与治污模式
本团队组织国内多家科研院所的优势科技力量,
先后在十一五、十二五连续承担了过重大科技水专项
课题。十一五期间,通过系统调查研究、系统模拟分
析,制定了流域面源污染削减的系统方案,集成和研
发了针对设施农业、村落污水、富磷区山地和坡地和
坝平地的径流控制和面源削污的技术,并进行综合工
程示范,提炼了各类技术进行应用的规程与导则,建
成面源污染综合控制示范区,涵盖流域不同农村及农
业面源污染类型,把山-水-林-田-路-沟-渠
进行综合考虑,遴选和组装各种面源污染技术进行了
工程示范,示范区化肥施用量减少15%~30%,面
源污染输出量减少35%以上;水土资源利用率提高
20%~60%以上。本成果形成的系列技术在农业环保
方面推广面积达到12万hm2以上,在生态建设方面
推广面积达到1600km2以上,仅在昆明市新增产值就
达到2.88亿元,新增收入近亿元。研究成果经鉴定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针对滇池流域农田
高强度种植、山地生态脆弱、面源污染强度大等问题,
研发集成了多类型种植业镶嵌的农田面源控污减排等
4项关键技术,构建了全系统优化、全要素集成、全
过程控制、全环节削减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模式,
为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全湖
水质企稳向好转变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团队首席段
昌教授应邀任第13届世界湖泊学大会执行副主席和
分会场主席,是中加高原湖泊研究中心中方主任。
3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支持决策的智
库成果,在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中咨政
建言
本团队首倡的“跳出湖泊、保护湖泊”“借湖观景、
离湖建设”“统筹环境经济、优化流域治理”的超前思
路近年来在我省湖泊治理与区域发展中被广泛采纳。
提交政协提案和咨询报告20多件,涉及我省生态环境
治理、生态文明建设诸多领域,多个提案成为政协重
点提案和优秀提案。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补偿
等建议引起国家高层的重视。建设了云南省生态建设
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
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智库,这些
平台正成为解决云南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为生态文明
建设咨政建言的重要科教基地。
4 全力建设生态学科,在云南大学生态学国
家一流学科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云南是我国生态环境最复杂、生态功能最重要、
生态区位最突出的省份,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云南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
的发展优势需要高层次人才的支撑。本团队领衔建设
了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
编出版全国高校教材精品教材及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
组织建设的云南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入选国家级特专
业,生态学专业进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领衔主持“生
态学与环境课程教学团队”是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主持建设省研究生导师团队、名师工作站。牵头完成
的我国西南地区复合型生态环境人才培养研究获得国
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获得云南省教学成果特等
奖1项,一等奖3项,荣获云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被评为云岭名师。2014年创建了生态学与环境学院,
2017年学科评估中生态学入选国家A类学科行列,成
为西南地区唯一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生态学学科,并
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中的入选学科。团队负责人
段昌教授是把生态学提升为国家一级学科的主要推
动者,他当选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生态学学科评
议组成员,担任多届教育部高校环境类教学指导委员
会委员,是云南乃至我国西部生态环境领域最有影响
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供稿:
刘嫦娥)图3  防控模式示意图